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22735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角度测量注意事项由于视准轴和横轴的误差,水准管的整平误差,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误差,自然条件引起的误差,读数误差等因素对角度测量成果的影响。在进行角度测量时,我们必须做到:仪器要架设稳定;对中要准确;整平要仔细;目标要照准;操作要规范;估读要准确;观测要校核。进行水准测量注意事项由于视线不水平,水准尺未竖直,仪器转点下沉,估读不准确,外界条件干扰等因素对水准测量成果的影响。在进行水准测量时,我们必须做到: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限制视线长度和高度;仪器脚架要踩稳,观测速度要快;估数要准确;检查塔尺相接处是否严密,消除尺底泥土;记录要原始,当场填清楚;数据反复核,书写要端正;操作按

2、规程。测量管理的概念测量管理就是为使测量任务高效完成,并取得成功而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 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因此,测量管理的对象是测量(内容和过程)。 必须强调的是,由于测量的一次性,我们所实施的测量必须成功,不许失败,要 求测量管理的程序性、科学性、全面性,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 行管理。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测量管理中也是适用的,测量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 的目标。该目标界定了测量管理的主要内容,那就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以及上述 三控制”配套的管理工作。测量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一种事先安

3、排。它包括确定未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行 动的程序和工作步骤;有效的执行方法;完成的时间;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和 组织等。计划要求在于把握未来的发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以获得最大经济 效益。组织组织是把生产的各要素、各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分工和协作上,从测量 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的相互联结上,科学地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最大限度 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组织职能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确定科学的管理组织, 建立合理的测量生产结构,正确配备人员以及规定它们的相互关系,使组织机构 得以协调运转。控制控制包括检查、监督、调节等工作内容,其目的是使管理活动符合预定的计 划目标。控制的过程就是把管理活动及实

4、际成果与计划加以比较,发现差异,找 出问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防止其再度发生,必要时也可以 调整原订的计划目标。上述“计划组织控制”是有序地循环的。它们环环相扣、无限循环,使 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这种循环,也反映了管理工作的运动状态和管理工作 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执行,管理工作不是越做越死,而是越做越活。因此,测 量管理工作应遵循这一规律,建立正常的测量管理秩序和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激励 就是要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做好测量团队的精神奖励,以充分发挥测 量团队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测量的特征(1)任务是一次性的,每次任务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任务的特 点,需要进行专门的计划、

5、计算、测量和组织管理。(2)测量程序过程的一致性。基本形式为:仪器检校一计算 f器材准备f施工放样f结果复核。(3)测量任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主要有:测量完成的工期目标;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完成测量任务,达到施工作业的使用 标准。工程测量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 后碎部”的原则,也就是在测区整体范围内选择一些有“控制”意义的点, 首先把它们的坐标和高程用高精度的仪器和方法精确测定出来,然后以这 些点作为已知点来确定其他地面点的位置。这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子组成 了测区的骨干,称之为控制点。采用此种原则和方法进行测量,可以有效 的控制误差的传递和积累

6、,使整个测区的精度较为均匀和统一。测量管理的经验我们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发生错误机率最多的地方主要是计算错误和 操作错误。我们通常把测量管理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对于计算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同一工程的施工放样资料用三个以上的 人(三人控制小组)进行计算,最后进行计算结果的复核和校对;或者采 用同一工程的施工放样资料同一个人分为不同的测量时段进行计算(遗忘 性检查法),最后进行计算结果的复核和校对,以获得正确、合格的放样 资料;或者同时采用三种以上的计算工具和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机软件、 计算器、电子手薄、全战仪),最后进行计算结果的校核对于测量时的操作错误,在平面施工放样中,通过两次后视检测后视 点

7、和置站点的坐标是否正确,采用罗盘和钢尺检测施工放样点之间的距离 和角度关系。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双面尺法”等方法看施工放样点是否 在测区闭合。条件好的,可以采用三人小组对同一工程实施放样以上的测量管理主要是从组织行为上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作者建 议,施工测量技术尽量细心和耐心,多花工夫在测量的结果的检查和复核上,并建立符合本单位的测量检查和复核制度,并努力贯彻实施。质量保证措施9.1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9.2 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9.3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9.4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9

8、.5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 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9.6 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9.7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 证几何关系正确。9.8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 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9.9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 坏。公路测量基础知识在我们进行施工放样时,有时会忘记一些测量的原理、公式及算法,为 此本篇将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的角度介绍这些公路测量的基础知识, 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加以说明和解读,以给读者带来

9、方便。水平测量在进行水准测量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水准测量。当 精度要求较高时通常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当精度要求不高、测站较 远、高差较大时通常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在施工 中,中平测量、基平测量、水准控制测量、路基(或桥涵、隧道、挡墙) 的超平我们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在进行横断面测量、地形数据的采集、路 基坡角线(开挖线)的测量我们一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下面我们介绍一 下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不同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水准仪水平测量5页脚内容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一般称为水准测量。水准测量一般在 精度要求较高的地方应用。如在中平测量、基平测量中采用水

10、准测量。当我们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控制时,如图 2-1 所示,由于水准 仪的视线都在一个水平面上,设后视点BM的高程为H0,则转点的实测高 程的计算公式为:H转点二Ho + ho hi (式中“Ho + ho”为视线高程)其中:ho为对后视点BM的后视读数;hi为对转点的前视读数。水准测量的通用公式为:视线高程 = 后视水准点高程 + 后视读数测点高程 = 视线高程 前视读数当换站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同样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计算如图的施 工放样点的高程:由于转点高程现已测得,现在后视转点,前视施工放样 点,计算原理和公式同上。如果要测定的两点相距较远,或两点之间高差较大,可用连续安置水 准仪的

11、方法来测定高差。在测定高差时,任何一个读数不正确,都影响到 两点高差的正确性。通常采用双面尺法、两次仪高法来检验两个测站间的 高差。双面尺法。一般将水准尺两面的刻度用红、黑两种颜色来标示,两面标示的刻度相差一个常数。双面尺法就 是在测量时,读取红、黑两面读数,如果两次读数之差与这个常数的差值超过规范要求时,说明读数不符合要求 页脚内容6必须重新读取双面尺的读数。两次仪高法。在同一个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来测量高差,一 般仪器的高度变化应在 10cm 以上。如果两次测得的高差超过规范要求时, 说明观测中存在问题,必须重新测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这种方法称为 两次仪高法。全站仪水平测量因为用全

12、站仪(附加棱镜)、经纬仪(附加塔尺)测量高程,是根 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的高差,用全站仪测定 高程的方法通常称为三角高程测量(或称测距高程)。用全站仪测量高程 的特点是,精度比用水准仪测量低,但是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受地形的 限制小。因此通常用于山区的高程测量和地形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一般 应在一定密度的水准测量控制之下。通常三角高程测量是高程控制测量的 一种补充手段,其精度应同同等级的水准测量相同。当我们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进行高程测量放样时,如图 2-2 所 示,由于全站仪的视线不都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全站仪所读读数由正负之 分,在进行高程测量放样计算时,我们输入

13、的数据必须以全站仪所读读数 实际输入,设后视点BM的高程为Ho,在同一测站下(全站仪的仪器高恒 等),放样点的实测高程的计算公式(以下为棱镜高度保持不变的放样点 高程推导公式)如下:视线高程 H= H0h0 + v视线放样点高: Hn = H hnv = (H0h0 + v)+ hnv视线= H0h0 + hn当棱镜高度改变时,设棱镜改变后的高度相对与后视时的高度改变值 为w (改变后的高度减去棱镜初始高度),则放样点的的实测高程为:Hn = H0h0 + hnw。为避免误差因距离的传递,各等级的三角高:测量必须限制一次传递 高:的距离。三角高:测量路线的总长原则上可参考同等级的水准路线的 长

14、度,路线尽可能组成闭合多边形,以便对高差闭合差进行校核。除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外,采用全站仪测量高:中,视线高:有两种 计算方法:一、若已知置站点地面高:,则视线高:为“置站点地面高:与全站 仪仪器高之和”。二、若已知后视点地面高:,则视线高:为“后视点地面高:减去后 视高差读数加上棱镜高度”。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视线高:是相等的。由此可知,前视目标点的高 :为“仪器视线高:加上前视高差读数减去棱镜高度”。水准测量成果校核(1)附合水准路线,如图2-3 所示,实测高差的总和与始终已知水准 点高差之差之值称为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即:fh =工h (Hh终H )始(2)闭合水准路线,如图2-4

15、所示,实测高差的代数和不等于零,其差值为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即:fh =工 h(3)支(往返)水准路线,如图2-5 所示,实测往返高差的绝对值之差,为往返水准测量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即:fh = I h | | h |h 往 返以上所讲的水准测量成果的校核,是目前教科书和规范所采取的校核 方法。目前的方法,都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定和讲述。但当我们进 行往返水准测量,若两次往返发生的错误差值相等,该规范检查制度显得 无效。因此为获取符合要求的水准测量成果,在进行水准测量时,我们可 把规范的水准测量检查制度不断细化:把中间(水准)转点固定化,以检 查局部出现的偏差,同时根据器材、时段、操作人员、测量方法等的不同 采取实事求是的措施作用于同一水准测量项目。导线选点应遵循的原则(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地 形。(2)相邻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3)导线点应沿着平坦、土质坚实的地面设置,便于丈量距 离。(4)导线点要选得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要悬殊过大,以减 小误差。(5)导线点位置必须能安置仪器,便于保存。导线点的坐标计算(1)如图2-6所示,已知A点坐标(XA, YA), A至B的距离和方位角,则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