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304190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一】第18课口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第十八课口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2、训练学生能自渎文言文。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口技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过程与方法:学生理解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突出写法: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赏析。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听录音,练习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练习中要重点注意下列字音:齁(hu)声 中间(jin) 许许(h) 几(j)欲先走2、学

2、生自己尝试解释字词义,疏通课文大意,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标记出来。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或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二、作者介绍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家境清贫却心高志远,博学善文,才华横溢。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存稿、口技等。三、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检查预习:分别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析。

3、(如果读得好,可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否则,可再由几个同学试读,进行练习,教师做朗读指导。)四、疏通文意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2、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4、查重点词义。(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五、精读

4、研讨1、口技艺人表演的两个场面是什么?2、“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3、文中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何效果?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5、课文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1、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2、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做铺垫。3、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4、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保持完整,同时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5、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首尾两次清楚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也是侧面描写。六、学生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可用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背诵,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中间三段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这些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