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27689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异的国度: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摘要】由于社会历史和地域环境等因素,中俄两国在文化方面有过极为深远的相互影响。鲁迅先生所说的“中俄文字之交”首先是从俄罗斯文学先驱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关注开始的,本文是对这种早期文化交往轨迹的探寻。东方、中国,这一切留给古罗斯作家的更多的还只是充满想象的空间。而18世纪俄国作家的中国印象中漂浮着的其实更多的是其自身的映象。【关键词】俄国作家中国文化【作者简介】陈建华,1947年生,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相对于19世纪以后俄罗斯文坛名家辈出、着作如林、大潮奔流的局面,此前漫长的岁月中出现的作家作品只能算作涓涓细流。然而,它们不仅

2、是辉煌的文学高潮的序曲,而且在中俄文化的交流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本文将对这些经历史风雨的冲刷已不甚清晰但仍颇有意味的印记作一番巡礼。 让我们从古罗斯最早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开始。伊戈尔远征记是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上乘之作。那位不知名的作家用艺术的彩笔为我们展现了公元11至12世纪在古罗斯的大地上发生的那悲壮的一幕:伊戈尔率军出征南俄,与波洛夫人浴血奋战,被俘后拒不受降,后逃出险境,重返罗斯。史诗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形象、壮阔的场面、灵性的自然,让人叹为观之。这部史诗在写到伊戈尔战败的场景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诗句:“第三日,天昏地暗:两个太阳暗淡无光,两根紫红的光柱熄灭了,两弯新月奥列格和斯维雅托斯

3、拉夫被黑暗遮盖,沉向茫茫大海,他们的败迹在希诺瓦各族人民中激起了无比的骁勇。”基辅大公在伊戈尔失利后,向王公们发出团结起来的呼吁,在他的“金言”中有赞颂罗曼等王公昔日战绩的一段:“而你,勇猛的罗曼,以及姆斯季斯拉夫啊!勇敢的思想带引你的智慧去立功。为了功勋,你在豪勇地高翔着,好比旋飞在空中的苍鹰,想要勇猛地驯服那些飞鸟。要知道,你有的是头戴拉丁盔、身披铠甲的好汉。他们的威势使大地震颤,还震惊了许多国家希诺瓦,立陶宛,亚特维雅吉,杰列梅拉,就连波洛夫人也抛弃了自己的长矛,在钢剑的威势下,低下了自己的头。史诗中一再出现的那个拥有各民族人民的希诺瓦引起了后人的注意。关于希诺瓦”一词有众多的解释,有的

4、俄国专家认为指的是匈奴人,是匈奴的古斯拉夫称谓;有的认为是古罗斯人对东方游牧民族的统称,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利哈乔夫就持这种观点;而作家奇维利欣从词源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认为它指的是中国。他认为,这不是一种巧合,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人,是一个消息灵通的社会活动家,“他当时肯定已经从来自拜占庭或阿拉伯的传闻中听到了关于古老的东方民族的故事”。而且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中亚山麓到顿涅茨克一带游牧的波洛夫人来到西方时,也捎来了远方的那个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已经存在了许多年的强大帝国的消息”。在笔者看来,这种推测并非无稽之谈。这里,我们可以稍稍回溯一下与此相关的史实。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始得

5、很早,中国丝绸的西传甚至可以追溯到商代。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后的千余年间,在这条连接亚非欧的道路上出现过世界文明史上的不少重要国家,它使古代东西文化的交流得以展开。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种交往时有阻隔,但发展势头渐趋强劲。到了公元711世纪,阿拉伯商队经丝绸之路已络绎不绝地来到唐都长安,城里甚至有被称为“番坊”的商人聚居地。当时的中亚和西亚一带对中国已不陌生。而在公元89世纪时,生活在第聂伯河流域的以罗斯人为主的东斯拉夫各部落开始联合起来。不久即出现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并定都基辅。基辅罗斯疆域尚小,不要说广漠的西伯利亚,就是连顿河也不在其内。伊

6、戈尔远征记描写主人公一行策马奔向顿河时写道:“啊,俄罗斯的国土!你已经落在岗丘的那边了!”那一时代,中俄之间难以发生直接的接触。但据史料记载,阿拉伯商人在10世纪初已把有关中国的消息带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古罗斯与拜占庭的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而此时的拜占庭帝国与中国也早已有往来。公元6世纪时,拜占庭人从中国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方法。公元7世纪,东罗马史家席摩格塔在莫利斯皇帝大事记一书中已对中国作了描摹。双方还互有使者往来。因此,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从来自拜占庭或阿拉伯的传闻中”听到有关中国的消息当不奇怪。与此同时,驰骋于中俄疆域之间的游牧民族确实也有可能捎来远方强大帝国的消息。在当时的征战中,那些马背上

7、的民族或国家的疆域是很不确定的,他们无意中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起过某种信使的作用。伊戈尔远征记中骚扰罗斯边境的游牧民族不少属突厥族。他们与俄罗斯人交战,同时又与他们通婚。史诗中写道:“这时勇敢的俄罗斯人结束了他们的酒宴:他们让亲家们痛饮,而自己却为俄罗斯国家牺牲了。”这里的“亲家”指的就是波洛夫人,波洛夫人的首领康恰克是伊戈尔的儿女亲家。当时的中国与北方和西域的游牧民族的关系同样错综复杂。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那时“中国和西伯利亚、中亚所发生的关系在现在看来虽是中俄关系,但在当时只是一种间接的、个别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已含有中俄关系的意义。因为在汉唐以来,无论在西伯利亚如匈奴、鲜卑、突

8、厥、契丹、铁勒、薛延陀、拔野古、仆骨、同罗等,在中亚细亚一带的大月氏、大宛氏、大夏、康居、奄蔡等地方,在目前固全是俄国的土地,在当时却和中国都有深切的关系”然而,不管伊戈尔远征记中的是否真的指中国,史诗频频涉及东方民族和国家却是事实,作者的东方想象本身已经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俄之间的直接接触开始于马克思点评伊戈尔远征记时所说的“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进犯和控制俄罗斯的时期。13世纪初,强大起来的蒙古族建立了以成吉思汗为首领的统一的蒙古国,并且立即开始南下和西征。南下大军先后灭金,灭南宋,1271年改国号为元,统一中国。大规模的西征有三次,13世纪中叶其势力范围已远及东欧和西南亚。第二次西征

9、主要目标是俄罗斯,大军由蒙古大汗派出、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1240年灭基辅罗斯。后拔都在里海北面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建都,名为钦察汗国。俄罗斯人因其帐殿为金色,又称其为金帐汗国。金帐汗国一直存在到15世纪末。俄罗斯学界不少人认为,蒙古人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小,仅限于对一些东方词汇、实用艺术中的某些主题、封建上层的服饰特征等的借用”。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维尔纳茨基就认为这种影响是深层次的,是深刻的,而且它与中国有关。他指出,蒙古统治时期,俄罗斯没有独立的政府,其最高统治者是中国的大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大汗实际上干预了俄罗斯和钦察汗国的事务。因而俄罗斯不仅在政

10、治体制和军事体制上受到中国的影响,连思想观念也接受了影响,比如白俄罗斯的得名就与中国的方位色彩对应关系有关:西方与白色对应。他还认为,若将基辅罗斯与莫斯科罗斯进行比较,就不难看出蒙古的影响有多大。在基辅罗斯时期,王权、教权与民主权利这三者是平等的,民众对国家事务享有发言权。而蒙古人统治200多年之后,情况完全改变,王权急剧上升,社会各阶层必须绝对服从沙皇,为之效劳,并受严格控制,连昔日独立的王公贵族也变成了沙皇的奴仆。维尔纳茨基强调了蒙古人统治时期中国体制和中国文化对俄罗斯的深刻影响。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有一定道理。这首先是因为钦察与窝阔台、察合台、伊儿四个汗国均系后王封地,名义上仍

11、属时为元朝的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钦察汗国无外交事务决定权,臣服的俄罗斯公国还得将王公子弟送到元大都作人质。其次,蒙古帝国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接纳了不少汉人和汉化的契丹人,有的还身居要职。如成吉思汗和继任者窝阔台的重臣耶律楚材就是契丹人,他在户口、赋税、农业等方面循汉制的建议多被采纳。在拔都西征前2年,燕京还设立了供蒙古子弟学习汉文的国子学,并招收大批汉人进入蒙古民政机构,入主中原后,蒙古人自身也在逐步汉化。这些因素确实会在金帐汗国时期的俄罗斯产生影响。再有,落后的蒙古帝国的南下西征在给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民族带来破坏的同时,对东西交流却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在各地建立了完善的驿站制

12、度,中俄之间的陆路交通更加畅通,特别是原已存在的丝绸之路的西段北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父亲尼科波罗和叔叔马飞波罗大体上就是沿着这条路途径萨莱等地来到中国的。这一时期中俄之间有了直接交往的可能。中国的丝绸、火枪和日用品等直接进入了俄罗斯,当时的诺夫戈洛德成了东西贸易的重要集散地,而元朝的大城市里也出现了俄罗斯的金器匠。在蒙古帝国长期统治和物质交流频繁展开的背景下,比摹仿东方生活方式更深层次的文化上的影响自然也会随之出现。至于维尔纳茨基将金帐汗国的统治等同于“中国大汗”的统治,这一点看来值得推敲。因为金帐汗国虽然接受“中国大汗”的册封,但独立性相当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上的关系日益疏远,宗教

13、、文化以及社会习俗上的差异也更加明显。如元朝的蒙古人崇尚喇嘛教,而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则信奉伊斯兰教;元朝的蒙古人逐渐汉化,而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则在推行其制度文化时也多少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一规律在起作用。因此,对金帐汗国时期俄罗斯文化中的外来因素的估价似应恰如其分。金帐汗国时期,俄罗斯作家写下的作品大都反映的是俄罗斯人民与蒙古入侵者斗争的史实。比较着名的有佚名作者的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大公在金帐汗国遇害的故事、舍夫卡尔的故事、激战马迈的传说和脱脱迷失王攻占莫斯科及俄罗斯国沦陷记,以及索封尼梁赞涅茨的

14、顿河彼岸之战。这些作品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外族入侵时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时特定的形势也使这些作品凡是涉及东方国家时,都将它们视作敌国。如顿河彼岸之战就有这样的文字:“让我们缀词联句,欢娱俄罗斯大地,将悲伤抛给西姆所有的东方国家”。对于中世纪的俄罗斯作家和民众来说,东方的概念是与蒙古帝国,与金帐汗国,与拔都和马迈等统治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史料散失的关系,我们现在已很难见到这一时期直接与中国有关的文字,即使有也是一星半点的。如14世纪的俄国编年史中简略地提到了宋朝在蒙古铁蹄下被征服的史实,15世纪末尼基金在他的三海航行记中也有关于中国的纪闻。中国、东方,

15、这一切留给那个时代的俄罗斯作家的更多的还只是充满想象的空间。18世纪前期的俄国是与彼得大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使俄国摆脱了中世纪愚昧落后的状态,开始跻身于欧洲大国之列。这种改革也给文学带来了新的气象。从30年代开始,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苏玛罗科夫、赫拉斯科夫、诺维科夫、杰尔查文、冯维辛和拉季谢夫等一批作家相继登上文坛,他们的作品是俄国近代文学的先声。我们看到,“中国”这个词也屡屡出现在这些作家的笔下。对于18世纪的俄国人来说,中国尽管仍是那么遥远和朦胧,但对这个词却已不陌生。这是因为1718世纪盛行于西欧的“中国热”对俄国产生了深刻影响。17世纪,中欧间海路辟通,使体现中国深

16、厚文化底蕴的各种艺术品开始大量进入西欧,从而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情调”乃至仿效中国艺术的旋风。而当时的俄国正处处以西欧为楷模,崇法思想十分严重,仿佛是“欧洲文化的一个复制品”。因此,“中国旋风”也很快席卷了18世纪的俄国。当然,“中国热”的出现也与俄国内在的需要相关。当时的俄国经过不断地向外扩张,其势力范围几乎已经伸及整个西伯利亚,中俄成了接壤的邻国。前往中国的外交家、旅行家和传教士逐渐增多,其中一些人将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和对中国的印象变成了文字。这期间,从西欧翻译过来的这类文字也不少,18世纪俄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着述多达百余种,俄国科学院所藏的中国书籍也迅速增加。这一切自然引起了俄国作家对毗邻的东方文明古国的关注。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18世纪俄国着名作家笔下的有关中国的文字不是很多且映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