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2262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有 限 公 司 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及测试设备之管制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 文件编号 页次第1页 版次A* 目 录 * 项目 内 容 页 次 目 录 1 修 订 履 历 2 1 目 的 3 2 范 围 3 3 设 备 3 4 材 料 3 5 要 求 事 项 3 6 安 全 性 3 7 作 业 流 程 4 8 作 业(方 法)说 明 5 9 处 理 方 式 5 10 附 属 文 件 5 11 参 考 文 件 5起草者审核者核定者签名日期推荐精选XX 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 页次第2页版次A推荐精选 修 订 履 历 版 次EN

2、G号码修 订 履 历备 注A 新订 XX 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推荐精选页次第3页1 目的通过分析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使测量系统满足检测对象和产品质量的检测要求,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测量数据。2 范围适用于测量系统的分析。3 术语无。4 职责4.1 维修单位负责“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编制及对测量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分析结论。 4.2 品保部门负责执行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得出数据报告 4.3 量具使用部门负责测量系统的改进。5 作业程序5.1 测量系统特性的确认5.1.1 测量系统应处于统计控制中,系统变差只能由变差的普通原因造

3、成而不应由 特殊原因造成。5.1.2 测量系统的变异须小于制造过程的变异,并小于产品公差带。5.1.3 测量系统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5.1.4 测量系统的最大变差必须小于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5.2 测量系统的分析5.2.1 测量系统变差可以分成五种类型: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5.2.2 分析方法及结果判定/处理。5.2.2.1 稳定性a) 由一评价人在连续不同的时间内测量同一标准或标准样品来获取平均值和极差值。 XX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 推荐精选页次第4页b) 应用控制图技术画

4、出标准或标准样品的重复读数的平均值和极差图,看其是否有失去控制的信号,并通过估计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差、定量表示过程的稳定性。c) 若图失控则表明测量系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量具松动或磨损,须对量具进行修理、校准。5.2.2.2 偏倚a) 由一评价人用被评价的量具与计量标准(已被上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进行对比测量至少10次。b)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计量标准值(基准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表示测量系统的偏倚(准确度)。c) 如果偏倚相对比较大,其原因可能是:量具没有进行检定、评价人员使用量具方法不当、元器件磨损等,须对量具进行检定或评价人正确使用量具。5.2.2.3 线性a) 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选择

5、一组标准或标准样品,用此量具测得每个标准或标准样品的均值,均值与标准或标准样品值(基准值X1、X2Xn)之差为相应的偏倚(Y1、Y2Yn),由拟合方程式Y=b+aX,再用偏倚与不同基准值所求得的拟合直线斜率a(为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比值)乘以标准或标准样品和过程变差代表量具的线性指数。线性指数=斜率a过程变差。显然,斜率a越小,量具的线性越好。b) 若出现线性过大或非线性,其原因可能为: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量具没有正确校准、量具磨损、量具固有的设计特性,须对量具进行修理、校准。若是量具固有的设计特性所造成的,此量具不适用,需选用其它量具。 5.2.2.4 重复性和再现性a) 在生产过程中选取

6、十个样品作为一个样本,同一评价人,采用同一评价量具,对同一样本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观察数据间的变差,此为重复性。b) 不同评价人(一般三人),采用同一评价量具,对同一样品的同一特性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推荐精选10次)方法同a),此为再现性。c) 数值计算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值如实地填写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资料表”和“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中(如附表1、表2)。表1是数据表格,记录了所有研究结果。表2是数据报告,记录了所有识别信息和按规定公式进行的所有计算。XX 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 页次第5页推荐精选d) 结果数值分

7、析,对总变差的百分数结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测量系统是否被允许用于预期用途,即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是否可接受,其可接受准则如下: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接受;10%至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的成本、维修的费用等判定是否是可接受的;大于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进行各种努力发现问题并改正。5.2.3维修部根据接受准则,对需改进的量具发“测量系统分析报告”至使用部门,并对可能影响到的产品质量进行分析,防止因测量误差产生不合格品。5.2.4 使用部门收到“测量系统分析报告”后,按相应原因分析制定出改进措施并实施,完成后通知维修部人员重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直到量具达到测量要求。 6 参

8、考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7 附表7.1 测量系统分析总目录7.2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7.3 仪器稳定性:图7.4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资料表7.5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7.6 量具线性分析表 XX 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 页次第6 页推荐精选6.2.2 仪器稳定性:图计量值控制曲线(和) 编号:标准或标准样品:操作(过程):上、下偏差:操作者:仪器名称:仪器编号:保管单位:日期时间样品测量值平均值极差备注总计平均值控制上限平均值控制下限极差控制上限0XX 有 限 公 司文件类别: 检验、量测和试验设备之管理主题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程序文件编号: 页次第7页推荐精选6.2.3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资料表(附表1)评价人/试验次数样 品12345568910平均值 1.A 1 2. 2 3. 3 4. 均值 5. 极差 6.B 1 7. 2 8.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