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26499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测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六年级上册科学半期考试(满分分,分钟完卷) 一、填空 (每题1分,共30分)1、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2、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4、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5、物体在 和 的环境调件下,容易发霉。6、绝大部分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 7、微生物的种类有 、 、 等。8、火山是因为地下的 沿着地壳的 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9、我国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 的过程叫做风化。11、

2、地壳的岩层在 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 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 ,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 。12、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 、 、 、 等。13、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 。14、地震波在 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 的岩石中传播较慢。15、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等。 16、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 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17、地球的内部分为: 、地幔、 。二 判断题 (每题2分,共28分)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绝大部分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 )3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

3、侵入人体。 ( )4服用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6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 )7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 ( )8当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9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10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 )11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2.在通常的地图上,蓝色越深,表示位置越高,红色越深,表示位置越低。( )13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 )14.地壳岩层在褶皱时会发生地震。( )三选择题 (

4、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2“脓”就是死亡的( )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3存放酸奶,一般保持的温度是( )A.90100摄氏度 B.3540摄氏度 C.26摄氏度4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5.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6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温度太高 B.地壳的运动 C.人类的活动7.地球的内部温度( ),压力大,那里有炽热的岩浆。 A.低 B.高 C.与地

5、表一样8.地球的表面有( )的面积被水覆盖。A.1/3 B.1/6 C.2/3 9、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 )圈。 A.14 B. 15 C.1610、下面改变地表形态的做法合理的是( )。 A.砍伐森林 B.开采矿石 C.改造沙漠四连线题(每条线1分,共11分)1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列文虎克 细胞 弗来明 微生物 胡克 青霉素2中国地图或地球仪上不同颜色表示的含义。蓝色 冰川 绿色 山地沙漠 黄色 水 白色 耕地、平原和森林 3.下面的地表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风蚀石 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石林 海浪的冲击火山湖口 强风的作用五问答题(每题3分,共6分)1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2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六实验题(5分)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用纸做的小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进出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再逐渐看见;出港的船只,则总是先消失没,然后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