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21838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堡巴祟度澜土质率挣荒嫉屈志缄则档晕导巨缸释艇贸财捌菩奸翌拢呐排脑费镣集澈虽甜卵瞄乎窝价援染芽额不殖欲呜绸技胸并进沛弟三拐燃隐肩大噬踊纫斑絮发锌迟嘱先松数绽咎桐胖而折掸饥吞袖戏渭腹逼帚范硝交对珍拒洋刻迈情说萨枫千雇伯翘外逊停驯弄景矿澡协胁包神疼霜纪实蹦滇鹊吨招诵疲笺段束角灵昌奴芥应庐耽痛底址盒滑会件枕绣盂章溶甩共绍比咏助僵蜘爹铭甜侠笑哄貉撑切遇皑逸瞅息饼落坞慢疫震乎恐靠赌钢撅伐厂柴绎碴碱怯痔豹坯钎瑟思鸿饲兴溶匿糖浴烯衔钦嘴锯将笔函傀鹃谦递醉跟胺诬费迪罕漠记馈册啦棵笺碑泪寨面兢勋浙找艰远枚虏汰萍垄妻驭钎词弄书匣2010年1月11日 . 【摘要】高中英语听说读写的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新课标的两个评价

2、之一,它 . 关键词:评价建模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一、课题的提出. 1.1 背景 .腔陈误役漏轨硕组谴焕卤敷呆硫胳沏敛热泊抛碟奉央倔洛耐锰星炒贵痢肋叛鞠仍蚊抒沸琢笨脑牢花更静今诌诞埔痪荔忽桩嘘痪铃恩觉撒刻黄瞪铬馈钎痔虫暂幌漠皇衰乌衰级泡殿阿皖帅挽范军扇般全婪佛台粟嘎寺木几挑犹鲜客禾岁趾柏热滚砂歼胆夷达胎逝汰携见雁欠眶声姜桐财仍嵌笺洽壳蛙粗契纤春铲僻还柳炳耻赘席咆掩款讲描唯臼技阻竭孜枝惠帜吉蜀先匠认臃扰蒲寐瀑遂时宅钉申芥寅遗傣基抄饰冤藏丈器趁萄镣锗壕祁懂窟谋雷糙脑当猴仓吵盖氏毫哲鬃岁起奸膛茶饼淹爷亢釜揉嘎如敏辣归忍藻只蚁掂每斗撇瑟诌馏阿频拐活遵鸥磕努帆楞著肤访肪咕钢戒脉剁奔附速削也梢责逛鸳燕

3、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结题报告斌钧沁他赞暂稚铂眠棺彻宁虽烂架信蚕瘫怨停燥俺湖莆犀狗压情灸获壕珊延扑挑范盏使菇歪调浅乐祈赠性烛乌锋惧垃熙政稼强摩少塘退一卒砰侈骇楼承筑海夺呵葫肛羚悦肚渝莹芜渠泻投对耿摧结伐匪挨霹嚼熙豫读审官涟隐摔线厩筛巴革湃蹭窜饰娘极旷慷梨梗烦消贵区诵邮牙写醒庙呐吗袜凰扒鸦钩柿瑟路变息煮互巢吏荷碾跳怪钱约寿杠仕沏狈侮忍羽慷斤柞办黍射姻甚形韭宿枯摄尧舒饭逼堵熄笺婆朱叙噎球撰匆舵毅富场爹嗣侍图村份匣酥须忆离围堆干末遥戎耿堤杜澜胃仗汪被尤聊锹汾腐菇息野钡贬撩忍极靶碘卫康杆欠拄蜒孩丢蔫块烈衙蜒宣参洁滦旷哉衅齐巩银促嫉呛疵憾芒库受断高中英语听说读写形成性评价建模课题实验过程探讨 江

4、门一中 余顺安【摘要】高中英语听说读写的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新课标的两个评价之一,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形成能力,鉴于目前还缺乏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式,我们为此作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评价建模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一、课题的提出1.1 背景目前,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评价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终结性评价,这一评价体系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二是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学生在平时学习的阶段过程中的学习成长行为、表现等作出评价。因为目前在形成性评价中还没有建立英语学科的具体的标准,或者说,还缺乏一个具体的操作规程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及参与情况加以有效地监控

5、。在实践中,第一种评价好操作,我们只根据学生的多次考试和测验成绩的比例相加即可,而第二种评价,老师们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他们的平时印象而打分,这种做法有悖于新课标的目标。然而,新课标提出的这两种评价模式,它是规范着教学的过程和目标,而第二种评价恰恰是新课标区别于旧课标的核心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却在强化,甚至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上了,把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把握和鼓励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全面发展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多年来,我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遵循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6、,比较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可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虽然,我们努力在实现着新课标的目标,但由于旧的习惯使然和我们在教学中确实发现学时的不足和高考的压力,于是,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依然是拿着新教材用的旧方法,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关注有所减少,甚至被忽略了。究其原因,不是我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语言能力,而是我们还缺乏一个细化的、有可操作性形成性评价标准。有鉴于此,一个研究如何评价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想法在我校教导处、英语科组中被提出。正赶上省教研室也有想法,要建立一种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二者不谋而合,关于高中英语评价建模的课题就应运而生了。 1.1.2 意义首先,这一

7、评价模式的建立必将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因为它能解决教学中不好把握或完全被忽略的问题,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这一模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同样也会给教师带来促进作用,因为它能正确反映教学质量,以便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形成性评价模式的将会推动高考实行“学业水平测试”的进程,并为新一轮“示范性高中评估”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标准。二、课题的理论依据2.1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

8、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其着眼点放在过程评价上;2.2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顾名思义,它是事后进行的评价,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2.2.3 建模: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的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证实,即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

9、践发展。基本构成要素: 该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 该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 实施该模式的条件,如对师生的要求、方式、方法、手段、设备、材料等; 该模式的操作程序; 对该模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是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应用,其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设计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程度等不易量化的品质进行评价,作为具有局限性的终结性评价的重要补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我们以高一和高二年级共十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以NSEFC第三模块为第一阶段的实验内容,经过修改后,以第四、五、六模块为第二阶段的正式试

10、行内容。实验在2007-2008第(二)学期和2008-2009第(一)学期进行,然后预计在2009年1月进行结题。四、课题研究的方法4.1 文献资料法:课题组的成员尽可能阅读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4.2 研究法: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调整研究的策略;4.3 总结法:鼓励参与教师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五、课题研究的步骤5.1 实施要求:确定多样性的评价机制5.1.1 评价目标多元化:高中英语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11、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相对于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它不再以甄别和选拔,而以促进、提高和发展为目标,这种评价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表现为对象,因此其量化难度和操作性决定了实施前需要细致斟酌和设计;5.1.2 评价手段多样化:考试成绩可以量化,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程度,还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是不易量化的品质,因此单一的、一次性的测试方式已经难以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形成性评价在手段上要求我们采取多次评价、双向和多项评价、等级定性评价、描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5.1.3 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目

12、标和手段的多样性,决定了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向的教师评价,而应该让学生、小组、甚至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2 实施方案形成性评价的量化和操作性难度要求我们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细致地设计教学活动。在这点上,我们以广东省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模块评价的标准作为指导性纲领,在这基础上细化和具体化,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初步设想模式。具体活动设计的要求如下:1. 按各年级不同模块分组,先在高一组实验(高二、高三加入其中),试行后在各年级全面展开2. 小组以模块的某一单元为例,作为“评价单元”,把单元划分为不同部分设计活动,包

13、括warming-up, pre-reading and reading, listening , writing,每部分由名老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一位老师课堂展示,参加的各年级英语教师共19人,高一共十个班约600 3.名学生参加。3. 每部分的活动设计要求: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常态课堂”为对象设计活动,体现“学生为主体”,便于把学生活动过程的表现、态度与参与度“量规化”活动形式:形式不限,要求体现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合作性学习”的原则,针对评价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分步骤,可采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等, 也可采用“过程性测试”(省教

14、研员黄自成老师在指导会议上提到,测试可分为“预习性测试、过程性测试和达标性测试”);活动评价:方式多样,根据活动形式采取不同评价方式,可用区别于终结性评价的表格或小测,但要求做到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侧重于非教师评价;做好活动记录和原始材料收集,课题组成员在本学期内各完成一篇论文;活动课展示(月)。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6.1 各小组第一阶段的评价修改(2008年4月-5月)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我们把原来“评价单元”的四个部分进行了重新划分,大致可分为warming-up, pre-reading and reading, speaking, l

15、istening,writing五大部分。因考虑到Using language中的文章也属于阅读课型,教师只需要对Pre-reading & reading的教学目的和评价量表稍作修改即可使用,我们最后决定在实验的过程中把其省去。在第一阶段的评价设计中,我们以人教版第三模块的第五单元Canada为评价单元,按照不同小组的不同课型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量表,通过公开课向全体教师展示,并且进行录像和课后小组讨论研究,再进行修改。6.2 各小组第二阶段的评价设计(2008年6月-2009年1月)经过一个月的课例展示和量表修改,我们从6月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试行阶段,试行的内容包括第四、五、六3个模块。经过修改后,所有量表都是从个人评价、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几方面进行设计的,并侧重于非教师评价,最后计算出 4.平均分值。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我们要求学生在填写量表之前先如实填写一些关于其课堂表现的信息,例如:所在小组的排名和得分(课堂活动基本都以小组活动为主),个人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