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28174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_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2、“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是诗人杜牧对唐代诗人 _的评价。3、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南面王”的词人是_。4、李白有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诗中的“孟夫子”指的是盛唐大诗人_-,他是 诗派的代表诗人之_。5、“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苏轼对_ 的历史评价。6、在宋词历史上被称为“济南二安”的词人是李清照和_ ,他们又分别是宋代婉约派和_ 派的代表词家。7、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词中老

2、杜”的北宋词人是_。8、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_。9、最早着力写词,标志着词真正走入文人创作时代的晚唐两大词人是_和_,他们还是婉约词派词辈分最高的两位词人。10、“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联中,“三词客”是指、_苏辙、苏洵,“四大家”是指韩愈、_、欧阳修、苏轼二、解词,每题5分,总共15分1、边塞诗派2、韩孟诗派3、词别是一家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1、简析词宗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简析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四、 论述题、共25分(第一、二题8分,第三题9分)1、 简要论述唐代诗歌分期(以初唐、盛唐、安史之乱、晚唐为例)2、 简要论述韩愈的诗

3、歌特点3论述柳宗元的诗歌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刘禹锡诗歌风格有什么不同五、 背诵分析题,共25分。1、 默写念奴娇 赤壁怀古(10分,错一字扣一分)2、 分析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5分)3、 简要赏析本诗(10分、逐句分析,切忌空谈)答案一、 常识填空1、 新乐府运动2、 李贺3、 李煜。4、 孟浩然 、山水田园5、 韩愈6、 辛弃疾 、豪放7、 周邦彦8、 白居易9、 温庭筠、李煜10、 苏轼 、柳宗元二、 解词1、答:文学史家把善于表现边塞生活的诗人叫“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其中高、岑成就最大,因此又叫“高岑诗派”。他们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

4、情壮志,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以及边境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国家内部的矛盾。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2、 答:是以中唐诗人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提出了“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的诗歌理论,另外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出现了“以文为诗”的倾向,对于扭转大历以来平庸靡荡的诗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韩孟诗派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宋人继承了其“以文为诗”的特点,使诗歌进一步散文化。3、 答:李清照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风气,主张“词别是一家”,把诗词严格分开。“词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

5、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三、 简答1、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前后词风变化很大,之前主要描写闺阁闲居生活,充满了浪漫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后期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愁苦及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表现出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慨叹,如武陵春、声声慢。她不仅善于捕捉那些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受,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层层剖露复杂的心境。

6、像永遇乐的下阕,在追忆过去之后又回到现在,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两层之间承接得自然顺畅,同时又翻过一层,愈入愈深。末句的形象把那种孤独悲伤的心情表现非常生动,令人感到酸楚。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声声慢开头连用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千古创格。第二,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2、答: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者,意也,指感情的悲慨

7、壮大深厚。杜诗就内容而言,上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小事,无一不及;就题材而言,除了草堂时期有一些格调轻快的诗歌以外,其他时间多数是缺少欢乐声音的,所以有人说“杜诗强半言愁”;由于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悲剧性题材的选择,加上时代背景的渲染,使得其情感的表现也极其苍凉。“顿挫”者,法也,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诗多长篇巨制,所以不似豪放派一泻千里,而是字斟句酌,轻重缓急时具,开合起落兼备,波澜壮阔不乏,吞吐回旋有之;语言高度凝练,具有概括力和震撼力,达到了字重思深的艺术境界;杜甫多近体诗创作,他常常打破常规句式,形成新的抑扬效果,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四、 论述1、 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

8、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感情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作诗要有“风骨”,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然有时流露出佛老消极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已学过的王维诗的特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既描绘

9、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绝唱。教师还可向学生朗诵李白的赠孟浩然,体会李白诗的风格。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

10、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 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

11、,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关心政治,咏史诗在其诗中占的比重较大。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1、韩愈诗歌以气势雄大见长和意象怪奇著称。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评价韩愈诗说 “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韩诗以宏大的气魄、丰富的想象,改变了大历以来

12、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如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中以“长剑倚太行”比喻从天井关飞流而下的瀑布,而这飞瀑被狂风吹拂,直洒洛阳,迅捷壮观,远超凡俗。 2、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搜罗奇语,雕镂词句,创造出了前人未曾使用过的险怪意象。如“狐鸣枭噪”、“蛊虫群飞”、“众鬼囚大幽”等描写,匪夷所思,光怪陆离;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如“鬼”、“妖”)、丑陋的(如腹疼、肚泄、打呼噜)、惨淡的(如荒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成了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意境,形成了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3、 韩愈把散文和赋的句法引进诗中,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穷形尽相,力尽而

13、后止。像忽忽开头就是“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完全是散文的句法,却又给人以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息似的震撼;又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和“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与四时景象的变化,在五言古诗中开创了赋体式的长篇排比句法,构成满目琳琅、多姿多彩的风景图3、 1、柳宗元诗的特点,首先源于他独特的心性气质。从本质上说,柳宗元是位性格激切甚至有些褊狭的执着型诗人。他思想深刻,有着敏锐的哲学洞察力,但却不具备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他读佛书,游山水,幻想归田,希望获得超越;但他激切孤直的心性似乎过于根深蒂固了,他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始终难以忘怀,因而很难超拔出来。 2、

14、柳宗元诗的特点,还源于他自觉的美学追求。不管是在书信中提出的写作标准还是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具有凄冷意味和峭厉之感的意象的偏爱,以及在色彩和词汇的选择上,都表现出了冷峭的风格特征。与刘禹锡诗相比,柳宗元诗又别具风貌。简言之,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五、 背诵分析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

15、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3、“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为我们勾勒出了奔腾东去的长江的雄姿,并从空间联想到时间,意指人生的短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在前面所闻所见的基础上由于感情的激越而发出的赞叹之语。由于对赤壁的赞美,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现在是美丽如画的山河依旧,可是当时为之角逐的英雄却不见了。这一句不仅回应了第一句,而且为后面具体写周瑜做了过渡。下阕集中笔墨写周瑜。“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周瑜的飒爽英姿,意思是说想当年小乔嫁给了周瑜,英雄美人一时传为佳话。据史料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 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