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27919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学生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早知道一、我会读惬(qi)意 纤维(xin) 纨袴(k) 风声鹤唳(l)龋(q)齿 愤懑(mn) 纾(sh)难 越俎代庖(po)马厩(ji) 租赁(ln) 炮制(po) 不落窠(k)臼觊觎(y) 蒙骗(mng) 血泊(p) 敛(lin)声屏气垂涎(xin) 缜密(zhn) 纰(p)缪 户枢不蠹(d)二、我会写(括号内为正确写法)糜糜之音(靡) 天下糜然(靡) 密而不宣(秘) 祖传密方(秘) 沉缅往事(湎) 湎怀先烈(缅) 面面具到(俱) 虚无缥渺(缈) 死不冥目(瞑) 瞑思苦想(冥) 薄暮冥冥(暝) 深明大意(义) 明查暗访(察) 名哲保身(明) 磨肩擦背(摩) 磨崖石刻(摩) 顶礼模拜(

2、膜) 穷途没路(末) 莫明其妙(=名) 莫中一是(衷) 末齿不忘(没) 谋取暴利(牟) 暮蔼沉沉(霭) 目不瑕接(暇) 令人目炫(眩) 三、我能背(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3)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氓)(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赫壁赋)(8)潦水

3、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腾王阁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9)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1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技能培训营一、考点论述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4、古代诗歌的的语言一般具有“简练、新奇”的特点。所谓“简练”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理解语言字面的意义,还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里的所谓“诗眼”就是这类,比如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个“清”字,既写出了天空和地面的的洁净、月光照射万物所形成的澄明清朗的境界,也写出了作者虽仕途坎坷、被贬黄州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的心灵世界。所谓“新奇”就是用特殊的词法、句法,取得一般用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也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

5、意的语言特色。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都是这种“新奇”的语言。高考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往往注意这些“简练”而“新奇”的语言,语言用得好也在于此。既要注意它的多重意义,也要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7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2010年有8套考查。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二,应试技巧指南高考题对语言的考查,一般从词句入手。回答方式,一般总说语言特色,然

6、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从手法(修辞、炼字)、内容、思想感情入手分析。就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多些,表达效果也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上。炼字、诗眼是主要的考查方式。鉴赏诗歌的的语言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考虑古代诗歌推敲字词的特点,关注重点词语。、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容词:这些词语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火”“

7、蓝”等词语把江南的美景写得色彩绚烂,美不胜收。、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叠词: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二)、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因为

8、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使用的限制,诗词里的经常出现语言的变形,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不是说花流泪,而是说花上溅上了愁人的眼泪;“鸟惊心”也不是说鸟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鸣惊动愁人的心。(三)、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待。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语言鉴赏也应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如王维写风:“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在日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倦怠的时候,它盛情地为人们吹

9、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这种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风的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再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四)、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等。很多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韩孟的奇崛险怪、温庭

10、筠的绮丽香艳等等。了解了这些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对于鉴赏诗歌语言特别有帮助。基础提升练1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2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

11、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3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3)请举一例分

12、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4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答:5 (2014届山东滨州北镇中学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

13、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小题1】上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小题2】请赏析“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两句。能力闯关测1(2014届山东临沂24中高三上11月阶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

14、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小题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小题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2 (2014届山东临沂高三上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思赠远王涯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注】“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小题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3 (2014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