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22449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教育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教育学部分A卷一、填空1、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的学习方式。3、()是体验的本质特征。4、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5、()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6、新课程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的。7、()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8、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2)( )。9、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 ) 和()。10、()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二、多项选择1

2、、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是:(1)教育机会均等 (2)教育人道化(3)教育管理民主化 (4)教学民主化2、教育目的具有:(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 评价功能3、发现学习的本质特征表现在:(1)问题性(2) 过程性(3)体验性(4) 开放性4、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道德(4)专业情意5、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为:(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 从小 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 农村中学试行通过“绿色证 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6、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

3、含以下几个要素:(1)行为主体(2) 行为动词(3) 情境或条件(4) 表现水平或标准7、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1)互动性(2)互惠性(3)主体性(4)能动性8、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1)价值判断(2)价值引领(3)客观描述(4)增值探索9、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的主要区别是: (1)资料来源不同(2)资料性质不同(3)关注重点不同(4)评价者的素质要 求不同10、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是:(1)为了学校(2) 在学校中(3)依托学校(4) 基于学校三、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 2、 人的可持续发展 3、学习成功权 条 4、条件性知识 5、校本 课程6、课程结构 7、相互比对 8、绝对评价9、行动研

4、究 10、教育叙事四、简答1、简述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2、学生学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教师专业化有哪些特点?4、简述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5、如何理解“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和“一贯”?6、简述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区别和联系。7、简述知识教学的利弊。8、教育评价具有哪些增值作用?9、教师自我反思隐含着什么样的信念?五、论述1、你心目中的“学生”是什么?教育能不能做到尊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2、“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智力、品 格、体质的发展。”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阐述课程及其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 的重大意义。3、有人说:“教学

5、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你是如何理解的?4、新课程在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阐述。六、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老师说: “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 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 “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 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2、下面的案例体现了教师的哪些专业行为?请分析。骆佳老师上一

6、年级体育课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违反规定戴了手套,骆老师什 么也没说,临时决定加一个小游戏:手指做加法(师生出手指的和为 10)。骆 老师伸出5 个手指头,所有学生都快速伸出一只手,和她凑 10,只有那个小女 孩朝骆老师一笑,一耸肩,手背在身后一动一动的,骆老师也满含爱意地冲她一笑。当骆老师再一次伸出手指时,得到的是全班的呼应那个小女孩的手套 已经摘掉了。(大教育时代2000 年12月28日)3、有三位将要升入高中的学生甲、乙和丙,他们听说实行高中新课程后学生可 以自主选择课程,感到非常高兴。学生甲想用第一年的时间把体育全部学习完, 然后集中精力学习语、数、外等课程;学生乙打算在第一年把自己要学的

7、物理全 部学完,在第二年把化学学完,在第三年再学习生物;学生丙则更加高兴,他的 物理成绩不太好,所以,他打算进高中后不再学习物理,而从其他科目上把学分 学够。 请问这三位学生的想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为什么?4、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说明我们的教学应从中吸取什么。这番警世之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 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 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 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

8、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 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 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卖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参考答案一、填空1、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探究学习 3、亲历性 4、教学技巧 5、专业 情操 6、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课程性质 8、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 9、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10、良好的反思氛围二、多项选择1、(1)(3)(4)2、(1)(3)(4)3、(1)(2)(4) 4、(1)(2)(3)(4)5、(1

9、)(2)(3)(4)6、(1)(2)(3)(4) 7、(1)(2)8、(1)(2)9、(1)(2)(3)(4)10、(1)(2)(4)三、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主要是表示适合当今现代社会、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体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表 示现代需要提倡和应用的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等。2、所谓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即是人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时需要,又能保证 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而不受损害的发展。3、学习成功权是受教育过程结束时的结果权利,既获得学习成功的权利。4、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它是

10、教师成功地进行 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5、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 行设计的新课程;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 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 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课程, 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 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 供学生选择的课程。6、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 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7

11、、相互比对发生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 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进 行比较,从而批判自己,纠正自己,这也是个内省的过程,学生也是这个过程的 主体。8、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客 观标准),再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到达目标的程度 的一种评价方法。9、关于行动研究的最通俗的解释是,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 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 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 这

12、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10、如果说,教学叙事关注的是课堂以及教学活动问题,那么教育叙事关注的是 学校(班级)以及师生交往问题。四、简答1、(1)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 限制的全民教育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 向学习的教育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2、(1)学生学习的组织性;(2)学生学习的依赖性;(3)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4)学生学习的基础性。3、(1)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3)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 发展的历程;(4)教师专业

13、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4、(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 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 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 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 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5、“整体”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组织,使各门课 程在差异得以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整合起来,消除以往学科本位所造成的学科之间 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各门课程、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使学习者 的学习产生整体效应,从而促

14、进学生人格整体发展。“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 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就一门课程而言,要强调“连续性”,使课程内容在循环 中加深、拓展,并不断得到强化、巩固;就各门课程关系而言,要强调“顺序性”, 使不同课程有序地开设,前后相互连贯,同时使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 增加。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6、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 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 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 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

15、有其他工作, 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 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惟一途 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 不是教学的惟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如 图所示)。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 甚至惟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7、1)知识教学可以为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2)知 识教学对于人的素质发展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一,知识教学虽然能为学生的发 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但这只是人的发展的起点和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其二,知识教学尽管能完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但它不能完成全部的发展目标。8、激励作用、调节作用、诊断作用、管理作用和发展作用。9、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第三, 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五、论述1、我心目中的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生成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整体 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