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28283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 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于读书,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转变你,让你获得冲破困难阻碍的力气。趁年轻,肯定要多读书。以下是我整理的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躲避,戒骄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终是做钢琴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人格、道德训练都很严格。傅聪长大后去国外留学,傅雷却对自己的过分严峻感到自责。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肤浅而又宏大的父爱呈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

2、身作则,以自己的成长经受为例训练儿子,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训练,只能更加努力学习,丰富学问,充实自己。 亲情在训练、批判、欣赏中一一体现。面对父母的严峻批判,我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严词拒绝。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判,是由于傅雷与众不同的训练方法。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由于这种批判而更加“厌烦”父母,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而傅雷则用和伴侣商议的语气,欣赏的视角,激励代替批判,表扬代替斥责,心平气和地跟儿子沟通,进而达到好的训练效果,使得傅聪对父亲赐予的爱越来越简单接受,顺当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

3、,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子女寄予厚望,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这一道坎不好迈。大人们是否也应当向傅雷学学呢?批判要适度,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 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批判而放弃追梦的。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用书信的形式给儿子叙述自己的经受并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然家书是无声的,但却满满地承载者父母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这一封封饱含着爱的书信,有许很多多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让我心暖。其中最使我受益匪浅的是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时送来的鼓舞:“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

4、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漂亮的浪花。磨难的确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圆滑,但是假如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便会消沉而越跌越低。由此可见,勇于面对挫折,正视现实是非常重要的。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然而他在72岁时。突然遭到了致命是打击他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家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很多人以为他将从今一蹶不振,潦倒众生,但出人意料的,他很快调整心态,又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挑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办起一家举世著名的网络询问公司。勇于正视现实,面对挫折使他再次东方再起! 同样,在我们的生

5、活中,也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曾经在考试中,排名一落千丈。父母的指责,同学的讽笑使我变得胆小。我多次想要躲避它,想把它从我的记忆里抹去,但是很快我就发觉怎么做都没法把它抹去。这时我便想起傅雷先生的这句话与和田一夫的故事,我开头尝试正视它,并想方法解决它。吸取前车之鉴,调整心态,在紧接着的考试中我再次排上了前30。慢慢地我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对待各种挫折。磨难,挫折使一个曾经胆小,经不起打击的自己锐变成顽强的自己。我感谢挫折,我信任只要正视现实,或许挫折不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醒格和升华! “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话呐。它像暗谷里的指路

6、灯,关心我通向光明,让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本学期令我收获最深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 这本书分散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受现身说法,教育儿子待人要虚心,礼仪要得体;遇逆境不气馁,获大奖不傲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训练子女当成了对.,对祖国

7、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训练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怀爱惜,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训练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果并不是很注意,反倒更注意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经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导,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宏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受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当好好听取父亲的教导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宏大的人物,但在我

8、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仰慕、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久是宏大而胜利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士气和力气,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养分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似乎大地没有阳光;才智里没有书籍,就似乎鸟儿没有翅膀。” 在一个慵懒的下午,带着求知的欲望捧起一本书用心的阅读傅雷家书。他是我国近世享有盛誉的翻译大师和艺术批判家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布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儿子的爱和期望。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美

9、丽,读来感人至深。使我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教育儿子: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告知儿子待人要虚心,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逆境不气馁,获大奖不傲慢;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让我感受最深得是傅雷在1954年1月30日晚写给傅聪的信。由于在儿子走后的其次天,就想写信,又怕儿子嫌烦。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叙述了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敬重长辈看法,理解长辈的情感的态度。长辈应克服不太讲究说话技巧,不够急躁的弱点。让我懂得了如何与长辈沟通、相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待

10、我们呢?当我们傲慢时,父亲是我们的“警钟”;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父亲是我们的“打气筒”;当我们在外面受伤时,父亲是我们的“避风港”父爱如山,父爱宏大!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什么样的训练才算作是心灵的训练、是真正使人接受的训练,我曾经思索。最近读了傅雷家书,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熟悉和感悟。 首先真正深层次的训练应当是爱的训练。这里的爱的训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施教者应当用饱含爱的方式去传授与教导(纵使爱的方式有多种,有表象的,也有深层次的)。其二是施教者的传授能使受训练的人感受到爱的暖和。父母老师都是施教者,他们理所应当明白这点。

11、中国闻名翻译家傅雷就是凭借着爱的心怀训练自己的孩子,使其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明白如何面对种种挫折,最终战胜挫折,取得胜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学会用爱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样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还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 其次,真正深层次的训练不应当只注意自然学问的传授,更应当注意德行修养的熏陶。真正胜利的人,大写的人,不应当只具备丰富的学问,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然而在当今.,却往往盲目的重视自然科学学问的灌输,而经常忽视道德的训练,结果培育出的只是读书学习的工具,却丢失了基本的道德修养。成才先成人,一个没有道德的.和一个没有学问却有道德的人又有什么区分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后者。 以上便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想,我盼望凭借它们来指引我今后的人生历程。 同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