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24377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吉林省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大师巨

2、擘,往往一门数杰。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十分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而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他人,只传弟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3、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突破。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与官学相比,家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同辈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之一。比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他与表兄文同在创作过程中的互相借鉴探讨也功不可没。不仅是学识技艺的传授,家学中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历来受重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叔叔王廙曾为爱侄绘制了一幅孔子十弟子图,并在平南论画中解释说,自己亲自画画、题字,意在

5、激励王羲之,希望他明白“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不要单单着意技法,更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家学正是通过这种以上感下,前后相继,左右相渗,彼此研习的传统,在乱世之中,存续了学术文化,又在官学之外,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为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98岁高龄的钱学森曾反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的家学传统,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摘编自中华遗产)2013年第12期)1. 下列对“家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学与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种中国式文化现象凡是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的关系密不可分。B

6、. 钱穆先生认为,家学是家教的内容之一,是一个家族希望后世子孙能具备经籍文史学业的修养。C. 家学的形成有一些途径,其中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D.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能为子弟们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这也是家学的一个优势。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先秦时期,朝廷垄断了文化,有“学在官府”之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早期家学形成的源头。B. 两汉时期的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没有从内容和规模上有所突破,这与当时的文化政策不够宽松有关。C. 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也使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发展

7、。D. 宋代三苏、明代三袁等佳话不胜枚举,体现了家学的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亲师合一、倾囊相授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带来的学业与门庭相因相成的结果,促使当时“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B. 苏轼的丹青以石竹闻名,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还得益于同辈之间切磋探讨这一保障家学昌盛的法宝。C. 王廙绘制孔子十弟子图来激励王羲之,表明家学中不仅重视传授学识技艺,也重视道德品行的培养。D. 钱学森晚年提出“钱学森之问”或许与他四岁开始就受家学影响有关,这表明家学传承的结果优于学校教育。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

8、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

9、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

10、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B.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C.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D. 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不意身自为质 邦昌但东面拱立谕众以立邦昌 见百官称“予”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

11、,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 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 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 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

1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春日耕者苏 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8.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5分)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大 猩 猩刘心武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奶奶总

14、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妮妮四岁多了。妮妮懂事,妮妮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不成托儿所而只好到奶奶这儿来跟奶奶过。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而没法子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纸盒子塑料瓶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妮妮相信奶奶的话,那家精品店不是小孩子和老头儿老太太买东西的地方。可是路过那家精品店时妮妮总望着那只大猩猩。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奶奶就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住医院的故事;哄妮妮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的故事末了妮妮总问:“大猩猩不疼吗?”奶奶就总说大猩猩不贪吃不贪玩不会疼。可妮妮在表情上总不大相信。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