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29820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皮细胞镜的参数详解:參數分析及臨床應用角膜內皮鏡可以觀察角膜各部位的內皮細胞,一般以觀察角膜中央部分為主。角膜內皮細胞圖像 分析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內皮細胞密度、細胞面積等)及定性分析(內皮細胞形態)。一、正常角膜內皮細胞形態及密度50 歲相對穩定,60 歲後明顯下降。一般認為維持正常角膜內皮屏障功能所需最低臨界密度為700個/mm2。10歲最高,20為一單層扁平細胞,呈六角形、緊密鑲嵌、大小均等、排列整齊, 對維持角膜透明和相對脫水狀態有極為重要作用。正常人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每平方毫米內皮 細胞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1二、角膜內皮細胞圖像定性分析1. 內皮細胞形態 正常的內皮細胞呈六

2、邊形,大小相等、均勻規則、邊界清晰,細胞邊界的交叉 角為120,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在60歲以後或某些眼病時,可見細胞形態發生變化,大小不等、 形態不規則,細胞平均面積增大。2. 內皮細胞邊界 正常角膜內皮細胞的邊界呈清晰的暗的直線,有時也可見幾個細胞出現雙邊, 就是細胞邊界線內又出現一條平行於邊界的暗線,這可能是光學上的陰影現象,並無病理學意義。在正常狀態下,由於細胞呈六邊形鑲嵌排列,細胞之間的連接呈均一狀態,以三個相等的 120 對頂角相連接,如果內皮細胞受損或發生移行,這個角度即發生改變。3. 暗結構及角膜後表面的形態 在角膜內皮鏡檢查時,在相鄰細胞之間可以發現大小不等的暗結 構(暗區)或亮

3、結構,小的比一個細胞還小,大的可以成片。暗區表明該處的角膜內皮細胞已不 出現,較大的暗結構,多發生在角膜內皮病變時如後彈力膜結節,少數原因不明。亮結構的臨床 意義不太清楚,有可能為內皮細胞核的反光。4. 角膜內皮後表面 這是內皮細胞與前房水相接觸的分界線,呈一暗色的帶行,內皮細胞表面光 滑,鏡下呈直線形。當內皮細胞受損時,其表面失去光滑而產生不規則的暗的分界線,呈波浪型 或鋸齒形。三、角膜內皮圖像定量分析 近年來新一代的角膜內皮鏡已配置有電腦,角膜內皮圖像檢查完畢後即可列印,內皮細胞數及內 皮細胞面積等參數經過計算和處理,給診斷帶來極大方便。角膜內皮細胞檢查時,包括細胞密度和細胞面積,還有六邊

4、形細胞百分數及細胞面積變異係數(CV,即標準差/平均細胞面積)、各種形態細胞所占百分數等參數。正常人角膜內皮細胞密度隨 年齡增加而相應下降,細胞平均面積增加,多形性細胞增多,六邊形細胞所占比例下降。 KONAN SP-8000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的有關參數見圖4-2。m2為單位)的細胞所占百分比。卩圖42上層圖像:表示各種形狀的細胞所占百分比;下層 圖像:表示各種大小面積(以 100其中:CD(cell density):表示細胞密度(以細胞數/mm2為單位)一般CD正常值為2899410.16個/mm2。隨著年齡的增大,CD逐漸減少,其關係可見表4 1。 表41年齡與CD的關係年 齡 31-4

5、0 41-50 51-60 61-80 80 以上CD 值 3000 2800 2600 2400-2500 2100-2400SD(standard deviation):表示細胞面積標準差,理想值140以下。CV(co-effient of variation):表示細胞面積變異係數,理想值30以下。6A(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 of the cells marked):表示六邊形細胞的百分數,理想值 50% 以上。m2為單位)VE:表示平均細胞面積(以m2為單位)卩MAX:表示最大細胞面積(以m2為單位)卩MIN:表示最小細胞面積(以NUM:表示檢查的

6、細胞數目四、臨床應用(一)眼病1圓錐角膜 其臨床特徵是角膜中央逐漸變陡,角膜前突呈圓錐狀。其內皮變化主要為: ?角膜 內皮細胞呈多形化,有較小內皮細胞出現;?多數細胞呈方向性增大,其長軸向著圓錐頂部;?在急性圓錐病例,角膜中央局限性水腫及層間積液,局部有大的內皮細胞出現,為正常的710 倍,被認為是內皮和後彈性膜破裂後修復的痕跡。2青光眼 持續性高眼壓可導致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其表現為:總的內皮細胞數量降低,內皮 細胞密度不同程度下降,細胞形態為多形性,可見大小不等的暗區。3眼內炎症 由於眼內炎症的滲出物、炎性細胞不斷刺激角膜內皮細胞,持續作用使角膜內皮 細胞數量減少,內皮細胞壞死脫落後形成暗區

7、。在急性炎症時,單核細胞能進入內皮細胞或內皮 細胞和彈性膜之間,加劇了內皮細胞損害。臨床發現眼內許多炎症都可引起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害, 尤其是前部色素膜炎,病程越長,損害程度越嚴重。(二)角膜接觸鏡長期戴角膜接觸鏡,可引起角膜慢性缺氧和代謝改變如乳酸增多等毒性物質堆集,造成角膜內皮 細胞損傷。角膜內皮鏡發現:角膜內皮細胞大小改變或六角形細胞數目減少。因此,角膜內皮細 胞的隨訪對安全配戴角膜接觸鏡是有臨床意義的。(三)眼部手術 在內眼手術時,由於房水成分的改變,器械進出前房,以及手術對角膜的牽拉變形,均可或多或 少地引起角膜內皮損傷,輕者僅為角膜暫時水腫,線狀渾濁,嚴重者可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最

8、終發生大泡性角膜病變,角膜完全混濁。1 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手術的改進,人工晶體植入的普遍應用,對手術者的技巧和手術前的檢 查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形態、六角形細胞數目和變異係數等,要求更加嚴格,以防術後出現角膜 內皮的損傷,導致角膜內皮失代償。所以,術前瞭解角膜內皮的功能狀態對提高手術安全性、篩 選高危角膜患者具有重要意義。2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25%左右。所以,評估供體內皮細胞功能狀態對手術的成功具有一定的 意義。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為選擇優質的供體提供了依據。由於手術創傷,術後 炎症反應、排斥反應或併發症,都使內皮細胞的部分喪失在所難免。一般成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 術,內皮細胞的損失控制

9、在 15%3青光眼手術 術前檢查內皮細胞的密度等參數,對估計術後癒合情況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 研究表明,提高手術品質,減少術後淺前房和炎症反應的發生或縮短其存在的時間,可降低術後 角膜內皮細胞的損失率。4眼內灌注液及部分藥物毒性作用 7.5以外的灌注液及成分單一的灌注液對內皮細胞都可造成 損傷。故採用不同的眼內灌注液或前房用藥時,應注意對角膜內皮細胞功能的檢測。手術中前 房灌注液,其組成pH值和滲透壓應近似于房水,方能保持角膜內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滲透壓 過高或過低, pH 值在 6.9第四節 注意事項 以 KONAN 非接觸型角膜內皮鏡為例,其注意事項如下。一、使用前注意事項:1 本機的所有

10、程式既可由滑鼠點擊螢幕來控制,又可用控制板來控制。2 設備首次使用或較長一段時間未使用,可能需要重新設置日期和時間。3 操作前,確認電源線、滑鼠、控制板以及任何外接設備都已正確連接。4 列印前,確認印表機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5 如果使用外部存放裝置,請確認該設備已打開並已準備完畢。6.在左擊OTHER框前,外部存放裝置必須在圖形輸出狀態下。否則,螢幕上將沒有圖像且 主機不會工作。此時請連接外部設備,打開並作好準備。然後在螢幕上將會有一穩定的圖像。二、攝像時注意事項:1. 調整下頜架高度,使患者瞳孔出現在螢幕中央。2. 當眼瞼遮擋瞳孔時,不能進行攝像。讓患者在固視燈閃爍時睜大眼睛。3. 如病人上

11、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三、在自動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的處理 在正常操作模式下不能得到角膜內皮細胞圖像時,或得到的圖像範圍比較小時,請參照以下的步 驟進行:1、螢幕上沒有內皮細胞圖像(1)如受檢眼在自動攝像過程中移動了,則攝像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保持眼睛不 動。(2)如在此過程中患者眨眼,攝像也不能進行。請患者在攝像過程中不要眨眼。重複操作幾 次。(3)如患者上瞼下垂,檢查者可用手指將其撐開,重測。(4)該儀器採用霧化技術來進行眼球的跟蹤和對焦。如有光源(如,鎢燈)靠近儀器將導致 儀器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不要讓這些光源靠近儀器。(5)如閃光燈或照明燈連接不好或損壞,也

12、不能得到內皮細胞圖像。此時請檢查這兩個部分。2、使用自動對焦模式不能得到圖像或所得到的圖像範圍太窄。根據患者角膜情況,內皮細胞圖像範圍可能太窄,這是正常的。此時可使用手動照相模式獲得較 寬的圖像。(1)連續左擊 (AUTO將變成M001),直到變為M045。然後左擊RECORD框或按控制 板上的RECORD,以進行內皮細胞的攝像。(2)如果內皮細胞圖像不在螢幕中央,左擊增加數目可右移圖像,左擊減少數目可左移 圖像。然後按前面的步驟攝像。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得到那些有問題的角膜內皮細胞圖像。(3)要退出手動模式進入自動模式,左擊中央的 MXXX。四、內皮細胞分析時注意事項1. 進內皮細胞分析的前

13、提是必須保證輸入的是細胞的中央,這一點很重。2. 在輸入過程中,請注意不要略去中間的細胞。3. 至少要數 50 個細胞。4. 最多輸入200 個細胞。思考題1. 角膜內皮鏡的原理是什麼?2. 分析角膜內皮細胞,主要的參數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3. 臨床上哪些疾病需要角膜內皮鏡檢查?二)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方法檢查時囑患者睜開被檢眼,再對裂隙燈顯微鏡進行精細調整。一般照射光線來自被檢者顳側,光 線與顯微鏡約成 40。有時需要改變角度或依靠患者眼球的轉動來照射不同部位和深度的組織。 常用以下六種檢查方法:1 彌散光照明法彌散光照明法在低倍放大情況下,利用彌散光線對結膜、角膜、虹膜和晶狀體 作全面的觀

14、察。2角鞏膜緣分光照明法角鞏膜緣分光照明法將光線照在角膜緣,由於角膜本身的透明性,光線 通過這部分透明組織時,因內部反射,使不透明體,如沈著物、血管等病變,變得明顯易見。本 法適合於檢查角膜的細微變化。3直接焦點照明法直接焦點照明法直接焦點照明法是裂隙燈檢查最基本的方法。該方法將裂隙 燈光線的焦點和顯微鏡的焦點調節到一起,然後進行檢查。光線可分?寬光、窄光和圓錐光線三 種:(1) 寬光:一般把裂隙光線放寬約至1 mm。光線投射于角膜時可將角膜“切”成平行六面體, 六面體的前後兩面相當於角膜的前後兩面,兩面之間的間距表示角膜的厚度。光線投射於晶狀體, 也會形成平行六面體,六面體內包含多條光帶,代

15、表晶狀體內的結構。(2) 窄光:一般把裂隙光線縮小至0口5 mm以下,在組織上可形成光學切面,這在角膜和 晶狀體疾病的定位上有重要作用。晶狀體的厚度約?角膜的45倍,必須移動焦點位置方能看 清晶狀體的全貌。(3) 圓錐光線:將光線調節成極小的光點用以檢查前房的透明程度。4後部反光照明法將裂隙光線的焦點投照在後部不透明的組織上,如虹膜或混濁的晶狀體,而 將顯微鏡的焦點對準被檢查的組織,借後部反射過來的光線以檢查前面的組織。本法在使用時主 要有兩種形式:(1) 直接後部反光照明法:被檢查的組織恰好位於反射光線的路線上。(2) 間接後部反光照明法:被檢查的組織位於反射光線的路線的一側,以無光線的區域 ?背 景進行觀察。5鏡面反光照明法鏡面反光照明法把光線照射在角膜或晶狀體表面,觀察眼組織表面形成的鏡 面反光區。6間接照射法間接照射法利用光線在組織內的折光及後反光作用,觀察同一組織的另一個部位 的方法。三、 電腦系統操作本節以蔡司裂隙燈圖像分析系統(VISUPAC, ZEISS,Germany) ?例,描述電腦系統的操作步 驟。圖9-2圖像處理系統介面1 依次打開顯示器和主機電源,?動電腦,進入Windows系統 介面。2雙擊圖像處理系統軟體圖示。進入系統介面,見圖9-2。3在工具欄中單擊“病人資訊輸入”圖示,進入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