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7928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过程、是世界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习了科学领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因此我认为: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

2、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4岁45岁56岁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1.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2.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

3、猜测答案。3.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

4、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我结合班级中一名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片段来做出我对幼儿科学探索的理解。徐思娴是我们班级七月份的幼儿。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可是一碰到和老师在一起,顿时就会感到紧张,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很拘束。在每天早晨的来园游戏时,她做游戏非常认真,无论是制作橡皮泥,还是在娃娃家里做妈妈,或是在图书馆里看书,她都全心投入。在上周三的科常室里,我拍下来她玩益智玩具的全过程,从中也看出了这个孩子的游戏水平是处于怎样的水平阶段。片段行为描述简单分析 片段一

5、 徐思娴选择了一套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玩具。拿到玩具后,她将圆形从板上拿下来。看的出来她准备把各种大小形状的积木从板上拿下来。 幼儿拿到玩具后,很自然的就是要把积木从板上全部拿下来,抱着探究的心理,想自己研究一下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儿呢?游戏开始阶段,每个孩子都会流露出好奇的心理,这是幼儿面对新鲜事物一种本能的好奇性。片段二 徐思娴把圆形积木全部拿出来后,开始把正方形的积木拿出来。 幼儿开始从圆形拿起,有可能是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也有可能是按照形状的难易程度来拿取的。片段三 最后,sisi将全部形状的积木都从板上拿了下来。她观察了一下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积木,并发现这些积木都是有口的,开始将小

6、的积木插进稍微大点的积木。 幼儿开始插入积木的时候,最先关注的是最小形状的积木,有可能幼儿喜欢关注较小的东西,也有可能这几个小的积木正好是口子朝上面的,幼儿很轻易地就看到了形状,所以就开始了配对插入。可以发现,幼儿在插入小形状时是没有出现错误的。片段四Sisi将小圆形插进稍微大点圆形后,随手去玩边上的小三角形。她把小三角形插进稍大的三角形里。 片段五 Sisi拿了一个稍大的正方形试着插进三角形的积木里。当她将正方形积木放在三角形积木上面时,她把积木左右移了移,她停顿了三秒钟。 她从旁边拿看一个正方形,很准确地就将小正方形插进了稍大的正方形里。她把插好的正方形放在一旁。转而去玩其它的积木。 可插

7、入大图形时,幼儿将正方形试图插入三角形,说明幼儿在此处没有关注到形状,而是只看到了这两个图形的口子朝上,所以很自然地就想配对。 当发现图形不匹配时,幼儿赶紧拿了另一个正方形,这回配对可是成功的。片段六 Sisi在这么多的形状里,一手一个选择的是大小两个圆形。她将两个圆形的底部背靠背地靠在一起。 随后,她把小圆形插进了大圆形里。 可以看见,sisi是将小圆形的底部扣在了大圆形的口子处。 幼儿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底部进行比大小,在这种游戏里是很自然的行为。通过这种对比方式,幼儿也可以知道哪个圆形大哪个圆形小。说明幼儿在之前的主题活动里的比大小掌握得还是可以的。 仔细发现,幼儿前两次的操作都是把底部

8、扣在了表面,这对幼儿后面的操作可能会造成障碍。即便如此,教师也没有提醒她,而是等待她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七 Sisi将小正方形插进了稍大的正方形里。这回她在摆弄的时候,似乎速度是很快地就完成了这个操作。 几次操作后,幼儿的大小配对似乎更加娴熟了许多。片段八 Sisi拿了一个是空口的圆形,把它空口处倒下来,将这个圆形扣在开始插好的圆形上。 Sisi把远处的大圆拿到身边来,把刚才倒扣的圆形也正了过来,重新将圆形插了一遍。把最大圆放好,然后,按照顺序将小圆插进去。 剩下的都是大形状的积木。这回幼儿发现了倒扣的不利之处。倒扣是不能完成将形状配型成功的。于是幼儿将积木的口子全部朝上,这样方便她进

9、行插积木。 幼儿最先完成的是圆形,可能对她来说,圆形是最熟悉的图形,相对于其他两个图形稍许简单。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整个游戏里,幼儿把三种形状的小积木都先玩过了,可能幼儿对每种形状的积木插入的过程有了初步的感觉,感觉圆形是最简单的,因此幼儿最先完成的是圆形的积木。片段九 圆形完成后sisi开始逐步完成正方形了。 她用了和完成圆形同样的方法,把最大的三角形放好,然后将一个个小三角形逐步插进去。 片段十 Sisi最后完成的是三角形。 三角形对于小班的幼儿,是略有一些难度的。因为有三条边的存在,幼儿关注的点不能很全面,幼儿最后完成的是三角形积木。 整个游戏过程,幼儿经过了几番尝试、用了比大小的办法,

10、在玩的时候给自己制造了障碍,随后又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可见,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有新的突破。她的游戏水平能力提高的空间不在于她会玩多少玩具,而是在于她会用思考的办法去研究玩具该怎么玩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学会学习思考的方法。总之,学习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我会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幼儿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实际感受、探索欲望和兴趣非常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中的素材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科学现象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区域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