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28858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

2、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 氏李张古吴 赵钱孙周 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 事 情请让病相遇喜欢 怕言互令动万 纯净阴 雷电阵冰冻夹 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 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

3、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阅读如何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通过粗读和精读相结合了解文字材料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

4、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可能采用二种方法:一是用“顺读法”,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二是采用“倒读法”,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这二种方法各有优劣。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顺读法”则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 4 页 共 4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