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4643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19年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2019-2019年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预览局部:WORD版完整版请在底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1、下面几何体中 ,是圆锥体的是 B 2、下面两数的比中 ,能与3:4组成比例的是A A 0.6:0.8 B C 20:12 D 8:6 3、圆的半径和它的周长比是 A A 1: B 2: C 1:2 D 2:14、10克盐溶于100克水中 ,盐占盐水的 D A B C D5、“一种产品原价50元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5元 ,求降低了百分之几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列式是 A A B C D6、以下计算正确的选项是C A

2、B C D7、读书兴趣小组人数是美术兴趣小组人数的 ,那么 B A 读书兴趣小组人数多 B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多C 两个小组人数一样多 D 无法比拟8、下面的说法中 ,两种量不成比例的是 D A 学校食堂新进一批煤 ,每天的用煤量与使用天数B 圆柱的体积一定 ,圆柱的底面积和高C 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总产量和公顷数D 小明的身高和小明的年龄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 ,高相等 ,体积相差6.28立方分米 ,那么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 B A 6.28dm3,3.14dm3 B 18.84dm3,6.28dm3 C 9.42dm3,3.14dm3 D 12.56dm3,6.28dm310

3、、有下面四种说法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0除外的数 ,比值不变;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或者等于被除数;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倍;圆柱的侧面积沿任何一直线剪开 ,得到的平面图形是长方形;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 ,共计24分11、把125%化成分数是 54 12、解比例 ,那么x= 1013、小亮身高160厘米,表妹的身高1.2米 ,那么小亮的身高:表妹的身高= 4:314、如图 ,观察图象可知 ,当耗油量为6升时 ,行驶了 千米路程。15、快过春节了 ,小红的妈妈要给奶奶家寄5000元钱 ,邮局规定要按汇款的1%交汇费 ,那么小红的妈妈

4、要交的汇费是 50 元。16、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 ,经过1小时后 ,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 31.4 厘米。17、四川汶川地震时 ,某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驶75千米,经过 4 小时能够返回出发地.1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 ,绕它的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所形成几何体的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结果保存)三、解答题19-22题各4分 ,23-24题各5分 ,25-26题各6分 ,27题8分 ,28题10分 ,共计56分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

5、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

6、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

7、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9、计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

8、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

9、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试卷完整DOC版本:2019-2019年度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