百家讲坛观后感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3062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百家讲坛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百家讲坛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百家讲坛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百家讲坛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观后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家讲坛观后感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信任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百家讲坛观后感1 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看百家讲坛,今日听的是喻大华教授评说嘉庆王朝(五)嘹亮吉大案当把嘹亮吉流放新疆后,地方上发生了一场罕见大旱,先是老百姓拜神祈雨,后来各级官员向天求雨,大到极致的官员也没有用,无奈皇上只好亲自向天祈雨还是没用。实在没有方法,想到了大赦天下,仍旧仍旧是滴雨不下。于是嘉庆想到了嘹亮吉,在他亲自含泪写完诏书(相当于自我检讨,嘉庆觉得委屈所以流泪)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这是迷信吗?应当说不是,因为从老百

2、姓到当官的祈雨应当是过了很久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或许原来就是到了该降雨的时候,再者嘉庆本身就有点心虚,假如说他对嘹亮吉不是心存担心,他不会觉得自己应当受到惩处,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自我检讨特别不简单,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始终不情愿承认,直到这场大旱让他把这份内疚显露无遗。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牵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会让自己倍受熬煎,当自己无法逾越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恐惊,于是就会用一些行为救赎自己。于是人的信仰便产生了,不断的用一些行为来救赎,只求自己心安理得。 但是假如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

3、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百家讲坛观后感2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殊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方更是让我感受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终一只羊就好了。最终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许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许多了。和这个故事相像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很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果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

4、中,并不须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须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短暂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果,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果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短暂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终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方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肯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赐予肯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百家讲坛观后感3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异样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方更是让我感受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终一只羊就好了。

5、最终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许多人只看着自我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许多了。和这个故事相像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很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果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须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须要我们帮忙的是那些学习短暂落后的学生。我们仅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果,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果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短暂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终的羊一样,仅有抓好他们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方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

6、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必需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赐予必需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百家讲坛观后感4 前几天,我看了一期百家讲坛。讲的是画家徐悲鸿与蒋兆和,系列节目写实徐悲鸿第四集画坛伯乐。蒋兆和是一位画家,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泸州;原名万绥,190年生,自幼家贫。通过努力后成为现代人物画大师。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添加了西洋画的手法使画出来的画活灵活现,使人看了心旷神怡。 1920年,蒋兆和来到上海,他为一家公司画广告。后来他相识大画家徐悲鸿。蒋兆和像徐悲鸿学画画。通过徐悲鸿的教育,蒋兆和慢慢地离去了画广

7、告画的艳俗之气,把西画与中国画融合起来。蒋兆和与徐悲鸿创建了“徐蒋体系”,成为一代大师。 百家讲坛中谈到他画画的画常常是用人模,也就是一个人站在那里,做出动作,画家去画。这样的画虽然非常好看,但是看这种画看多了会觉得比较呆板,没有创新。徐悲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有了后面的“三荐黄胄”。看了这期百家讲坛我学到了很多:做事要有上进心,要向别人学习,要不耻下问等等。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不要按部就班,总走一条路。陈逸凡百家讲坛观后感 前段时间,我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爱上语文,感悟很深。 爱上语文总共有1集,讲的都是如何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第1集和第6集。第1集主要讲了王安

8、石觉得自己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过江南岸”中的“过”字用的不好,推敲修改了许多次,先后改成了“满”,“去”,“近”等,还是不满足,总觉得有欠缺。直到他看到了一首诗当中的“绿”字,眼前一亮,最终定下了。我想:作为北宋出名的诗人,王安石写诗都要修改那么多次,那我们写作文修改的次数岂不是更多?我确定以后写作文肯定要多修改,争取更加完备,使作文无可挑剔! 第6集讲的是“言与意之间的转换”,让我懂得了怎样去解读诗。解读一首诗,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去联想他写这首诗时的画面,从而去理解其中的韵味,意思。而言与意这个中介就叫意象。例如,“饱经风霜”这个成语,老师们有两种教法。第一种是让同学们先预习这篇文章,再说出这

9、个成语的意思;其次种是由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把所见描绘出来。两种方法都可以学会饱经风霜这个成语,但明显,其次种方法更能加深大家对成语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是言与意中意象结合的方法。爱上语文对同学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去看看!百家讲坛观后感6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解并描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解并描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呈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

10、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袤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解并描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有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实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英勇,韦贤妃的冰雪聪慧,都是特别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光明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百家讲坛观后感7 今日百家讲坛讲的是爱上语文系列节目中读诗中的“厚”与“薄”。 驾驭

11、一套正确的阅读诗词、鉴赏诗词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语文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环,那么今日老师将会给我们共享哪些阅读诗词的“妙招”呢? 老师,有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做例子,要先把它读厚,再去读薄,最终再读活,读厚是基础,读薄是关键,读活才是最终的目的。独厚并不是数量上的,是质量上的一种改变。要解读长相思,在不同的角度,有很多不同的见法和感受,理解的也不同,也可以依据他的其他诗词和经验来感受,这样就会读的越来越厚。纳兰性德也有很多称号来体现他的故事、经验和性格,用现代话说,纳兰性德是个“天才”“学霸”“专家”“大咖”“情种”。 读薄关键的关键在于你能够聚焦和锁定这首诗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长相思上片可以把他读

12、成一个字“身”,下片可以读成“心”字。 读活就是反复的读,有感情的读,把自己带进诗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这首诗就被你读活了。 这就是阅读诗词的“妙招”。百家讲坛观后感8午休吃饭的时候,赶上央视正在放百家讲坛。 一位中南高校的男老师正在讲春天的诗词。 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遇到他讲到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李清照的诗词很出名,于是我便听了会老师的解析。 老师从诗词讲到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感情生活,以及暮年写这首诗词时有些惆怅的心情。我对这首诗词不熟,问了万能的度娘,这才得知它的全貌。诗词很美,我还特地默诵下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13、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我很喜爱第一句的风住,尘香,简洁二字却道出意境,李清照写这首诗词时心情惆怅,我默诵多遍,不自觉间,心情竟是也莫名低落起来。 好诗词真的很有感染力,受这次央视诗词大会影响,我更加觉得自己应当多学点诗词,感受我们文化的魅力,虽然记性不大好,背诵过总会遗忘,但是被诗词浸过的心灵,总归不同。 多学些古诗词,陶冶下自己的灵魂。百家讲坛观后感9今日,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相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性,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细致仔细地思索,镇静无比。对待领导,虚心尊敬,深受曹操、曹植的

14、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仔细,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非常会用兵,而且能揣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方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颈项竟然能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常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

15、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其次天早晨,他望见他杀的人,还始终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方法,他会梦中杀人。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百家讲坛里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百家讲坛观后感10“立刻快小升初了,多看看你哥的历史书,将来对你有好处”这是妈妈在寒假常对我说的话,我的心里万般委屈“妈,我也想看,可看了又记不住”要不是寒假里马老师让我们看百家讲坛,我可能以后就不会喜爱历史。 今日的百家讲坛是说王安石与曾巩。他们俩是在京城相识的,细致一谈发觉两人还有亲戚关系,并且都很观赏对方的才华,于是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那可以说是颇谙肺腑尽,不闻可否言。后来王安石考上了学校,曾巩却落榜了,所以两人以信的方式沟通。那为何如此好的兄弟会产生冲突呢?因为王安石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于是提出了“熙宁变法”而曾巩却反对,他们各说各的最终不欢而散,近10年他们没有联系。10年啊,多么的许久!但后来曾巩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曾巩本身就有病,再加上母亲去世,病得更重了,所以他就卧床不起了。王安石日复一日的照看曾巩,两人之前的不开心就全部烟消云散了,可曾巩因为病情严峻就去世了。 真正的友情是一个眼神就能看出来,而王安石与曾巩在众人之中结识了,让我想起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