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281735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协关于“三农”问题调研课题的分工,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供销社、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人组成调研组,在3月中下旬深入到三合镇、青杠街道办事处、福禄镇实地调查,走访了6个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听取了县农业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组织部分委员到铜梁县学习,调查中召开了各种座谈会次。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目前,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机构,承担着对全县的农村种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农技包括县农技中心

2、和13个街道(镇乡)农技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技中心。全县有农技人员390人,其中街道(镇乡)在编人员34人,在岗人员25人。在岗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26,6岁至9岁的占67,5岁以上的占7,结构年轻化;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4,中专以下的占1;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仅占。 畜牧设有县畜牧中心和1个畜牧兽医联站,乡镇建制调整前的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职工31人,其中在职251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31,35岁至5岁的占,5岁以上的占35,结构趋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中专以下的占4;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达

3、3。 农机体系,截止22X年月底,镇乡农机站尚有在岗招聘干部2人,录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7的农机站成了“牌子站”、“空壳站”,余下的也主要经营油料和承揽零星金加工业务,承担新机具推广、提蓄水灌溉和农业机械维护工作的很少。 水产只有县水产站,在岗人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有职称的人,但镇乡无1名专职水产员。 (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初步建立了县、街道(镇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其中县级8个,镇乡级9个,村级9个。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了以健龙藕协、狮子泰山果协等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和加

4、粗了产业化链条,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带的建设。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家花卉繁育示范基地等3个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带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建立农资超市10个。积极参与“两社两化”建设,发展综合服务社个,兴办正兴薯业、大路蜜柚和璧城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创办乡镇联佳超市6个,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 (三)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建立了璧山农业信息网,并与相关农业网站实现了链接,全县各镇乡和龙头企业也设有信息网点;成立了中国农函大璧山分校,举办了蔬菜、果树、畜禽

5、、种植等14个专业,各镇乡也相应建立了辅导站,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示范户进行了培训,为农业提供了产前服务。在产后服务上,支持和鼓励农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发展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按照“公司+农户或生产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一批如原野食用菌产销合作社、新堰蔬菜营销合作社、三业茶叶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实体。全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会员88人,带动了517农户,经营总收入达269万元,农户增加纯收入达31万元。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县级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仍按工改时人员编制核算,以后按照增人不增资进行预算,经

6、费严重不足,造成了由工作经费来支付人员工资现象。调查中了解到,畜牧在从事春秋防疫、疫病普查、仔猪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镇乡(街道)社会化服务机构经费预算标准不统一,有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经费紧张,工作正常运转困难,只有安排部分人员进行经营创收,三合、福禄农技中心有近40的人员从事经营创收,削弱了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经费的不足,职工待遇低,致使个别中心负责人频繁更换,调查中了解,在这次乡镇建制调整中,二级机构负责人竟争上岗,有镇乡竟无一人参与农技中心主任报名。 (二)服务队伍庞大,人才断层与知识老化严重。在镇乡农技中心反映尤为突出。一是人员臃肿、混岗现象突出。调查中统计,全县镇乡农技中心有在编人员364人,被安置到其他部门的有人,占总数的2。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47%,学农业技术专业的仅占14,其余39学农经管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党校经济管理函授生。三是知识断层。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进修非农专业的达9.6,导致了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