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25435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幼儿园数学新车教案活动目的: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2、学习对给定的4个数字进展不同的排列组合。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根底上发现问题。活动准备:教具:老师自己车的PPT。学具:两人一张新车图片,两人一套数卡1 3 4 9、笔和白纸。教学重点: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教学难点:寻找又快有全的排列组合方法。活动过程:一、在观察的根底上理解新车,引出课题1、师:车上有什么?汽车由几局部组成?幼儿:车轮、车灯、车门、方向盘、座位老师小结:汽车由车头、车身、车尾三局部组成。2、师:我这里有许多汽车的图片,你们两人一张图片

2、,看图片上的车有什么特别?你喜欢它什么?幼1:我的汽车车灯特别大、特别亮,晚上开车不怕黑。幼2:我的汽车车门像大鸟的翅膀,可能还会飞吧!幼儿在介绍自己汽车的同时,老师把幼儿的汽车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师小结:只要车子在外形和功能上有改变,就成了一辆新车了。3、师:你在马路上还看见有哪些新车?幼1:我见过奔驰跑车。幼2:我见过只有两个座位的轿车。4、师: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幼1:看汽车的颜色。幼2:看汽车的牌子,我家的汽车是东风雪铁龙。幼3:看汽车牌照。师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老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轻松的观察讨论形式很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并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要解决的重点

3、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1、播放PPT“应老师的新车”,师:这是老师的新车,是白色的海南马自达。师:老师的车牌上有4 3 9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幼1:3 4 9幼2:4 9 3幼3:3 9 4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展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2、展示车牌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老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3 4 9 4 9 3 3 9 4 4 3 9 3 4 93 9 4 师: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设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幼:警察就不会知道哪辆车闯红灯。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师:谁手中还有与黑板

4、上不一样的车牌。幼:9 4 3 9 3 4师:有什么方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师小结规律:1 2 3 1 3 2 2 1 3 2 3 1 3 1 2 3 2 1老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自己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并重视对幼儿合作学习才能的培养,这一环节较好地解决了本活动的重点三、第二次操作,学习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1、师:在3、4、9中再加一个数字1,大家试试用4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2、师: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3、幼儿两人合作,共同寻找和记录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3、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在第一次操作根底上老师提升了难度,要求幼儿找出记得

5、又快又全的方法,这一环节很好地解决了难点四、比拟区分车牌上的颜色、汉字和英文字母,理解车牌的不同出示两张车牌为沪DQ4349 和浙DO43491、师:应老师的车牌是4349,可是应老师还看见一个车牌也是4349,为什么会这样?幼:颜色不同。师小结:蓝色车牌是私家车,黄色车牌是教练车,黑色车牌是大使馆的车。2、师:我还看见看见颜色、数字都一样的车牌,为什么会这样?幼1:车牌上的汉字不一样。幼2:英文字母也不一样。3、师小结:车牌上因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排列组合不一样,才有了千千万万的车牌号。这一环节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既让幼儿理解了车牌上的文化,又让幼儿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五、反思:本活动很好地表达了应老师的全新教育思想,表达了纲要中多领域交融和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开展趋势,活动来于幼儿生活和熟悉的事物,因此进展起来很轻松、自然。老师重视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总结规律,由浅入深逐渐帮幼儿提升才能,活动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种挑战是立足于理解孩子才能根底上的。活动中老师关注幼儿合作学习才能的培养,对大班幼儿来说很有必要。应老师亲切随和又不失幽默,让大一班的孩子们很快“爱”上了这位客人老师,孩子们积极拓展思维与应老师积极互动,让旁观的老师都看得啧啧赞叹。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