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255259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O一0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二O一0学年度宁波外国语学校 初三语文一模测试 第 二 学 期(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一、 书写(2分)(友情提示:中考此分项为4分,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规范书写,不要再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二、 积累运用(28分)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天气一年比一年热了,但在天井里摇着扇子乘凉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少了,电扇与空调的普及,让人不再有缘于夜空下的神秘。偶尔抬头看看天空,繁星早在繁灯的映照下 (n)然失色了。再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孩子流露的怕也只是 (h)疑的眼神了。就在这诗意消退的时刻,无 (yn)的空间与悠远的时间,交错出让人想象的冲

2、动。而印度洋的海啸、黎巴嫩的战火,再次昭示出灾害的不测、世事的无常。留一点想象吧,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营造一点诗意,让人能够诗意地 (q)息在这个地球上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一个四字成语。(1分)小说家的最好住所是哪里?是 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声喧哗的公寓?(很少有人去的,荒凉偏僻的地方)3、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A.岌取 汲汲可危 泛滥 粗制滥造B.修炼 袖手旁观 愕然 怒不可愕C.矫健 一代天娇 腻烦 繁花似锦D.阴晦 讳莫如深 诓骗 恃才放旷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就像夕阳下牵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

3、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就像暴风雨中飞翔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就像夜色里埋头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就像大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A.安详 奋进 紧张 拼搏 B. 安详 拼搏 奋进 紧张 C.奋进 紧张 安详 拼搏 D. 安详 拼搏 紧张 奋进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B.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C.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

4、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B.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C“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早春天气, , ; ,水天一色, ,卧龙一般, ,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湖水苍茫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 它有生命 那纤细

5、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A. B. C. D.8、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2分)A.七擒孟获 B.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9、阅读下则新闻,回答相关问题。(共7分)南京梧桐保卫战终于收获了阶段性成果,南京市政府3月14日正面回应网民,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进一步优化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国梧桐;南京市地铁方面也表示,他们将高度重视地铁施工期间的树木保护,并采取一切措施做好行道树的保护和施工后的绿化恢复工作。法国梧桐是南京的标志,南京人以及喜欢南京的人大多都爱法国梧桐。为兴建三号线地铁,南京市政府原本计划要迁走

6、600多棵大树,其中法国梧桐就有200棵,南京人普遍对梧桐减少非常不满,他们要保卫自己的梧桐。拿什么保卫呢,与2006年相比,南京市民多了最重要的武器:微博。最近一段时间,“关注南京梧桐树”一直是新浪微博话题榜的最热门话题之一,每天有四五十万条相关信息,而转发、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微博发挥了它的巨大能量,通过大量转发,整个梧桐保卫战已经不只是南京市民的事情,全国网民都加入进来了,大量名人、名流尤其是具有号召力的知名媒体人、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纷纷就此发表意见。让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并且通过大规模的公共讨论获得各方意见,这就是微博的力量。 为本条新闻拟一条标题(不得超过20字)(2分)标

7、题: 根据所给例句,仿写一句话。例句:你看梧桐的年轮,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奏出了悠扬婉转的旋律。 你看梧桐的 , , 。(3分) 就南京政府为修地铁而迁移梧桐树这一做法,你认为是否妥当,请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看法: (1分) 请你就城市化进程的两难局面,为南京政府的造地铁方案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合理、有效、有可行性。)建议: (1分)10.填空(6分)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古代志士仁人能够“进亦忧”,“退亦忧”。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针对近期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等问题,3月1日下午,雅士利集团副

8、总裁吴迪年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交流互动。最后他还引用“ , ”表达对未来国产奶粉的信心和乐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 阅读理解(40分) (一)孩子,我为什么打你(14分)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9、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

10、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

11、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

12、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1、第段中“我”对“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的原因是什么?(2分)2、请从中概括出作者在什么时候不曾打孩子及其

13、原因。(2分)3、在两段文字中,母亲明明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可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殴打方式呢?(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4、请理解一下第段的划线语句。(2分)5、第段中的“一条力学定律”指什么定律?这么写有什么作用?(2分)6、结合全篇,你觉得作者是位怎样的母亲呢?(2分)7、你被父母“打”过吗?简单说说经过,并谈谈你的感受。如果没有,请谈谈你是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50字内。2分)(二)苦读与乐读(10分)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有两种:一曰“苦”,二曰“乐”。苦读的代表是孙敬和苏秦,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股。乐读的倡导者是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两种方法本互为补充,不过现代人多认同后者而不愿效法前者。 这种选择自有其道理,这道理用一句最流行的名言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海伦凯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确会精神集中,心无杂念,所以感受深,记忆也牢,而且联想丰富,“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多半是在对所读之书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生的。既沉醉其中,也就不以为苦,自然会多用时间,并且乐些不疲,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林语堂论读书)这样读书好处虽多,但也有弊端。胡适“幼时酷嗜小说”,后来回忆说:“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害余不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