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24330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 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 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 便如膏者为下消。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 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 脏的病变为重。如果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 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 消症

2、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 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等症状。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 并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 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 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 病症,等等。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 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该型糖尿病

3、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 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 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 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 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 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 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 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 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

4、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 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 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 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日一 剂(病情严重者可每日服两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大便燥结严重可加玄参10克, 大黄6克(后下),若口渴多饮、多食、便澹,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 淡苔白而干、脉弱,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功效的七味白术散。其

5、方药 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三、肾阴亏损型糖尿病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 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 舌红,少苔,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选用小 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 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有烦 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可加用知母、黄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黄汤), 若神倦乏力明显,可加党参、黄精、黄芪各15克,若尿量过多且混浊,可加益 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四、阴阳两虚型糖尿病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量多且混浊如脂膏,甚则饮-溲-, 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十, 脉沉细无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温阳滋阴、补肾固涩为主,可选用金匮要 略中的肾气丸(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附子(先下)、桂枝各10克,熟地黄 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每日一剂,用水煎 服。患者若畏寒肢冷较甚,可加鹿茸粉0.5克(冲服),若尿过频量过多,可加覆 盆子、金樱子、桑螵蛸各1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