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简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29328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积极心理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积极心理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积极心理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积极心理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简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 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 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 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 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2、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 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 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 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定义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 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 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 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 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 活力与美

3、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 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 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 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 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 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 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 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 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 的积极力量、善端和

4、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 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 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 大量的研究。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 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 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 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 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

5、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 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 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 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2、目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不仅是要探讨如何去克服心理问题,更重要的 是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自己 的潜能,建立起高质量的生活3、内容与方法两个多世纪前,当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幸福就被明 确地与生命、自由相提并论了,这意味着追求幸福对人类的意义。200 多年后,我们又重归这个主题: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以

6、此来 获得良好生活。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所在。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 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交往 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 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积极心理学则明确地采取了科学精确的态度,它沿用了传统主流 心理学研究所经常采用的诸如量表,问卷,访谈和实验等方法,同时借 鉴现象学和经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更好地促进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与繁荣。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采取了拿来主义,也就是说,只要是 对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良好品质有用,不管是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还是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甚至是哲学思辨的方法,积极心理学都可以接受。4、

7、三个研究层面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麟福感和满足(对过 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 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2)、在个人的层面提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 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 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 和效果上;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 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 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主张心理

8、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 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 想的核心所在,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 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5、存在的三大问题在对心理治疗的看法上,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在心理治疗是否具有效果的研究中,对于各种疗法整体效 果的非实验研究所得结果远大于对某一特定疗法效果的实验室研究 所得的结果。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看0%的被调查者报告从心理治疗 中得到相当大的益处,但只有65%的被试报告某一疗法有效。第二、将两种疗法相比较时,各自的特点倾向于淡化。即是几乎 没有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在与另一

9、种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较时能显示出 显著的特定的效果,或显示的特定效果很小。这种特性的缺失在大量 的药物文献中也可见到。第三、在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和药物的研究中几乎都可以发现明 显的“安慰剂效应。在有关抑郁的文献谿有50%的病人对安慰剂性 质的药物和疗法有好的回应;抗抑郁药物所产生效果的5%可以看成 是安慰剂的作用。对于以上问题,积极心理学的看法是:在有效的心理治疗中,治 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非属某特定疗法所专有的“技巧”和“深度策 略”,意即所有地疗法都具有共性,因而产生以上三种现象。在积极 心理学的看法中,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 “让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会儿”,而不是“让我们

10、在这里停住勺、信任等等,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积极治疗这一思想。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种:灌注 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不仅仅 是修复他的缺陷。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1、现实背景心理学自1879年脱离哲学而获得独立以后,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 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发掘并 培养天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三项任务均得到研究者同等程 度的关注,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二战以后,面对随之出现的战争 创伤、社会的不安及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上疾病的增多,心理学的主要 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寻找治疗和缓解心理或行 为紊乱的方法,心理学其

11、他两方面的任务似乎被遗忘了。积极心理学 家关注的是日常的激励和友爱。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 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积极品质,关注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 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 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它们的主题。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心理学产生了。2、理论背景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推孟(Lewis Bi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 究。二战以后,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研究人 性

12、的积极一面,为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整个 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传统 主流心理学对各种心理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并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加幸 福,相反,患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比以前大大增加了,还呈现出低龄化 的趋势。许多人称这种现象是心理学20世纪的困惑。这种困惑使我 们不得不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后期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提出,其理念对现代心 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心理学家对积极的心 理品质的重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来看,所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及 其支持者都非常强调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

13、理学之间的渊源关系。California大学的ArthurCIBohart就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近况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 乐、乐观、士气、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绪平衡、兴高采烈,等等, 即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同时,对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 关系也进行了探讨。1. 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前,关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爱, 等等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热点,这些都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主观幸 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即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

14、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 优势的心理状态。其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影响因素、心理机 制、评估以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等等。最近几年对于幸福 感的研究已有上千篇文章,这些研究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 件和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同时,对于主观幸福 感与金钱的研究也有新发现,现有研究指出:钱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负相 关的关系不是看金钱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社会比较、炫耀、寻求 力量等的动机而导致的;而过去的研究者曾认为看重金钱会降低主观 幸福感。Diener在一篇综述中指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

15、进行协调,不是发生在人们身 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2. 积极人格特征的塑造塑造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 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 影响。这种研究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论、自尊、自我组 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在积极的 个性特征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看到 好的一面。Peterson认为乐观主义包含认知的、情感的和动机的成分。 但他注意到复杂的心理问题不能从社会文化背景中隔离出来单独加 以理解,他提出以下

16、几个问题:一个悲观主义的文化时期如何影响其中 社会成员的幸福感的,反之,一个乐观主义的文化是否会导致狭隘的实 利主义。Taylor等人的研究认为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 于疾病。她们在研究中发现: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 状出现晚,活得也久。她们分析,乐观主义积极的效果主要是在认知水 平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积极接受治疗和获得社会支持。 而以往学者普遍的观点就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才是健康的。 Sandra.l Schneider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 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 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欺人,这些对乐观的研究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 义和丰富多彩。3. 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在保持生理健康上有很大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乐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Tayl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