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学期期中考试(理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2851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学期期中考试(理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春学期期中考试(理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春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春学期期中考试(理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英华附中201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 二 政治(理科)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班别: 姓名: 学号: 一 、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1、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智慧 D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2、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

2、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不同于以往旧哲学,从而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 它是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唯物主义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 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A B C D4、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这说明( )A.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B.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

3、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7、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10、“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从哲学角度,这句话强调的是()A.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 B.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C.任何事物都包含利与不利两个方面 D.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认识11、自2008年8月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一年多来,我国循环经济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目前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从哲学角度来看,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A. B. C. D.1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

5、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1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15、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教师讲课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6、“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6、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7、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巨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的“地球村”。这说明( )A人可以随意创造联系 B.联系是主观的 C人可以依据条件建立新的联系D.事物间的联系都是间接的18、同样是作为人体的器官,其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去了四肢至少还能生存,但没了心脏也就只有见阎王的份。这段话主要说明( )A部分离不开整体 B.整体离不开部分C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19、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 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 B.新

7、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D.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21、下列成语或俗语中,不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 (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对症下药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因地制宜22、杜甫有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包含的哲理是 ( )A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D既

8、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23、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2

9、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非选择题(50分)26、简答题(19分)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两大哲学阵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27、辨析题。请用哲学观点评析以下观点。(10分)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是否端正态度决定办事情成功与否。28、材料分析题(16)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汽车

10、消费不断增长。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300万辆,生产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26%,销售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9、开放性题目(5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