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29786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性质,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的表面张力。 3熟悉表面吸附的性质及与表面张力的关系。(二)、实验原理 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加入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溶 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要大于在溶液内部的浓度,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 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内部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溶液的吸 附。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从热 力学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RTI de71)

2、式中:1 为溶质在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吸附量(mol.m-2);b 为溶液的表面张力(N.m-2);c为溶液浓度(m ol.m-3);R 气体常数,8.314J.mo卜i. K -!;T 为绝对温度( K)。当(db /de)0,即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时,吸附量为 正值,称为正吸附,反之,当(db / de) 0时,1 0称为负吸附。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 应用范围很广,但上述形式只适用于稀溶液。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b b2即可求得吸附量1。2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试验装置如图( 71)-5所示。图 71 表面张力测定装置1样品管

3、2毛细管 3压瓶4精密数字压力计 5大气平衡管 6活塞图 72 气泡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将欲测表面张力的溶液装入样品管中,使毛细 管的端口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 减压瓶3 的活塞6,使里面的水慢慢的滴出,则系统内的压力慢慢减小,毛细管 2液面上受到一个比样品管中液面上大的压力,此时毛细管内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开始时气泡表面很平,曲率半径很 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形成半球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的半径相 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如图72)。气泡进一步长大,曲率半径又变大,直到气泡从毛细 管口脱出。曲率半径最小时有最大的附加压力,在压力计上

4、就有绝对值最大的读数。此时气 泡的曲率半径就是毛细管的半径。可见毛细管口冒出气泡所需要增加的压力(AP)与液体 的表面张力b成正比。利用杨一拉普拉斯公式有:式中:Ap 曲率半径最小时气泡的最大附加压力,单位为Pa ; mAh 压力计上绝对值最大的读数,,单位为mmH2O;P 水的密度;单位为kg.L-1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 m.s-2b 表面张力;r 气泡的最小曲率半径,同时也是毛细管的半径。于是得到:rb =-pg - Ah 二 KAh272)式中 K 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对同一支毛细管是常数,称为仪器常数,可由已知表面张力 的液体求得,例如已知水在实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b ,测得最大压力

5、读数 AP ,则ooK =b / Ap,求出该毛细管的K值,就可用它测定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了。oob= KAP = b =b(73)o APo Ahoo式中Ah, Ah为精密数字压力计的最大读数。o由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张力b,以浓度c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得b c曲 线如图(73)所。当溶液浓度较小时,b随c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溶液浓度继Cr图73表面张力及吸附等温线图74c关系图续增大,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渐趋平缓。当浓度增大到某一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 几乎不随浓度增加而改变。为了求得在不同浓度下的吸附量,可以利用图解法 进行计算。如图73所示,在bc曲线上取任意一点a,通过a点作

6、曲线的切线ab和平 行于横轴的直线ab,分别交于纵轴b和b。令bb二Z,则dbbbZdcdc 0 一 c将上式代入(71)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得到该浓度时的吸附量为:r =-RTI dcRT74)以不同的浓度对其相应的r作出曲线,r二f (c)称为吸附等温线,如图73中曲线 r c 所示。在一定的温度下,吸附量与溶液浓度间的关系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示:kcckc +1c 175)= = +rkrrkrggg以c/r对c作图,得一直线,如图74所示。该直线的斜率为1/r。r为饱和吸附量, gg是溶液表面盖满一单分子层溶质的量,其单位是mol.cm-2。设1 cm-2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

7、 数为N,则有N= r NA;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以计算出当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 g A A在表面上所占据的面积,此面积亦可看作是分子的截面积:1A =(76)S N rA g若已知溶液的密度P,摩尔质量M,就可以计算出吸附层厚度5。Q r mb = (77)P(三)、仪器药品DP4W表面张力实验仪、DPA精密数字微压计、电吹风、小烧杯、量筒、滴管0.05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mol.L-1 正丁醇溶液(四)、实验步骤1仪器准备和检漏将表面张力仪的各个玻璃仪器和毛细管先用洗液,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涤,烘干后按 图 71

8、安装好。将水注入减压瓶中,然后用洗瓶将蒸馏水注入样品管中,反复用滴管调节毛细管底端平 面与液面的高度,使毛细管底端平面恰好与液面相切,并且样品管与桌面垂直。打开微压计4的电源,并将仪器的单位设置为“mmH2O”,在装置图大气平衡管5与大 气相通的情况下,按下微压计的“采零”钮,使仪器示数为“0”。夹紧5处的胶管,在开启 活塞 6,这时减压瓶 3 中水面下降,使体系内压力降低(实际上等于对系统抽气)。当压力 计 4 有一定示数(至少为-30 mmH2O 以上)时,关闭活塞6,若两三分钟内微压计的示数不 变,则说明体系不漏气,可以进行实验。2仪器常数的测定打开活塞 6,对体系减压,调节水流速度,使

9、气泡由毛细管底端成单泡逸出(每分钟约 20 个气泡),记录微压计绝对值最大的读数三次,取其平均值。再由附录中查出实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G 一,则仪器常数K为:水bK=水(78)Ah最大3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将样品管中的蒸馏水全部倒出,用待测液将样品管及毛细管仔细洗涤3次,在样品管中 装入待测溶液,用上述方法测定浓度为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 mol丄 1 的正丁醇溶液的最大压力差,每个样品分别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五)、数据处理处理1. 数据记录实验温度T= 24.7C水的表面张力b =72.2 X10-3N mT;水2.数据记

10、录及处理正丁醇C/ mol L-1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Ah的平均值/mmH2036.031.427.225.624.223.121.6表面张力b /N m-10.06120.05340.04620.04240.04010.03850.0367-0.224-0.097-0.033-0.016-0.010-0.006-0.004吸附量/10-6mol m-24.52310.39419.73425.3426.65227.05627.103c/r /109m-i(1) 仪器常数 K/Ah 二72.2xlO-3N m-40.8 mmH20 = 0.001

11、7水2(2) 按照b二K -Ah二计算 各浓度溶液的b列入上表中;(3) 绘制bc曲线(4) 由图1求各浓度溶液的db /dC列入上表中;5)按照r =-和c/计算 各浓度溶液的r和c/列入上表中;丿T6) 绘 制 c/等温线(7)c/rc等温线的线性方程为: m(斜率)=0.02381r = 1/0.0238=rMWP74.12 x0.8987 x 106(六) 、思考题1 溶液的表面为何必须得调至与毛细管端口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毛细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将毛细管末端插 入溶液内部,毛细管内将会有有一段水柱,产生压力,则测定管中的压力Pr会变小,APma

12、x会变大,测量结果偏大。为了减少静压力的影响,应尽 可能减少毛细管的插入和深度,使插入深度Ah接近0。2 气泡逸出速度过快或不成单泡,对实验有何影响?答:气泡逸出速度过快或不成单泡,气泡的形成与溢出速度而不稳定,致使压力 计的读数不稳定,不易出观察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使表面张力测定 值偏高所以要求从毛细管中溢出的气泡必须单泡溢出,有利于表面活性物质 在表面达到吸附平衡,并可减少气体分子及气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才能 获得平衡的表面张力。3 仪器的清洁与否对所测数据有无影响? 测定时毛细管及支管试管洗涤干净,则气泡不能连续形成,而影响最大压差的测量 4用本法测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测定仪器常数?如何测定?答: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的表面张力为,5=KH,式中的K为仪器常 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蒸馏水测得,仪器常数与温度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