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223238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华工网院劳动法学作业主观题(2014上半年)论述题:2、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论述劳动合同对企业、职工维系劳动关系的作用(700字以上,50分)答:从表面看,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它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合同这一法律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劳动关系,并通过劳动合同的内容规范和约束双方当事人的劳动行为,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好像劳动合同的作用就是确立劳动关系,规范劳动行为。但事实上,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它的作用还有更深层次的涵义,主要有:(1)劳动合同是企业劳动管理的有效手段。生产管理的日趋现代化,标记着以生产力为确定因素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劳动

2、合同不仅搞活了企业的用工制度,而且是企业实现劳动力管理由行政方式转为法制方式,从而步入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现代化的劳动管理,要求企业经营者的业务技术水平必需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劳动力的技术素养必需与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劳动力的智力构成必需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经济联合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对劳动力要合理运用。用劳动合同的形式确立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劳动用工有了自主权,企业就可以依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和技术水平汲取劳动力和支配劳动力的组合。劳动者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文化素养、技术条件和业务实力选择劳动岗位,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劳动力、技术结构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记是产权明晰,责、权、

3、利统一。由于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责、权、利,把劳动者的劳动、工作、学习、参与民主管理和获得政治荣誉,以及工资酬劳、保险福利待遇等,都明确约定下来,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在劳动合同法律形式的保障下得到了加强,从而能够增加劳动者的责任感,加强组织纪律性,自觉听从管理,遵守规章制度,造成企业内部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劳动合同确定了劳动者的详细工作任务和在生产上达到的数量、质量指标,使企业劳动过程实现了目标管理。这样,就能够极大的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2)劳动合同是市场调整劳动力的重要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4、劳动力的供求、运用,必定要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作用来支配,而市场对劳动力的调整,只能采纳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这是由劳动合同的特征确定的。一方面,劳动合同有期限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可以依据生产经营的须要和自己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所订立劳动合同的期限,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可以敏捷选择的基础上,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即告终止,假如当事人双方都须要,可以续订合同。对于难以确定时间的阶段性劳动,还可以选择订立以完成肯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同等自愿、协商一样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而订立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同等协商的基础上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

5、还可以依据法律法规或合同的约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而使劳动关系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和优化的机制下,充分发挥其调整劳动力供求的作用。(3)劳动合同是实现劳动力合理流淌的重要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劳动力的运用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合理流淌。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的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确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淌性。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流淌的必定性。劳动用工

6、形式只有能够充分体现对劳动力运用实现稳定性与敏捷性相结合的社会调整,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劳动合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劳动合同的期限有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长期合同可以保持劳动力在用人单位相对稳定,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适时变更、解除,又能满意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淌。(4)劳动合同是国家宏观调控劳动力的有力工具。在支配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的配置是通过支配由行政吩咐实现的,是一种微观的调控方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不再以支配方式向企业下达用工指标,而是由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这就是由企业依据生产和工作实际,自主确定用工,用多少人,什么时候招收,都由企业作主。而这种

7、由企业自主确定用工后,国家自然就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控劳动力,市场调控劳动力必定要通过劳动合同来实现。劳动合同的特征确定了它能适应市场供求、价格、竞争三个要素对劳动力调控的作用,所以说,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取代支配方式成为国家对劳动力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5)劳动合同是公民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劳动权是公民生存的权利。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实现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劳动法从各个方面对公民劳动权利赐予了保障。但是,在企业内部,劳动合同则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法律形式,它可以把国家法律法规赐予的客观劳动权变为劳动者的主观劳动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意味着劳

8、动权的实现。这不仅使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获得了有保障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可以经过同等协商来确立自己的各项劳动权利,比如,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劳动酬劳等。同时,劳动合同还在肯定条件下保障劳动者不被用人单位随意辞退,而劳动者在肯定条件下可以重新选择用人单位的权利。(6)劳动合同是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必定表现,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权利和义务问题上利益冲突的反映。在企业内部,资产全部者、经营者、劳动者,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利益,并且会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在过去固定工制度下,企业劳动管理采纳行政方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晰,用人单位侵扰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很难辨别,经常被行政管理关系所掩盖,不利于解决双方发生的争议。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都在劳动合同中作出了明确约定,劳动合同一旦订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需履行劳动合同,这就能够有力的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行为,防止和削减劳动争议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劳动争议,劳动合同又可以成为处理争议的依据,违反合同的一方要担当违约责任。这也有利于刚好、公正的解决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