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269745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四川省信息产业厅2006年4月目 录正文一、前言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三、发展重点四、保障措施附件一、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6-2010年)二、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三、我省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的基础四、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五、注释一、 前言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的代表性产业,其基础性、支柱性、渗透性、先导性等特征十分明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于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

2、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规划是指导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导向性文件。规划领域(注1)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合称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期为2006-2010年。规划指标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信息产业部、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统计报表等资料。本规划包含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营造产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体制改革,引进与自强并举,军工与民品互动,规模扩大、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并重,加快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我省电子

3、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向我国西部转移的高地;构建优势产业全国领先、特色产业突出、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信息服务水平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产业规模保持全国各省市排名前10位之内。2、结构调整目标:软件、集成电路、通信产品及信息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形成1-2个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抓大扶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结构。3、区域布局目标:巩固“一点两线”(成都为支撑点,成都、绵阳、广元一线,成都、乐山、宜宾一线)的现有布局,进

4、一步突出地区特色和产业的合理分工。4、技术创新目标:在产品大规模制造、应用开发、产品整合、系统集成等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研究机构在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方面加大研发力度。5、体制改革目标:全部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优势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三)基本任务“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三大基本任务:1、扩大规模与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引进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使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若干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特优势,促使整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结构调整。通过大力发展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新领域,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价值链

5、的高端转移,改善我省在整个产业分工中的地位。3、产业转型。根据产业“软化”的趋势(注2),大力促进软件、研发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从传统的过于偏重制造业的产业形态向“软硬”并重、注重自主创新的现代产业形态转化。三、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围绕以上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按照产业基础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三大产业方向,发展五大产业集群。(一)三大产业方向1、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是指符合以下标准的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具有全国领先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及市场占有率。特色产业是指部分符合以上标准、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或为四川所独有

6、的产业。大力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巩固优势、保持较快发展的保障。这些产业主要包括:数字音视频产品,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安全产品与系统,元器件及材料,电子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军事电子等7大门类。2、新兴产业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正在由单纯的制造业加速向制造与研发、信息服务并重转型,研发与信息服务也在向着与制造业相对独立的产业方向发展,从而导致一些新的产业类别和产业形态的发展。鼓励研发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可以屏蔽我省地域劣势,发挥人才众多、环境优良等优势,并最终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做出贡献。 “十一五”期间鼓励发展的研发与信息服务业包括:独立的研发中心,营运中心,软件外包与服务外包,CALL

7、-CENTER(呼叫中心)以及信息资源开发等形态。3、战略产业是指目前在四川还比较弱小或基本为空白,但从整个产业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来判断,急需弥补和发展的产业。四川必须紧紧跟踪国际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综合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抓住国内外大公司向我省转移的机遇,乘势而上,发展一批对整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这些产业主要包括:网络及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以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应用产品等门类。根据以上发展重点,形成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6-2010年),见附件一。(二)五大产业集群在以上产业方向中,一些门类在我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或条件,有的甚至

8、已经形成或可能形成内部配套的格局。培育、整合及完善这些产业,形成集群,使之发挥整体优势,有助这些门类整体发展,从而带动我省信息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产业集群有: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军事电子、软件、网络及通信产品等五大产业集群。1、数字视听主要包括显示器、专用芯片、核心元器件、软件、整机和设备等。发挥我省在数字电视机卡一体化整机、信号源及测试仪器、前端设备以及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构筑较为完善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整体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继续发展高端CRT彩电,尽快做大液晶、等离子体等平板电视产业规模;加快数字电视前端设备、条件接收、中间件、检测仪器等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继续发展专业及家用音

9、响设备;促进消费类产品与通信、计算机的融合,发展3C产品。积极推进与国(境)外企业合作,尽快发展PDP或OLED等平板显示核心器件。2、集成电路主要包括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并可进一步上溯至多晶硅、单晶硅以及专用设备、仪器等。以国际国内大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移动通信、RFID(射频识别)、网络设备、数字电视、IC卡等专用芯片设计。加快在建重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项目、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的建设,将成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集中区域。大力发展微波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微波功率器件等优势产品,为军事电子装备提供配套。通过国际合作

10、,积极引进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弥补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鼓励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电子特种气体、引线框架等配套产品和真空溅射设备、真空获得设备等专用设备。3、军事电子主要包括军用元器件、整机、军事电子系统装备等。发挥我省在军事电子方面自主研发能力强、配套生产能力强等优势,以型号工程(注3)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军用元器件、整机、军事电子系统装备等研发生产环节的联系及整合。以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和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军用连接器、敏感元器件、微波器件、磁性材料等军用元器件。大力发展航天电子、航空电子、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保密通信、空管系统、“北斗”(注4)终

11、端等军用整机和系统装备。大力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和装备的技术水平;对相关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改造,提升规模生产能力;鼓励相关企业、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和整合,提高配套能力;鼓励相关企业走“军民互动,寓军于民”之路。4、软件产业主要包括软件研发体系、规模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包括系统集成、咨询、服务)等。进一步抓好国家(成都)软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好、利用好软件测试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公共平台,为大量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际大公司,在成都构建软件外包(注5)基地,积极探索国际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软件业的道路。以成都数字游

12、戏产业园为载体,加快软件开发、游戏营运等相关企业的聚集和整合,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继续扶持信息安全软件的开发。5、网络及通信产品主要包括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及网络交换设备、接入网设备、终端等。发挥我省在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路由器以及交换机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以在川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的国内外大公司为依托,抓住3G(第三代移动通信)和NGN(下一代网络)、NGI(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构建网络及通信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3G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发展安全路由器及基于IPv6的路由器和交接设备。发展大容量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光分插复用设备、高性能路由器、软交换设备等。四、保障措

13、施(一)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1、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根据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情况,探索以法规、规章为手段,促进产业发展之路。2、建设有利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促进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建设良好的融资环境、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发达的信贷市场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3、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发展和规范信息产业咨询服务、资信认证评级、风险投资、招商引资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各种产学研联盟和企业联盟,发挥整合优势。4

14、、加快公共支撑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中心建设,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载体。加快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等的建设,促进软件工程化。积极申报和建设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行业技术开发水平。鼓励大学及科研机构开放实验室,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二)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1、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所需重点研发试验设施、检测设施、关键软件的购置,提高企业研发装备水平。从解决企业内生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构建和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营造两个方面入手,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结合企业研发能力整合,从着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产业

15、竞争优势出发,进一步加强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改造等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加大力度促进智力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作。组织实施“红娘工程”(注6),打破条块分割体系,有效整合智力资源,突破产学研联合开发体制、机制障碍,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以产业化为目标,按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官、产、学、研融合互动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组织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源头上的技术创新工作,把我省电子信息领域的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提升我省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3、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体系。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和劳动力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吸引国内外大公司来川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继续抓好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各层次人才培养和认证工作;加快建设发达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市场;改革电子信息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大力吸引留学人员来川创业、发展。通过以上工作,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三)加快推进体制改革1、推动企业体制改革攻坚破难,落实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