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28678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大学2013年《生态学》试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 种条件。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 的具体场所。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 相互依存,双方获利。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 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

2、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 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 态平衡体系。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 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

3、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食物网:在 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 关系。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 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 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13、生物学放大作用:各种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后,便立即参与物质循环,那些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有毒物质在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

4、浓度不 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14、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 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 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反映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15、生态危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16、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 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17、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 口、海湾等

5、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18、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 应方式或途径。19、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 环境条件下,而形成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20、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 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2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或人工培育条件下, 发生了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

6、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 型类群。22、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2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建群 种:群落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24、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在通过营养级时逐级递减,所以如果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由低到 高,把每一营养级上的有机体的生物量或个体数量或所含能量按顺序排列起来,绘制成图, 就会形成一个底部宽、顶部窄的金字塔形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生态金字塔。25、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高度的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 种协调和稳定状态。它是生态系统

7、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26、生产量:指在一定时间或在生物的某个阶段里,生态系统或某个种群所生产的有机体的 总量。2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地球表层生物圈中,生物有机体经由生命活动,从其生存环境的 介质中吸取元素及其化合物(常称矿物质),通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命物质,同时排泄部 分物质返回环境,并在其死亡之后又被分解成为元素或化合物(亦称矿物质)返回环境介质 中。28、反馈:系统输出的成分或信息成为同一系统的输入成分或控制信息29、生态对策: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30、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可发现不同的物种组

8、成和丰富 度,称为边缘效应。3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32、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3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要素。二、填空题1、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由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的。2、生态因子作用具有如下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 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3、种群的年龄锥体按形状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基本类型。4、种群的“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dn/

9、dt=rn(k-n/k),其中艮讴表示环境阻力。5、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机制可分为密度制约作用和非密度制约作用两大类。6、动物种群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密度效应,隔离于领域性,群集与分散和等级制等行为。7、当k1/k2,k2/ k1时,两个种的竞争结果是平衡共存。8、 当k1/ k2,k2/ k1时,两个种的竞争结果是物种1获胜。9、当k1/ k1时,两个种的竞争结果是物种2获胜。10、当k1/ k2,k2/ k1时,两个种的竞争结果是不稳定共存。1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按其作用和取得营养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三个功能群类。12、根据食性不同,食物链可分为草牧食物链、腐食食物

10、链和混合食物链三种类型。13、营养级内的生态效率主要用同化效率、生长效率表示。14、按循环所经历的路途不同来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有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 型循环,磷的循环是属于沉积型循环。15、牛物多样性包扌舌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1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17、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18、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征是、 、 、19、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三类,即随机型、均匀型和成群型。20、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A.Tansley)第一次提岀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而促进 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21、内稳态是指牛物

11、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能使生物对环境变化的耐受 性大大提咼。22、种群数量增长的逻辑斯蒂模型是“S”型,由模型可知,种群数量增长的条件是NKo23、 现代生态学思想包括、 、24、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属于互利共生;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种关 系是属于寄生。25、牛物对环境适应的途径有趋同适应、趋异适应。26、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水汽等。27、与其它牛态学学科相比,景观牛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尺度在研究牛态 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28、一般来说,在自然群落中凡是咼位芽植物占优势的,反映了群落所在地,在植物生长季 节中的气候条件

12、具有温热多湿的特征,而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的气候条件 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的特征。29、群落中以同一种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称为同种资源团。30、按起源来分可将景观斑块分为干扰缀块、参与缀块、环境资源缀块、引入缀块。31、在全球变化中,全球性的人口增加是全球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最重要的土地覆盖 变化是一森林转化为农用,而最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农业对土地的集约管理。32、“青草兔子狐狸老虎”的食物链类型属于草牧食物链(捕食食物链)。33、作为群体属性,种群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数量特性、空间特性、遗传特性。34、为适应环境,牛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牛态对策(牛物对策)。35

13、、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所致,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在于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和颗粒物的形成,其核心是控制含碳化合物的消耗。36、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包括碎裂、异化、淋溶三个综合的过程。37、当代世界面临的六大生态问题是能量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 生态平衡失调。38、按照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分,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次生演替两种类型。39、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可分为斑块、走廊、基底三种。40、群落的成员型可分为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牛种、偶见种。41、营养级内的生态效率主要用同化效率、生长效率表示。42、牛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扌舌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14、潜在价值三个方面。43、按循环范围的大小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种类型, 其中,生物小循环是开放式循环。44、一个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特点是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 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4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6、“稻草一牛蚯蚓一鸡猪鱼”这条食物链属于混合食物链。47、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用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表示。48、按其性质分,牛态因子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理因子、牛物因子、人为因子五 大类。49、牛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途径可分为趋同适应、趋异适应两种。50、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15、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辅助能。51、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由光照强度、光谱成分、光照时间三者的对比关系构成的。5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牛植物、阴牛植物、耐荫植物三种牛 态适应类型。53、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最多的光谱成分是可见光,其次是红外光。54、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照中性植 物、中日照植物四种类型。55、植物除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度数以上才能开始生长发育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光照,才能完 成其生活周期。三、选择题1、 “作物秸秆一平菇”的食物链类型属于(C)。A、捕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腐食食 物链D、混合食物链2、 “绿色植物一羊”的食物链类型属于(A)。A、捕食食物链B、寄生食物链C、腐食食物 链D、混合食物链3、下列属于生物辅助能的是(D)。A、化肥B、农药C、燃油D、有机肥4、 下列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是(C)。A、人力B、畜力C、农药D、有机肥5、 下列能量效率最高的是(D)。A、游牧农业系统B、迁移农业系统C、固定农耕系统D、 集约农业系统6、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