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24875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一.解释下列词语1.文献:文献一词最 早见于论语。八佾 篇:子曰 足征也;殷礼吾能言 之,宋不足征也。文献+ ,“夏礼吾能言文,不丿 亠7八吾 口厶匕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后来, “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11“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里的“文”指典籍,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今天,泛,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阐述, 文字,图画,符号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 都可称之为“文献”。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2. 类书:

2、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3. 帛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 。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在 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4. 古典文献: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5.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古诸子

3、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6.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摺子装。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7?蝴蝶装: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从此出现了成册的装订形式8?句子索引:按索引的内容分,其中一种为句子索引。是摘出一部或几部书

4、中的句子编为索引。如十三经索引,汉诗大观索弓9.索引:索引是根据一定的意图,为了查检方便,把特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主题(如字,词,句,人名,地名,事物等)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编 排,供人们检索使用的工具书。10?鱼尾:在书页中缝,像鱼尾的标记,用以间隔文字,俗称鱼尾。11 ?政书:记载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史籍。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才开始的。政书中,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有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还有专讲某一部分 的档案书籍。12.金镶玉:旧书重新装订,加入衬纸后,倘遇原书的天地头(上下两端),后脑过小,不可

5、再加切裁的情况下,须用镶衬的方法来保护它。其法:普通用连史纸作衬纸,另在上下两端及后脑镶出半寸左右的白边,镶出的部分,仍需再衬,以防装成之后,高低不平,然后用刀切齐,则整旧如新了。这种镶衬法在我国南方称之为“袍套装”,也叫“惜古衬”,(含有爱惜古书的意思);在北方则称之为金镶玉。因为原书纸旧,色黄似金,衬纸崭新,洁白如玉的缘故。二.填空1. 归纳起来,文献的载体形态一共有四种,即:印刷型(手写型)型、缩微型型、声像型、和机读型。2. 我国对古籍图书的分类,一般采取四部分类法,即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3. 我国古代常说的“四书”是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种古籍图书的合称,而“五经”

6、则是 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种古籍图书的合称。4. 活字印刷是我国宋代毕升发明的,他当时用的是胶泥 活字印书。5. 四库全书修成后,一共抄写了七部,分别收藏在文渊阁、文源阁、文澜 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等七个藏书楼中。6. 古籍的著作方式主要有撰,注、编、辑、修、纂等六种方式。7. 十三经是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与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图书的总称。8. 我国古代古籍的装帧方式主要有 卷轴装、龙麟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六种9.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续皇朝文献通考等10种书的

7、合称10. 宋初四大书指的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兀龟、文苑英华等四部书丁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搜索古文献资料,目前可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google、雅虎、搜狐、3721三.简要回答下列冋题1. 四库全书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图书?该书是哪个朝代、是谁?答: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大型古籍丛书。清乾隆三开始纂修,组织了三百余人积十年之功才完成。纪旳,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2. “开成石经”是哪个朝代刻成的?包括哪些经书?该石经现藏何处?答:唐开成二年在石碑上刻了十二部儒家典籍,立于长安太学内,即今日存碑林的石经,称“开成石经”。这十二经包括易书诗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3. 目

8、前,衡量一部古籍是否为善本书,主要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答: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版本,或两者兼备或仅有其一哪个帝王时修成的?总纂官十八年一放西安 周礼 雅。从使用文献,整理古籍等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版本,即校勘精良,少有讹误的版本。一九七八所通过的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范围认为:应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上述三方面特点,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者,均可视为善本4. 请写出目前最有影响的两部提要式古籍目录的书名来旦由四库全(2)中O宋浙本与明初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有何不同?答:

9、宋浙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答:(1)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总纂修官纪旳等根据皇帝旨意将纂修过程中所撰提要汇编而成的 国古籍总目提要,这是对中国古籍的一次全面整理,总结与研究,有 着深刻的 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5. 刻书多用欧体字,即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字体瘦劲,书写字画认真不 苟; 浙本版心多白口,绝大多数是单黑鱼尾,双鱼尾者较少。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常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记本页字数,版心下方则记页次; 绝大多数为左右双边,四周双边者极少,无书耳,无牌记; 版心下多记刻工姓名,有的姓、名皆录,有的只刻姓或名字的简称,有的还在姓名下

10、刻一个“刊”字 印书多用白麻纸或黄麻纸,纸的帘纹比较宽,约占两指大小,宋刻后印本就不具备这种特点; 大多数为蝴蝶装,南宋末年也有用包背装的明初期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赵体字(兀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 黑口,也有花鱼尾。 印书绝大多数用白绵纸,也有用黄绵纸的,后印本也有用竹纸的。 包背装或线装。5. 类书的主要功用是什么?答:今天看来,类书的功用在于它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是我们查录古代典籍中名物制度,词语典故的极为有用的工具书。第二,是整理古籍(校勘,辑佚古书等)的必备参考书6. 清代内府刻书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曾用木活字排印过哪部古籍丛书?答:清代内府

11、刻书机构的名称是武英殿。曾用木活字排印过永乐大典中所收罕见而有益于治世的宋元古籍,第二年,制成一套二十五万字模的木活字及 全套排印设备。武英殿用这套木活字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7. 怎样鉴别活字本?答:关于活字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版面不平,字画浓淡不匀;字体歪斜(清代活字本已经基本改正这一缺点);无断版现象;上下字绝不交叉;有的字偶尔有倒排、横排现象;除个别图书外,一般版 框四角不连接,鱼尾和左右行线不连接。8. 查考古籍内容主要可通过那两条途径? 答:查考古籍内容主要可通过查找目录与类书来解决。 我国古典目录学的一 个显著 特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如何揭示

12、与报导 文献,将文献的 内容提要, 作者生平, 成书年代,著述源流及价值等介绍给读者, 从而给读者指示治学 门径。 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 辑 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 料。 类书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代资料, 我们可以从中查 寻古代典籍中的名物制度,词语 典故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来整理古籍 四 . 论述题1. 试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答:( 1)献学是总结前人的古典文献整理的成就,理论与方法,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包括古典文献的基本构成, 即古典文献本身, 诸如古典文献的积聚与 散佚,材料与 形式,部类与体式等。( 2)的内容与方法。总结前人整理文献的内容与方法,主

13、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求真,运用版本,校勘,辨伪,辑佚 等方法,以求恢复文献的本来面 目,保持文献的真实性,完整性;其二是整序, 即通过目录,类书,索引等各种工具书的 编纂,为人们认识,利用,研究文献提 供方便。其三是释读,即通过标点,注释,今译等 手段,对古典文献进行解释, 以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3)古典文献整理的历史, 即古典文献学史,它 主要研究古典文献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介绍中国古文献研究,整理 的历史,总 结历史上古文献学家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天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借鉴。2. 陈垣先生总结的进行古籍校勘的四种方法是什么?请分别加以叙述;并请试论学好版本目录学对于做好古籍校

14、勘工作有何重要意义?答:( 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主本或别本有訛, 亦照式录之, 而其长处在不参己见, 得此校本, 可知祖本或别本 之本来面目。 故凡校一书, 必须先用对校法, 然后再用其它校法。 对校法即清人所说 死校, 按常理, 对校应当以善本或最接近原本为底本, 但从陈 先生的话来看, 对校底 本倒不一定非得是祖本, 由祖本而来的传抄本, 新刻通行 本也可以为底本。然而,就一 般来说,仍应以善本为底本。还要对所用对校本要 理清版本源流,这样才便于分析,处理 书中产生的

15、各种错误现象。(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 而抉摘其异同, 则知其中之谬误。 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 产, 最宜用之。本校法用本书前后文句,文义及行文通例互证以校订文辞错误,所得结论比用他校法更真实可靠。 用本校法, 当仔细推衍古书文义, 悉心总结全 书通例。但有些古 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因此, 全书在文义文例方面必然存在 不一致的地方,故对此类 古书不宜使用本校法。 ( 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 可以前 人之书校之, 有为后人所引用者, 可以后人之书校 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并载者,可 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 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陈垣 先生认为他校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