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21844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语言类鉴赏题型及特点2积累相关知识并能进行语言鉴赏教学重点:诗歌语言类鉴赏之一炼字教学难点:诗歌语言类鉴赏之一炼字题答题技巧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与分析结合 学习与练习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炼字佳话 导入新课 (1) 、 两句三年得, 。 贾岛 (2) 、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3) 、吟安一个字, 。 卢延让 (4)、贾岛 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推 敲(5) 、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过入回归满 绿(6)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数 一 (7)、轻风()细柳

2、,淡月()梅花。 摇、映舞、隐扶、失 二、高考真题回眸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2、(2012辽宁卷)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10分)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分)(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

3、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 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分)4、(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 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

4、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图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1)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3分)5、【湖南卷20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 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1)试从诗歌语言的角度赏析本诗。规律总结 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词)(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篇)

5、三、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类型之一对关键词语的品味(词)考查方式(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皱波纹迎客棹zh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1) 闹

6、,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2)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3)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提问方式】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例题2、阅读下面

7、一首诗,回答问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1)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2)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3)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4)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步骤一)点出诗眼,并释义。(步骤二)紧扣诗眼,解释句意。(步骤三)结合表现手

8、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步骤四)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领字的方式考查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 归 (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 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 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2) 以“冷燐”

9、“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3)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1)全诗紧扣该词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2)该词对领起内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四、课堂总结: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作为考生来说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技巧与方法才能在高考过程中灵活应用 ,出奇制胜。赢在高考! 迁移训练 (1)一剪梅 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

10、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红”“绿”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1) (2) (3) (2)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 (2) (3) (3)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颔联: 颈联: 尾联: 【反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诗中的“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