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27703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村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了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全区共有11个村(居),其中行政村个,社区6个,建立党委的30个,总支59个,支部27个,党员11581名。共有村干部总数527人。通过调研,总的感到,绝大多数村干部在推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但是也有少数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表现出不适应,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外来人口管理、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较多,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民主意识渐强,而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工作方法等却没有明显转变和改善,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多。比如在处理拆迁安置、违章搭建等工作中,面对群众提出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有的村干部不能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而仍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处理,结果陷入僵局,把矛盾向上推,不仅使工作进度延缓,还造成了群众的误解,导致干群关系不融洽。 、村干部年龄偏大,进取意识减退。

3、据统计,全区5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83人,仅占15.7,6-4岁的有52人,占到4.8,6-5岁的有188人,占到35.67%,6岁以上的有4人,占到0.7%。9名村党组织书记中,5岁以下的只有2人,仅占.1%,3-45岁的有33人,占到了5.87%,46-60岁的有5人,占到了.96%。面对农村形势的新变化,一些年龄大的村干部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稳怕变,缺乏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和工作激情。甚至有极少数村干部存在着“一等、二靠、三要、四推”(即等上级安排、靠上级帮助、要上级照顾、推到上级解决)的消极现象。 3、村干部文化偏低,综合

4、素质不高。据统计,目前,全区52名村干部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的有139人,占2.38,高中文化(含中专)的有387人,占3.43%,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有20人,占到934%。其中,92名村党组织书记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含高中)的有2人,占6.09%,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含大专)的有68人,占到73.91%。文化水平的偏低,造成一部分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贫乏、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各种创建活动中,各村普遍缺乏会写、懂电脑、熟悉业务的干部,致使上级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会出现不到位现象,有时还会造成工作被动。 、村干部来源偏少,后备力量不足。近年来,我们为适应

5、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区委组织部制订的2X-202X年发展党员规划和22X-*年社区党建工作规划等,通过教育培养、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相结合的方式,在党员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回乡创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中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今年,又选派了14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招聘了9名大学生村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而言,当前,全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仍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较薄弱的环节,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严重不足,有的村甚至几年来都没有发展一名党员。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价值取向变化,高素质人才纷纷外出。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

6、,农村大批能人纷纷走出家门挣活钱,而留下的大多是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户,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致使农村干部特别是“领头雁”人选越来越少。而在现有村干部中,不少人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钱少了我不干”等落后思想,也制约着农村工作的开展。村干部怕丢官,怕揽工作,怕挨批评,怕与农民接触,也势必给村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情况、新问题。 、激励措施乏力,在岗干部争先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干部工资报酬偏低,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录用方面基本上是只能下不能上,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在晋级晋职方面除极个别的情况外,村干部要想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享受级别待遇是十分困难的。村干部退职

7、后,在子女就业、医疗保健、政治荣誉等方面没有什么照顾,在职时倍受重视,退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致使许多在岗村干部工作只图过得去,求学习、求进步、求创新意识不强,素质当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现有职数过多,后备人才锻炼机会较少。由于近几年大规模的撤并行政村,现在行政村大多数有几个村合并而成,行政村规模扩大了,村干部的职数也普遍增多,加上农村税费改革后,按村规模设置干部职数,多设一个干部,就意味着增加农民负担,就会被视作“闯红灯”。这样一来,后备人才往往就只好长期“锁”在表格上,无机会得到锻炼提高。同时,对村干部选拔的视野不宽,难以形成多中选优的竞争态势。如选拔村

8、干部,往往眼光只注重本村现有党员,甚至只注重现有班子成员,虽然也探索了村干部异地交流等形式,但总的来说,公选力度不大,挑选范围不广,形不成多中选优、优胜劣汰的竞争态势。 4、系统培训缺乏,村干部素质提高不快。近几年虽然一直在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但培训的大部分是党员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对村干部的培训较少,对村干部的培训,注重的是业务知识培训,缺乏政治理论、能力素质的培训,村干部的培训存在实用化倾向,村干部整体素质提高不快。 5、监督考核不够,村干部管理难度大。行政村撤并后,随着村域面积的增大、管辖人口的增多、村级经济总量的增强,村干部的工作量猛增,村干部的权力也随之扩大。在激励保障方面,各

9、地也主要看村级经济发展情况,村级经济好一点的,村干部收入较高;村级经济差一点的,村干部的收入较低,没有建立健全村干部能上能下的引导、培养、激励机制,村干部的内在动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不少村干部认为:工作搞不好,充其量不当这官,又能把我怎样。但是,如果对村干部管理放任自流,农村工作将会落不到实处,无人具体抓,无人抓落实。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 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有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做支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0、力度: 1、选优配强班子。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特别是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无数实践证明:党支部书记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班子、一个村的兴衰。因此,一定要更新观念,严格标准,把能否带头致富、带领党员群众致富作为选配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群众公认程度和集体素质。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启用优秀人才,破除求稳怕乱观念,形成无功即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严把“入口”关,在全面实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探索试行“公推直选”。疏通“出口”关,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

11、、群众不满的不合格村干部进行妥善处置。 2、提高工资报酬。马克思说过,“人的奋斗都与他的利益相关的。”在教育引导村干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改善他们的待遇,要尽量使村干部工资报酬与其付出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成效相对称。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整体水平,通过出台统一政策,设立最低工资标准,采取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出资的办法解决村干部工资过低的问题。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他们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份,使村干部有岗位荣誉感,激发工作热情。并且要逐年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水平,使其与事业单位平均水平持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已建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提高村干部养老金额标准,加大缴

12、费额度,延长缴费年限,对村干部落实住房公积金,按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干部标准实行车辆补贴,使其安心于村工作岗位。 3、强化教育培训。灵活教育形式,除举办培训班、听讲座外,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村干部特点的教育模式,如建立村书记论坛、新农村建设论坛等一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互动式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水平。教育内容上要突出宗旨教育和法律教育两个重点。通过宗旨教育,使村干部牢固树立为村民谋利益的思想,切实增强事业责任感和进取开拓意识,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在村干部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他们依法村的能力,规范他们行为,使村各

13、项工作走上法制轨道。健全教育机制,教育培训不是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机制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一方面,在村干部中大力开展争创“学习型”村干部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利用“三会一课”、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 4、改善工作环境。全面推进村务公开,落实民主管理,让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更加透明、更为有效,架起基层干部、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教育村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对少数拒不履行义务、严重影响农村工作开展的村民加大处置

14、力度,维护村干部正当权益,在社会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大经济薄弱村整顿帮扶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物业经济、盘活资产等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区级机关各单位,各镇(街道)都要为村干部工作撑腰,镇(街道)党组织对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关心、解决;对侮辱、威胁村干部人格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要及时处理,不能不了了之,使村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5、健全奖惩机制。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要重奖,不仅要精神奖励而且还要物质奖励,且要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同时,建议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直接选调进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队伍,甚至提拔为镇(街道)

15、领导,实行政治激励。对考核落后的要采取谈话戒勉,并与村干部年收入挂钩。建立健全村干部引咎辞职制,并严格执行,打通村干部出口,对因主观原因造成考核落后并经诫勉屡教不改的,劝其主动辞职,对其不主动辞职的,支部成员实行组织处理,村委会成员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罢免。 6、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建设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以源头上加强村干部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议按照与现有村干部1:1比例选拔出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对村级后备干部加大教育培养,除举办培训班外,采取村内挂职方式进行岗位培养,以岗位锻炼人,以岗位考察人。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通过考核评议等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引进淘汰制,根据素质能力表现,对最后几名后备干部淘汰出局,对优秀后备干部,推荐进入村级班子。继续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加大大学生村官招聘力度,通过输血、换血,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