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21802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认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认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认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认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认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认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认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主备人:陆佳佳,使用人:商丹青、张婷、吴燕第三单元 认数一、教材分析: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

2、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

3、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

4、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习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

5、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习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习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

6、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提供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整理发展学生的

7、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习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

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9、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习,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要尊重学生的

10、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春游时选择车辆(P42)。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

11、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习作些铺垫。教材在P30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习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

12、在三个方面: 判断一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P37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近90,问97接近90还是100?93呢?P42问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这样的练习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组织猜数游戏。P26猜兔子有几十只,P43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13、 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 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

14、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口算,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能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学习简单口算和比较数的大小。四、课时划分:(11课时) 认识几十几 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时练习五 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 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 1课时练习六 1课时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几十几教学内容:教材P2123例题、想想做做16教学目标: 1会数几十几,会读会写几十几。理解数位,理解数的含义,初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2练习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读数,了解数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动手操作,相互合作交流,发展数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会数会读会写几十几,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数。教学难点:几十九添上一是多少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1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319和21中间一个数是( )413里面有( )个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