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21394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xiti(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习题第一篇 工程材料第一章 金属力学性能与结构、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那些内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主要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等。、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那些性能?1、弹性强度(弹性极限)2、屈服强度(屈服极限)3、抗拉强度(强度极限)4、伸长率 5、断面收缩率、 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含义:b、s、0.2、-1、HBS、HBW、HBC。b抗拉强度:指材料抗拉伸时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s屈服强度:指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0.2:条件屈服强度。-1疲劳强度:材料经交变应力无数次循环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为材

2、料的疲劳强度。 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增长量L与原长L。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横截面积的改变量与原始横截积之比。HBS:用淬火钢球测量的布氏硬。HBW:用硬质合金球测量的布氏硬。HBC:使用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试验的压头测量的洛氏硬度。、 什么叫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 什么叫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材料经交变应力无数次循环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 有一紧固螺栓使用后发现有塑性变形,试分析材料的哪些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s屈服强度、 用含碳量0.45%的碳钢制造一种轴,零件图要求热处理后硬度达到220HBS250HBS,实际热

3、处理后测得硬度为22HRC,是否符合要求?、 选择下列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1)调质钢;(2)手用钢锯条;(3)硬质合金刀片;(4)非铁金属;(5)铸铁件(1)调质钢HRC;(2)手用钢锯条HRA;(3)硬质合金刀片HRA;(4)非铁金属HRB、HBS;(5)铸铁件HRS、 下列硬度标注方法是否正确?如何改正?(1)HBS210HBS240;(2)450HBS480HBS;(3)180HRC210HRC;(4)HRC20HRC25;(5)HBW150HBW200(1)210HBS240HBS;(2)450HBS480HBS;(3)180HBS210HBS;(4) 20HRC25HRC;(5)

4、150HBS200HBS、 断裂韧度与其他常规力学性能指标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断裂韧度是衡量材料中存在缺陷时的力学性能指标,而其他常规力学性能指标是将材料内部看成处处均匀时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 比较铁、铜、镁三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晶格结构,你认为金属的力学性能与金属的微观结构有什么关系?铁为体心立方晶格,塑性较好;铜为面心立方晶格,塑性最好;镁为密排六方晶格,较脆。金属的力学性能与金属的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晶格类型不同、原子大小和原子间距不同,其性能不同。、 试述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的原理,并说明它们的区别。细晶强化:利用细化晶粒的方法来提高合金强度、硬度。固溶强化: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

5、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试比较、区别下列名词:金属与合金;晶粒与晶胞;单晶体与多晶体。金属是所有金属材料的总称,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而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新金属材料,是金属的一种类型。晶粒是互相接触而外形不规则的晶体。晶胞是晶格中能够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单晶体:在晶体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的晶体。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晶体内晶格位向不相同的晶体)。、 分析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异同之处。点缺陷:以某个点为中心、在它的周围造成原子排列不规则,产生晶格畸变相的晶体缺陷。线缺陷:晶体中某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

6、律的错排现象。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 相同之处:导致金属变形,互相作用,使位错 的阻力增大,从而使金属强度提高。、 合金的结构和纯金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合金的力学性能为什么优于纯金属?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性质的新金属材料。合金元素在金属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 、机械混合物,起到固溶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等强化作用。第二章 铁碳合金、 什么是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说明它们的符号及性能特点。铁素体:碳原子固溶到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常用“F”或“”表示。特点:、含碳量很小,其力学性能与纯铁极为相近。、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铁

7、素体在770以下具有磁 。奥氏体:碳溶于面心立方晶格的-Fe 比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 “”表示。特点:、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良好的韧性,低的塑性形变抗力。、易于高温锻压成型。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分子式是Fe3C。特点:、渗碳体的力学性能特点是硬度高(800HBS)。、而塑性、冲击韧度几乎等于零。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均匀分布的两相机械混合物。代号为“P”。特点:、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塑性和足够的韧性。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呈均匀分布的机械混合物。也称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特点:、硬度高。、塑性很差。、 绘出简化后的Fe-Fe3C

8、相图,指出图中S、C、E、G、GS、SE、ESF、PSK各点、线、面的意义,并标出各相区组成物。S:共析点;C:共晶点;E:碳在-Fe(A)中最大溶解度,钢与铁分界点;G: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GS(A3线):含碳量小于0.77%的奥氏体开始析出铁素体的温度线;SE(Acm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 ESKF :Fe3C+A双相区;PSK线(A1):共析线。、 简述Fe-Fe3C相图中共晶反应、共析反应,写出反应式,注出含碳量及温度。共晶反应:含碳量为4.3%的莱氏体温度下降到1148时,同时结晶出含碳量为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共析反应:含碳量为0.77%的奥氏体温度下降到727时

9、,同时析出含碳量为0.0218%的铁素体和渗碳体。、 分别分析含碳量为0.4%、0.77%、1.2%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到室温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根据Fe-Fe3C相图计算:(1)室温下,含碳0.45%、1.2%的钢中相对重量及组织成物的相对重量。(2)上述两种钢种的大致硬度及抗拉强度。P0.45/0.77*100%=58% F=1-58%=42% HBS=80*0.42+240*0.58=173 b=174*3.6=623Mpa 设P为相对含量x,Fe3C的相对含量为x。x*0.77%+(1-x)*6.67%=1.2% x=92.7% 1-92.7%=7.3% HBS=240*0.927

10、+800*0.073=280.88 b=280.88*3.6=1011.2MPa 、 根据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1)含碳量1%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2)在室温下,含碳量0.7%的钢比含碳量1.2%的钢的塑性好。(3)钢铆钉一般用含碳量较低的钢制成。(4)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10001250)进行热轧或锻造。(1)含碳量1%的钢其室温时由P和Fe3C组成,含碳量0.5%的钢其室温时由P和F组成,而Fe3C比F硬度高,所以含碳量1%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2)含碳量0.7%的钢由P和F组成,含碳量1.2%的钢由P和Fe3C组成,而F 比Fe3C塑性好。(3)根据钢

11、铆钉的工作条件,其需要塑性好,变形抗力小,所以一般用含碳量较低的钢制成。(4)因为钢在10001250高温时,其组织为单相A,而A塑性好,变形抗力小,容易成型,所以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10001250)进行热轧或锻造。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1、 什么是热处理?并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钢的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在一定的介质中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2、 解释下列符号的含义:Ac1、Ac3、Accm、Ar1、Ar3、Arcm。Al、A3、Acm是碳钢在极其缓慢地加热或冷却时的组织转变温度,因此Al、A3、Acm点都是组织平衡临界点。Ac1、Ac3、Acc

12、m线为实际冷却时各临界点。Ar1、Ar3、Arcm线为实际加热时各临界点。3、 说明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几个步骤。、奥氏体晶核形成;、奥氏体晶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A均匀化。4、 说明C曲线中各区域的组织及性能。在C曲线中温度从A1550 之间为珠光体转变,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T),综合力学性能较好;550 Ms为贝氏体转变,下贝氏体铁素体针较细,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且位于铁素体内。其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良好的韧性和塑性;MsMf之间为马氏体转变1高碳马氏体(Wc1.0%) 一般呈针状,高硬度高脆性。低碳马氏体(Wc0.2%)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

13、的塑性韧性。5、 什么叫马氏体?马氏体有何特点?马氏体“M”: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组织。6、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有哪几种方式?退火的主要目的:(1) 降低钢的硬度,使其易于切削加工;(2)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以使其易于切削和冷变形加工;3)消除钢中的组织缺陷,为热锻、热轧或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4)消除前一工序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以防变形或开裂。退火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7、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选择退火及正火?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件

14、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经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丁艺。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过冷度稍大。因此,正火组织较细,强度、硬度较高,一般为索氏体组织。退火及正火的选择:(1) 从切削加工性方面考虑,低碳钢用正火提高硬度,而高碳钢用退火降低硬度。(2)从使用性能上考虑,如对零件性能要求不高,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当零件形状复杂、厚薄不均时,采用退火;对于中、低碳钢,正火比退火有较好的力学性能。(3)从经济上考虑,正火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能耗少,故在可能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正火处理。8、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温度如何选择?为什么?淬火的目的:获得马氏体为主的不

15、稳定组织,以得到表面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对于亚共析钢,适宜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以上3050,以获得细小的马氏体。淬火温度过高,则将获得粗大马氏体组织,同时引起钢件较严重的变形;淬火温度太低,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造成钢件的硬度不足,强度不高。对于过共析钢,适宜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1以上3050 ,以获得均匀细小马氏休和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加热温度太高,一方面会因为大量渗碳体溶入奥氏体,使其含碳量增加,Ms降低,淬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另方面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的马氏体针粗大,使钢的脆性增加。9、 常用淬火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其特点及应用。1)单液淬火:特点,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但也易产生淬火缺陷。 2)双液淬火:将工件先投入一种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使工件在高温区的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奥氏体不分解;而在低冷区将工件马上转入另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使其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