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615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 勾股定理(3个课时)(教育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典例解读例 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解前导析: 设EC=x,则DE=8-x,由于折叠长方形的边AD且D落在点F处,故AFE和ADE全等,则EF=8-x,AF=AD=10,在RtEFC中运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方程即可。规范解答: D、F关于AE对称, AEDAEF,AF=AD=BC=10,DE=EF.设EC=x,则DE=8-x,在RtABF中,,FV=BC-BF=4,在RtCEF中,有勾股定理得,解得x=3,故EC的长为3cm。 规律总结: 折叠问题和轴对称紧密相关

2、,求出相等的线段及相等的角,求这类问题的未知线段长,常设所求线段长为x,把其它线段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课堂作业-堂堂清知识点 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下列关于a、b、c三边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C ) A、 B、 C、 D、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D ) A、 B、20 C、10 D、52或203、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C ) A、12 B、13 C、144 D、1944、(滨州中考)在ABC中,C=90o,AB=7,BC=5,则边AC的长为_课后作业-课课清1

3、、在Rt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若B=90o,则( B ) A、 B、 C、 D、2、如图所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边长a,b,c的大小关系式(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之和等于斜边B、若a、b、c为某一直角三角形三边,则C、在RtABC中,a、b、c为其三边,则D、以上说法都不对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o,c=10,a:b=3:4,则a、b的值分别为( A )A、 6和8 B、8和6 C、 5和6 D、 6和55、在RtABC中,C=90o,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A ) A、 B、 C、

4、D、6、在ABC中,C=90o,A=30o,那么它的三边a:b:c的比值( D ) A、 B、 C、 D、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不大于10的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周长是_24_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的长大2,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6,则斜边长为_10_9、如图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12.5_10、在下列各图中求出x的值(x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 11、在ABC中,C=90o,AB=5,求的值。答案:有勾股定理得12、如图,在RtABC中,C=90o,AC=3,BC=4.用尺规作图法作AB边上的高线CD,并求CD的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5、证明)答案:作图略,有勾股定理得AB=5。又由等面积法得,中考链接 高效达标1、(佛山中考)如图,若A=60o,AC=20m,则BC大约是(结果精确到0.1m) ( B ) A、34.64m B、34.6m C、 28.3m D、 17.3m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第2课时典例解读例1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致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话机联系,已知对话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规范解答】如图,甲从上午8:00到上午1

6、0:00一共走了2小时,走了12千米,即OA=12乙从上午9:00到上午10:00一共走了1小时,走了5千米,即OB=5;在RtOAB中,AB2=122+52=169,AB=13,因此,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1513,甲、乙两人还能保持联系【规律总结】要求甲、乙两人的距离,就要确定甲、乙两人在平面的位置关系,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易错警示例2 如图圆柱体的高为5 cm,底面半径为2 cm,求圆柱体上A、B两点的最短距离(取3)【错解】底面周长为2R232=12 cm圆柱的高为5 cmAB2=52+122=132AB=13则AB的最短距离是13 cm【错因分析】

7、展开图中,一条直角边是圆柱体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应为底面周长的一半,而不是底面周长,所以在做题时,应画出平面图形,认真分析,以免产生错误【规范解答】底面周长的一半约为32=6 cm,AB2=52+62=61,AB78 cm,AB的最短距离为78 cm课堂作业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1龙卷风将一棵大树齐刷刷折断,折断点离地面9米,树顶端落在离树根12米处,则这棵大树的原先高度是( )【B】A21米 B24米 C130米 D32米2如图,有一块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绿地,在绿地旁边B处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去健身时践踏绿地,于是小明在A处立一个标牌“少走 步,踏之何忍!”请你在标牌上填上数

8、字(假设2步为1米)【8】课后作业1如图,木工做一个宽60 cm,高80 cm的长方形木框,制作需在对角的顶点加一个加固木板,则木板的长为( )【B】A130 cm B100 cm C110 cm D90 cm 2两只小鼹鼠在地下从同一处开始打洞,一只朝北面挖,每分钟挖8 cm,另一只朝东面挖,每分钟挖6 cm,5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B】A100 cm B50 cm C140 cm D80 cm3一消防员要爬上离12米的建筑物,进行灭火抢险,为安全起见,梯子底端距建筑物至少5米,若梯子顶端恰好到达建筑物顶端,则梯子的长至少为( )【D】A12米 B7米 C17米 D13米4如图,某人

9、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点B 20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那么该河的宽度为( )【C】A400米 B450米 C480米 D520米 5如图,一根6.5米的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长1.5米,需要两根钢丝绳固定,已知固定点距电线杆上端1米,钢丝绳埋入地下的部分需要2米,钢丝绳入地点距电线杆的入地点3米,架一根电线杆需要的钢丝绳长度为 米【14】6如图所示,某工程队修建高速公路,需打通一条东西走向的隧道AB,为了测得AB的长,工程队在A处正南方向800 m的C处测得BC=1 000 m,则隧道AB的长为 【600 m】 7如图,已知RtABC中,ACB

10、=90,AB=4,分别以 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 S2的值等于 【2】8如图所示,隔湖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取一个点C,测得CA =50 m,CB=40 m,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解:在RtABC中,有勾股定理得AB=30(m)答:A、B两点间的距离是30 m】9在长为12cm,宽为10 cm的长方形零件上钻两个半径为1 cm的孔,孔心离与它距离较近的零件边沿都是2 cm,求两孔心的距离【答案:如图,在RtOEF中,OF=10-2-2=6 cm,EF=12-2-2=8 cm,OE=10 cm】10有一个圆柱形的笔筒,如图所示,底面半径为

11、14 cm,高为6.4 cm,放人笔后,若笔端与上边缘相齐为恰好放下,则这个笔筒恰好能放下的最长的笔是多长?【答案:如图,圆柱的轴截面交其侧面于A、B,AB即为最长的笔的长度由圆柱知ACBC,ACB=90,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622+4.82=64,AB=8 (cm)最长的笔为8 cm】11如图所示,在一棵树的10 m高处(B点)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尸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 m的池塘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则这棵树有多高?【答案:设BD=x,由题可知BC+CA=BD+DA,即10+20=BD+DA,DA=30 - x,在RtABC

12、中,AD2=CD2+AC2,即(30- x)2=(10+ x)2+202,解得x=5,CD= x+10=15(m)即这棵树高15 m】中考链接1(安顺中考)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B】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第3课时典例解读例1 作长为、的线段【规范解答】作法:1作直角边长为1(单位长)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2以斜边AB为一直角边,作另一直角边长为1的直角三角形ABB1;3顺次这样作下去,最后作到直角三角形AB2B3,这时斜边AB、AB1、AB2、AB3的长度就是、2、例2 如图,在

13、ABC中,AB = AC = 10,BC = 8,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AD的长【规范解答】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 BC,BD = CD = BC = 8 = 4在RtABC中,AB = 10,BD = 4,AD2 + BD2 = AB2AD = = =2课堂作业知识点一 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敝1如图,OP=PQ,数轴上的点A 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 )【B】A B- C2 D-2知识点二 勾股定理的应用2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 )【C】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课后作业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从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D】A0 B1 C2 D32如图,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