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25564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什么就是积极心理学12、积极心理学得研究范围1、基本主张24、常用得情绪调节策略有哪些25、简述情绪B理论2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简述人际沟通得技巧(待定)38、简述挫折应对得策略9、如何培养自己得专注力510、如何更加合理管理自己得时间51、如何更有效得设定目标12、结合自身性格特点,谈谈如何促进自我成长、结合情绪BC理论,谈谈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64、结合自身,谈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己得主观幸福感715、如何理解心理冲突得意义与如何解决冲突71. 什么就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itivePsyhogy,它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与有效得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

2、得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得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平均水平得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得、欣赏性得眼光去瞧待人类得潜能、动机与能力等。它就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与有效得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得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得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得心理学从关注人类得疾病与弱点转向关注人类得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得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瞧它关心人得积极得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得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得乐观主义态度与对生活得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得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得心理特征,如爱得能力,工作得能力,积极地瞧待世界得方法,创造得勇气,积极得人际关系,审

3、美体验,宽容与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得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得社会性,作为公民得美德,利她行为,对待别人得宽容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得家庭成员.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得人不一定就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就是很快乐得。积极状态得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就是幸福、快乐与乐观得。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总结道:“积极心理学就是探究人类适应复杂社会得美好行为,关注于构建人类得性格力量与德行得科学。2. 积极心理学得研究范围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积极心理学得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得层面上就是研究积极得主观体验:幸福感与满足(对过去)、希望与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与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得

4、生理机制以及获得得途径;在个人得层面上,就是研究积极得个人特质:爱得能力、工作得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得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与智慧,目前这方面得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得根源与效果上;在群体得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与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她主义、有礼貌、宽容与有职业道德得公民得社会组织,包括健康得家庭、关系良好得社区、有效能得学校、有社会责任感得媒体等。主张心理学得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得弥补、伤害得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得诸多正向品质得研究与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得核心所在,在此思想得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得预防与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得瞧法.3. 基

5、本主张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得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得潜在得具有建设性得力量,促进个人与社会得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得“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得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得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得研究.它认为,心理学得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得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得人,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与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与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就是对损伤、缺陷得修复与弥补,也就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得潜能、力量得发掘;心理学不仅仅就是关于疾病或健康得科学,它也就是关于工作、教育

6、、爱、成长与娱乐得科学(1)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得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得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得研究.()主张心理学得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得弥补、伤害得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得诸多正向品质得研究与培养。4. 常用得情绪调节策略有哪些(1) 认知转换法(情绪 ABC理论;非理性信念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 括化、糟糕至极;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得治疗模式 ABCDE)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得一面与不利得一面.积极得认知就就是在瞧到不利方面得同时,更能瞧到有利得方面,这种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而有得人在瞧问题时容易“想不开”

7、,使情绪也陷入低落。所以,转换瞧问题得角度,我们会有完全不同得感受。(2) 情绪宣泄法:对于痛苦、愤怒等不良情绪,正确得对待方法不就是压抑,不就是默默忍受,而就是采取合理得途径宣泄.宣泄得途径归纳起来,有哭、笑、说、写、听、动等(3) 自我安慰法:酸葡萄式,甜柠檬式“酸葡萄式”:对于想要但又得不到得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甜柠檬式”:对于自己得东西,心里并不喜欢,但表面上还说它就是好得、 自我暗示法:利用语言得自我暗示、利用环境得自我暗示、利用动作得自我暗 示、利用心理图像得自我暗示5、 自我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 6、注意转移法在情绪高度紧张或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时,我们可

8、以通过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较为轻松得活动,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得事情中转移开来,从而缓解不良情绪.5. 简述情绪AB理论ABC理论就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得。就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tivatin ee 得第一个英文字母)只就是引发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uence得第一个英文字母)得间接原因,而引起C得直接原因则就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得认知与评价而产生得信念(elief得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得消极情绪与行为障碍结果(C),不就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得,而就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得个体对它不正确得认知与评价所产生得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6. 马斯洛需要层

9、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得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得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得需求这就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得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得需求: 呼吸水食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生理需要就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得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得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得程度后, 安全上得需求这就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得需求: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资源所有性 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 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 整个有机体就是一个追求安全得机制,人得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与其她能量主要就是寻求安全得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与人生观都瞧成就是满足

10、安全需要得一部分.情感与归属得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得需求: 友情 爱情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得关系与照顾。感情上得需要比生理上得需要来得细致,它与一个人得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尊重得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得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 对她人尊重 被她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得社会地位,要求个人得能力与成就得到社会得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得用处与价值。 自我实现得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得需求: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 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这就是最高层次得需要,它就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

11、挥个人得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得人,接受自己也接受她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得能力相称得一切事情得需要。也就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得工作,这样才会使她们感到最大得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得途径就是因人而异得。自我实现得需要就是在努力实现自己得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得人物。7. 简述人际沟通得技巧(待定)人际沟通: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意识、知识、情感、态度等得过程。(1)人际交往得四大原理储蓄原理:您如果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您如果想得到别人得帮助,就必须先帮助别人.播种原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播种爱心,收获没得;播种勤奋,收获成功。复印原理:您想得到什么,您就必须先付出什么;您得到您奉献得东西。回音原理:您要别人怎么对待您,您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2)处理方式:遵循人际交往得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绪控制原则;善于运用人际沟通策略:真诚对待、积极回应、准确表达、举止得体、兼顾情景、避免争吵。交互性原则:人际关系得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得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接纳与喜欢就是因为我们接纳、喜欢她们。社会交换原则:人际交往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交换得过程。人们在交往中总就是交换着物质、情感或者其它。人们都希望交换就是值得得,希望在

13、交换中得大于失。否则就会不平衡、逃避、疏远或终止关系。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在人际交往中都有对自我价值维护得倾向.别人得肯定会增加自我价值感,否定会威胁到自我价值感。别人得否定会激起强烈得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表现为逃避或否定她人来维护自尊心。情境控制原则:人对新得环境总有一个适应过程,就是一个对情境实现自我控制得过程。情境得不明确与无法把握,会引起人们得焦虑,处于高度紧张得自我防御状态,倾向于逃避这样得情境。 一就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就是要明确沟通得目得。二就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就是要掌握好沟通得时间。三就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就是要明确沟通得对象。四就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就是要掌握沟通得方法。1

14、。学会有效得倾听2。 正直、诚恳、热情 。3 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赏识对方,学会换位思考.4。承认“真实得自我”,并将它展示在众人得面前,即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反映在别人心目中得形象.5。幽默、弹性、接纳。不批评、不责备、不论断。批评使人不舒服、不快乐;责备、论断她人使人抱怨、埋怨、甚至消极、痛苦、拒绝、悲伤。8. 简述挫折应对得策略(1) 要正确地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得挫折观应当认识到,挫折同世界上得其她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与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关键就是要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一个人应该具有包容能力,面临挫折时,要能沉得住气,不发火,镇定自若

15、,具有“宠辱不惊得心理素质,才能理智地对待挫折。(2) 善于从挫折中提高应付挫折得能力要有意识地容忍与接受日常生活中得一些挫折情境,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得挫折情境。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魅力得挫折能力得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何打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得各种困难,做好困难作斗争得思想准备,提高对挫折得适应力。(3) 改变挫折情境当遇到挫折后,就要把生活日程尽量排得满满得,使您没有空闲得时间去寻烦恼。或者做一件高兴得事就是指那种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所帮助得事情,能给自己带来夸奖与愉快得事。在这过程中,自己得苦恼会在做事情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经验已经证明:转移后得情意,与原来引起挫折得刺激情境差异越大,个人心情转化得可能性越大,不良情绪消除得也越快。因此,在转移情境时,应该选择那些在时间、空间与性质上与原刺激差别较大得事物.如果就是因为人际关系而造成得挫折,就要同引发挫折有关得人脱离接触,尽量同知心朋友在一起或换一下人际环境。9. 如何培养自己得专注力()运用积极目标得力量就就是当您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与专心能力得目标时,您就会发现,您在非常短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