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兽医师职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7459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场兽医师职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一 奶牛场兽医管理一 奶牛场兽医师职责及任职条件奶牛场作为一个生产的整体,执行严格的生产规范,场址选择、品种优化、饲养管理、 兽医治疗等方面工作相互配合,密不可分。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说的就是 在养殖业中疾病的危害。牛场兽医师在加强对奶牛场的防疫管理,预防、治疗动物疾病,配 合动物防疫机构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保护奶牛场内饲养人员健康, 促进当地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作为一个奶牛场的兽医师,应有明确的职责1对本场的奶牛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本场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防 疫规划制定本场的防疫计划;2对本场的奶牛生产情况、疾病发生

2、情况进行统计,和饲养管理者一起制定符合本场 的饲养管理制度;3为本场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进行监督指导;4对奶牛生理情况进行观察,及时观察到有病牛只,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 疗,做到诊断准确,用药及时,病历等记录完整。并针对不同病情上报当地动物防疫机构;5对牛场的饲养人员进行必要的兽医知识培训,提高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牛群 的发病率;6对本场的兽用药品进行采购、保管、使用和对过期药品进行销毁;7研究国家对于奶业的政策,对于管理者提出符合国家奶业发展的规划,提高生产的 效率;8牛场兽医不能私自对外进行诊疗活动。(二)奶牛场兽医师的权利1提高自己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参加必要的专业培训

3、;2对于本场内发现的国家规定疫病进行举报的权利;3对奶牛场不合理的管理提出整改的意见权利。(三)牛场兽医和个体兽医的区别1牛场兽医是以预防疾病为主,个体兽医以治疗为主;2牛场兽医以提高全场奶牛健康为主,个体兽医以自己赢利为主;3牛场兽医活动范围在牛场内,个体兽医活动范围在力所能及的地区; 4牛场兽医治疗疾病及时,个体兽医治疗疾病不一定及时。二 奶牛群保健一)奶牛群保健目标所谓保健目标,就是指奶牛健康状况所要达到的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运用预防医学的观 点,对奶牛实施各种防治疾病发生和卫生保健的综合措施和方法,以保证奶牛的稳产、高产、 健康、长寿的系统工程。一个奶牛场经营的好与坏,产值的高与低,和本

4、场的奶牛生产性能 是否发挥有关,而生产性能的发挥又与坏境、奶牛品质、管理因素、饲料供给、牛群的保健 有密切关系。对于一个牛群质量、饲料供应和饲养技术相对稳定的奶牛场来说,要想获得高 的经济效益,牛群保健工作是重要的因素。由于各个饲养场所处的气候条件、饲料安排、饲 养水平等不同,各自的牛群管理方法和牛群保健计划也不尽一致,但尽可能有效地生产出数 量多、质量高的牛奶,这是每个奶牛场所共同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奶牛场保健标准具体分为:全年总淘汰率在25%28%;全年死亡率在3%以下;乳房 炎治疗数不应超过产奶牛的 1%;8 周龄以内犊牛死亡率低于 5%;育成牛死亡率、淘汰率低 于 3%;全年怀孕母牛流

5、产率不超过 8%。(二)奶牛群保健内容1消毒(1)奶牛场大门 大门口应设消毒池,宽度应与门同宽,长4m、深0.3m以上;并经 常保持有效的足够量的消毒液(常用 0.2%0.5%过氧乙酸等药物),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 有效浓度。也可采用喷雾消毒。( 2)牛产区大门消毒池 奶牛场生产区门口设消毒池,规格3.8mX3mX0.1mo本场车辆进入生产区的, 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消毒通道设在生产区门口,宽约1.5m,高为2.5m,长4.07.0m。在顶部,每间隔 1.5 m安装一盏紫外灯,紫外灯管离地面约2 m。地面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放置氯制剂消毒 液或 0.2%0.5%过氧乙酸等药物(地面也可以铺设浸

6、过消毒液的麻袋片)。药液定期更换 以保持有效浓度。进入奶牛饲养区的上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胶鞋,定期更换清洗 消毒,保持衣、帽、鞋的整洁,工作衣、帽、胶鞋,不准穿出生产区。外来人员和非本场生 产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3)定期消毒 奶牛场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所用消毒药品应当 具备特定性和有效性。所有的消毒工作均应在清扫、冲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药每三个月换 用一种。每次消毒应有消毒记录,消毒记录的内容包括日期、消毒药名、有效成份、有效成 份含量、使用浓度(用水量)、消毒场所、面积、方式、责任人。消毒池和洗手盆等的定量 投放消毒药,应记录日期、消毒药名、浓度和投放人姓名。 全

7、场(食槽、牛床、运动场)大消毒每季度进行一次,在疫情严重期间,每月进行一 次;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12周用氯制剂消毒剂或撒生石灰等1次;场周 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饮水槽、饮水器、料槽 应定期消毒、清洗,每月进行不少于3次; 牛舍内外每年进行二次刷白消毒; 产房每天 进行一次消毒;挤奶间每次挤奶后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牛舍每次挤奶后消毒。消毒池 应定期更换消毒药;为减少牛只间或牛与圈舍间的相互污染,可进行带牛环境的消毒,但 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2防疫、检疫(1)防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 制、扑灭和动物、动

8、物产品的检疫。这里所说的防疫主要是指导对动物疫病进行特定疫苗的 免疫接种,使动物对特定疫病产生抵抗力的操作。 免疫计划 兽医师应当为奶牛场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计划: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的防疫规划进行免疫,如有的地区把口蹄疫定为法定强制免疫病种;按本场实际病情,制定 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如布病、结核、炭疽等的免疫。 免疫操作 免疫前的健康检查。患病、体质瘦弱、围产期和其他不适合免疫接种的奶 牛可延迟接种;免疫接种前先进行小面积的试验,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后再大面积接种;疫苗 接种的剂量、部位等要严格按本疫苗的操作规程来执行,严格消毒;免疫时准备好肾上腺素 等药物,发现牛只发生严重反应,可及时进行抢

9、救治疗。 注意事项免疫前要注意奶牛的营养搭配,如免疫前10d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 量以提高机体产生抗体的水平;免疫后的奶牛要加强护理,避免过冷、过热、追打等应激反 应的产生;如发生流产先兆的奶牛,可肌注黄体酮防止流产;免疫时要做好免疫记录,包括: 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剂型、剂量、接种部位、免疫人员、免疫牛号、 免疫反应等。(2)检疫 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 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定性 和处理,并带有强制性的一项技术性行政措施。通过动物检疫,对可疑或已经证实的疫病对 象实行强制

10、隔离,或作适当处理,以防止动物传染病传播,保障奶牛场的正常生产和人民健 康。农业部1989 年所规定的疫病检疫条例,按照条例的规定,奶牛作为一种种畜,检查的 疫病要求非常多,有九个:口蹄疫、结核、布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腹泻、蓝舌病、 腹结核、白血病、牛肺疫。 定期检疫 每年春季或秋季对全群进行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密度 不得低于 90%。对检出的阳性牛不得以外卖方式进行处理,必须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结果报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备案。对下列疾病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作实验室检验:口蹄疫、蓝舌病、牛白血病、副结核 病、牛肺

11、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粘膜病。检出的阳性后按有关兽医法规处理。 引进前的检疫 异地引进奶牛、奶牛冻精、奶牛胚胎的,应当先到输入地动物防疫监 督机构办理审批手续,并经输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引进。引进奶牛时兽 医师应当跟随,进行动物临床检查,防止买入病牛、假牛(镶牙、焗油、假角、假孕等)。 不能在疫区引种。 引进后的检疫 检查证明资料时应落实运载工具编号(如车号),具体产地和引进牛 只的品种、数量及编号(如耳标)。引进的奶牛必须在隔离区饲养,观察饲养一个半月以上, 做好隔离记录:包括饮食、排泄、性态变化、疾病表症及医药措施内容等,经再次检疫合格 后,方可混群饲养。引种奶牛记录应与日

12、后记录续接,可输入计算机或文字档案。3饲养管理(1)营养 在奶牛养殖中,充足的营养是是奶牛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奶牛生 产性能的前提保障。只有提供优质的精、青、粗饲料,饲料配比符合奶牛各时期生长和生产 的需要,才能使奶牛的体质更健康,才能在防疫接种后产生高浓度的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对 疾病侵袭的抵抗力。如果一个奶牛场经常发生营养性疾病(如瘤胃酸中毒、奶牛酮病、产后 瘫痪等),兽医师就要参与饲料配比等生产管理环节,查看营养配合是否合理,从根本上杜 绝疾病产生的原因,减少疾病的发生。(2)管理 在奶牛生产中,日常管理很重要,虽然这是管理人员的主要责任,但是作 为兽医师也要密切关注,因为许多疾病都

13、是管理失误造成的,如:饲草中铁钉等清理不干净, 容易造成奶牛的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的发生;环境清洁卫生不良,运动场等地面有杂物、积粪、 积尿等都可以引起奶牛蹄病的发生;饲草保存不当引起发霉变质,造成奶牛中毒等等。日常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每年应该定期抽查血样。高产奶牛每年34次血样抽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细胞 数、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血糖、血尿素氮、血磷、血钠、血钾、总蛋白、白蛋白、 碱贮(CO2结合力)、血酮体、谷草转氨酶、血游离脂肪酸等。 定期监测酮体。产前1周,隔23d测尿pH值、尿酮体1次;产后Id测尿pH值或 乳酮体含量,隔23日1次,直到产后3035d。凡监测尿pH值呈酸性、酮

14、体阳性反者, 立即采取葡萄糖、碳酸氢钠及其他相应措施治疗。 加强临产牛监护。对高产、牛老、体弱及食欲不振牛,经临床检查未发现异常者,产 前一周可用糖钙疗法防治(25%葡萄糖液、20%葡萄糖酸钙各500ml,一次性静脉注射,每 天 1 次,连续 24d)。 注意奶牛高产时的护理。高产奶牛在泌乳高峰时,日粮中可添加碳酸氢钠15% (按 总干物质计),与精料混合直接饲喂。 夏季做好防署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运动场注意防滑。4驱虫 奶牛场制定合理的驱虫制度,可有效地防止奶牛感染寄生虫疾病,间接提高 饲料转化率,促进后备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奶牛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1 )寄生

15、虫的危害传播疾病 寄生虫在奶牛机体可造成黏膜损伤,这为其他病原进入奶牛机体打开了门户,可引起并发症,同时,部分寄生虫本身就是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可引发奶牛感染传 染性疾病,可对牛群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机械损伤 大量的蛔虫或绦虫寄生,就会引起肠道阻塞,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内寄生 蠕虫用吸盘等附着于肠壁,引起肠黏膜损伤。另外,虫体移行也可造成奶牛器官机械损伤 引起器官组织发炎或损坏,干扰生命活动,甚至造成死亡。吸取营养 许多肠道寄生虫可直接吸取奶牛机体营养,导致贫血,发育受阻。如蛔虫和 吸虫还会分泌消化酶于宿主组织上,使组织变性溶解为寄生虫的营养液,从而间接与动物机 体争营养,使饲料报酬降低,影响产能。分泌毒素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排出代谢物,对奶牛可产生程度不 同的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其中在组织和血液内的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或损害更为明显。如引起奶牛皮肤发痒,进食不安,或者在肠道分泌毒素损伤肠黏膜,容易感染条件性致病菌 导致奶牛继发性感染、脱水甚至死亡。2)驱虫对象犊牛 2月龄(断奶前后)和6 月龄、本月新干奶牛、感染寄生虫病牛等。3)驱虫时间由于每年时期有不同的寄生虫的发生,所以应该为常年驱虫。驱虫方法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体表喷洒等。5)驱虫程序每年春季对犊牛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每年69月,对奶牛进行焦虫病的检查和治疗,消灭牛体上的蜱,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