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22034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望(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是社会就 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 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 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 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实现了由工业化初 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 2008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 107367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8%,对国家税收的贡献

2、率达到 50% 工业增加值增幅约是GDP增幅1.5倍。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现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 我国工业建成了包括由完整的能源工业、 原材 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组成的门类齐 全的产业体系。我国工业已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二是工业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2008年,我国原煤、粗钢、钢材、水泥 产量分别达到 26.22 亿吨、5亿吨、5.85 亿吨、 14亿吨,均居世界首位。粗钢 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 1/3 ,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8%,水泥产量超过 45%。 截至 2008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我国工业产品已

3、有 210种。工业出口产品品 种不断增多,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二, 2 009年汽车产销量连续 6个月每月超过 1 00万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仅 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电脑、手机、彩电等电子产品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在 家电、服装、纺织品、日用工业品等领域,我国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 业基地和世界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三,出口额跻身全球前两位, 以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 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我国工业在载人航天、 大运载火箭、 月球探测、卫星导航

4、、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电技术、通信技术等当 代科技的尖端领域, 取得一大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极大地 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国防实力。 一大批高档数控机床新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 使用,工业装备保障能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国民经济重点建设 提供各种成套设备。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国产机组已达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设备, 国产化率达 90%;国产 10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 国产 750 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 4000 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年产 60万吨乙烯、 30 万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

5、装备 实现自主化。电动汽车研制取得显著进展,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载客运行并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四是通信业实现跨越发展。 我国电信网络总规模、 电话用户总数、 移动电话 用户总数和互联网用户总数均居世界第一。截至 2009年 6月底,固定电话用户 达到 3.30 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6.95 亿户。网民规模达到 3.38 亿人,其中 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 9348 万户,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网站总 数达到 306 万个。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 99.21%,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 的乡镇达到 97%。建成了覆盖全国、连接全球的信息通信网络,初步形

6、成了国家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架构。五是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 展,工业设计研发信息化、 生产装备数字化、 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水平迅速提高。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 科技咨询、工业设计、 现代物流、软件服务、信息发布、创意产业等工业服务业蓬勃兴起,促进了工业 的优化升级。网络文化、动漫游戏、休闲娱乐、数字家庭、网络社区、无线城市 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改变了生活方式, 扩展了消费需求, 成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 电信网、 互联网、广播网“三网融合”的推进为信息化的发展增 添了新的动力。二、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

7、,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 国上下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得到遏制。 从二 季度开始, 国民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良好势头,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明朗。 今 年前 8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1%,其中 1-2 月增长 3.8%,为去 年下半年以来月度最低增速, 3、4、5三个月增速回升到 8.3%、7.3%和 8.9%,6、 7、8三个月增速进一步达到 10.7%、10.8%和 12.3%。“扩内需、 保增长”政策效果显著。 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 重 工业增加值由 12月的2.7%回升到 8月份的 13.2%。

8、汽车受益于低排量乘用车 购置税减半、 下乡补贴、 以旧换新等政策, 产销两旺, 全年产销量有望突破 1100 万辆。轻工业在国家引导和鼓励消费、 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 总 体上表现出较为平稳的回升态势,到 8 月份,轻工业增速回升到 9.8%,轻纺产 品出口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外贸出口整体降幅。主要工业行业增长明显加快。 受益于投资和政策拉动, 原材料工业、 装备制 造业生产明显回升。 8月份, 39 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 494种产品中有 364 种产品保持同比增长。前 8 个月,以冶金、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为 主的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5%,其中 8 月增速

9、达到 14.3%。装备制造业增 加值增长 10.6%,其中 8月份增速达到 16.1%。前 8个月,以轻工、纺织、医药 和烟草行业为主的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 9.5%,其中 8 月份增长 10.9%。电子制 造业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局面。 前 8 个月,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3.4%, 8 月增速回升到 6.8%。各地工业增速恢复正增长。前 8 个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同比分别增长 7%、8.1%和13.5%,其中,8月份分别增长 11.1%、13.1%和 16%。 8 月份,工业增速超过 10%的有江苏、山东、辽宁、天津、重庆等 24 个省份, 7 、 8 两个月 3

10、1 个省份当月工业增速均实现正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观。前 7 个月,上报效益情况的 22 个省份规模以上工 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17.3%,降幅较一季度缩小 14.9 个百分点,较上半年缩小 3.8 个百分点, 18 月降幅收至 10.6%,上半年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 0.4%, 7、8 月转为下降;亏损面 19.2%,比上半年缩小 0.8 个百分点。在 39 个工业大 类行业中,有 27 个行业利润增幅比上半年提高或降幅收窄。上述情况表明, 工业经济运行在中央实施一揽子计划作用下, 克服国际金融 危机的冲击影响, 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总体向好的运行态 势已经明朗。

11、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 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在看到应对危机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工业经济运 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运行态势还不平 稳,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仍然 突出。我国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已充分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脆弱而不稳定,外需萎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 期内难有根本改观。 从二季度开始, 全球金融市场趋稳, 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幅度 有所放缓, 一些经济指标也显示世界经

12、济正在触底。 但各主要经济体复苏主要靠 政府投入和政策刺激, 政策效果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由于各主要经济体下滑的 态势没有根本性改观, 就业形势仍在恶化, 产能利用率依然低下, 全球经济复苏 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 月份最新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 -1.4%。同时,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进一步 加大了我国产品出口难度。前 8 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 22.4%。实际利用 外资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8 月份利用外资下降 12.1%。二是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政策支撑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不足。当前,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已见到良好效果。

1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 应会逐步减弱。投资大幅增长主要靠政府投入和银行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支撑, 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在大项目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7.1%的增速中,投资拉 动 6.2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87.6%。受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需 求不足的影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同时,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等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力度还不够, 应对危机、 攻坚克难的动力和活力还 不足。三是维持消费持续大幅增长难度很大,外需缺口短期内难以靠扩大国内消 费来弥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出口贸易额逐年扩大, 外需市场的扩大拉动 了我国工业快速发展, 但同时也形成了较高的对外

14、依存度。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消 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我国工业还远未形成以消费为主体拉动的格局。在 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以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水平, 上半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达 3.8 个百分点。 受居民收入增长、 未 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上。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内需也需要一个过程。四是工业经济仍未步入正常增长轨道,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 比较困难。 前 8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1%,仅为近年来增长水 平的六成左右, 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 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 亏损企业亏损额

15、仍居高不下,前 8 个月工业利润降幅仍达 10.6%。近几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应收 账款增幅逐月上升。 在当前国内需求不足、 出口继续下降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和 外向型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五是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得更为突出。钢铁、水泥、电解 铝等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 造船、 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突出的产 能过剩问题,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倾向。产能过剩、创新能 力不强、结构调整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经济增长主要依 靠物质资源投入的情况没有改变。六是我国经

16、济发展还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压力和挑 战。去年底以来, 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衰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出了一些 新的思路和措施。重视发展制造业,谋求结构调整;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 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重视网 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与经济社会的结合, 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 略制高点。 新兴产业发展将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引发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 重组,推动形成新一轮经济增长。 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复苏缓慢, 但 如果我国工业仍然保持粗放式增长模式不变, 即使现在率先回升, 到时还将落后 于别人,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形势稍好,尤须谨慎。如 果麻痹松懈、 应对不力, “关键期”有可能演变为“反复期”, 其结果是不进则 退,甚至前功尽弃。 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