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24771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龙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白龙乳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XX白龙乳业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六月一日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1项目名称11.2建设单位11.3法人代表11.4建设地点11.5建设年限11.6建设规模及内容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第三章项目区及承担单位基本情况43.1项目区概况43.2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5第四章 建设内容54.1基础设施建设54.2良种引进64.3仪器设备购置6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65.1投资估算65.2资金来源7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76.1项目建设期限76.2项目实施进度7第七章 效益分析87.1经济效益87.2社会效益107.3生态效

2、益10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章 概述1.1项目名称陇南白龙乳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1.2建设单位陇南白龙乳业有限公司1.3法人代表XXX1.4建设地点武都区两水镇段河坝村1.5建设年限2012年6月至12月1.6建设规模及内容改造场区电路500米,修建道路300米,建设防疫体系工作室2间40平方米,人工授精室1间20平方米,隔离舍1间20平方米,乳品加工车间126平方米,引进良种奶牛5头,配套乳品加工、人工授精及防疫器械设备。1.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修建道路及改造电路15.5万元,防疫室、隔离舍及人工授精室建设7万元,良种引进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1.5

3、万元。乳品加工车间建设15.1万元,乳品加工设备14.9万元。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奶牛是饲料转化率最高的家畜,发展奶牛养殖业,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可以带动乳品加工业和草业的同步发展,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对奶类生产提出了具体目标,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发展奶业的重视。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2008年省委发文决定把发展草食畜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六大措施”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投入。今年省政府整合3亿元用于草食畜牧业发展。武都区是陇南市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中心,具备发展奶牛业的条件:其一,区内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多种牧草种植,苜蓿一年可收割35茬,亩产上万斤,农作物一年两熟,秸杆资源丰富,为发展奶牛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其二,目前城区人口已逾10万人,但城区人年均占有奶不足5千克,鲜奶消费潜力很大,随着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筑路大军的进驻,鲜奶供应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为发展奶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第三,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草畜产业开发,对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生产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制定了预期目标,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目前武都区奶业发展还很滞后,良种奶牛缺乏,产品质量差,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奶牛产业发展后

5、劲不足,效益不高,必须采用省内外成熟的奶牛养殖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高标准、高水平地发展奶业生产。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必由之路,可合理利用资源、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此,特提出陇南白龙乳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第三章项目区及承担单位基本情况3.1项目区概况武都区位于东经1043410538,北纬32483343之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全区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雨量542mm。全区总土地面积7042.45万亩,其中耕地120万亩,粮田71万亩,经济作物319.83万亩,林地145.82万亩。主要农作物

6、有小麦、水稻、玉米、洋芋等。全区大牲畜存栏13.45万头(匹),其中牛存栏7.59万头,羊存栏8.15万只,猪存栏20.51万头,年出栏商品牛1.43万头、猪17.87万头、羊1.58万只、鸡42.15万只,肉类总产量2024万公斤。牧业纯收入2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18%。近年来,武都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区把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点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技术推广,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区已发展畜禽养殖小区5个,其中养鸡小区2个,养猪小区2个,养牛小区1个,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养牛场1个,养猪场7个,养鸡场39

7、个。项目建设地位于武都区两水镇段河坝村,地处国道212线以南白龙江沿岸的川坝河谷地带,距武都城区11公里,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当地交通便捷,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2,年降雨量540mm。3.2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陇南白龙乳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主要从事良种奶牛养殖,2011年,公司对原奶牛养殖场进行了扩建,奶牛场占地15亩,新建各类牛舍1500平方米,挤奶厅80平方米,饲料房100平方米,办公室及职工住房150平方米,并配套建有青贮窑和贮草棚。现饲养良种奶牛160头,其中产奶牛90头,年产鲜奶450吨,是陇南市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承担着武都城区的鲜奶供应。第四章 建设内容4.1

8、基础设施建设1)兽医防疫室:2间40 m2,每间4m5m。2)人工授精室:1间20 m2,4m5m。3)隔离舍:1间20 m2,4m5m。4)道路修建:场区外道路300m。5)电路改造:改造场区电路500m,配套购置变压器一套。6)乳品加工车间:126 m2,6m21m。4.2良种引进引进黑白花良种奶牛5头。4.3仪器设备购置1)购置牛细管冻精设备1套。2)购置防疫器械和消毒设备1套。3)乳品加设备1套。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该项目共需投资60万元,其中:1)兽医防疫室:40 m2900元/ m2,计3.6万元。2)人工授精室:20 m2900元/ m2,计1.8万元。3)隔

9、离舍:20 m2800元/ m2,计1.6万元。4)乳品加工车间:126 m21200元/ m2,计15.1万元5)道路修建:300 m,每米300元,计9万元。6)电路改造:改造场区电路500m,计1.5万元,配套购置变压器一套,计5万元,两项合计6.5万元。7)良种引进:购黑白花奶牛5头,每头1.2万元,计6万元。8)仪器设备购置:购置牛细管冻精设备1套,计0.7万元,购置防疫器械和消毒设备1套,计0.8万元,乳品加工车设备14.9万元,三项合计16.4万元。5.2资金来源本项目属甘肃省生猪、蛋鸡、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申请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30万元,自筹配套资金30万元。第六章 项目实

10、施进度6.1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为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项目实施进度2012年6月,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上报。2012年7月,项目前期准备、施工设计、招投标等工作。2012年810月,完成房屋建设、道路修建和电路改造。2012年1011月,完成设备仪器购进、良种牛引进。2012年12月,组织申请验收。第七章 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销售鲜奶600吨,出栏公犊牛60头,正常年销售收入313万元,经营成本217.9万元,正常年利润95.1万元7.1.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1)财务价格:项目主要投入物价格为当地市场价,产出物价格采用市场预测价格。2)计算期与生产负

11、荷: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期1年,生产期定为16年,计算期为17年,项目经济效益按第3年计算,第5年达产。3)财务基准收益率:项目基准收益率取10%。4)其它参数: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及其附税。5)建筑工程按20年折旧,设备按10年折旧。7.1.2销售收入产品价格根据财务评价的定价原则确定,项目最终产出物为鲜牛奶、淘汰公犊牛等。预测生产初期的平均市场价格分别为:鲜牛奶0.5万元/吨,淘汰公犊牛0.15万元/头。正常年销售收入为313万元。11.1.3成本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采用生产要素估算法,正常年新增成本费用为217.9万元,估算如下:1)混合精料547吨,每吨0.2万元,计109.4万

12、元。2)干草274吨,每吨0.05万元,计13.7万元3)青贮料915吨,每吨0.02万元,计18.3万元4)人员工资16人,每人2.5万元,计40万元5)水电杂费3万元6)防疫、医药费3万元7)销售、办公费10万元8)年折旧费20.5万元7.1.4效益分析 正常年项目利润总额为95.1万元。7.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向市场供应优质鲜牛奶600吨,向农户提供良种奶牛60头,并提供冻配服务500头,实现良种奶牛生产,使项目区良种率显著提高,常规技术综合配套普及率提升,农民就业增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可带动食品加工、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可丰富市场供应,繁荣经济,

13、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牛奶,有利于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提高城乡人的生活水平。7.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将促进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既增加了发展草食家畜的饲草料资源,又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草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格局的建立和持续运行。通过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及精深加工处理,可提高秸秆利用率,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农作物对化肥使用的依赖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同时,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经奶牛转化过腹还田,可减少随意丢弃秸秆、焚烧秸秆对农田、大气、村舍环境的污染,改进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