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基本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21269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旦角基本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剧旦角基本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剧旦角基本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剧旦角基本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剧旦角基本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京剧旦角基本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旦角基本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兰花指【兰花指】为京剧旦角最基本的指法。古时有书云【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 柔、白、瘦一一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一 到如下标准 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虽然看似简单,但 是如何能把兰花指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解析一下咱们做兰花 指的具体步骤。方法五指放松,自然分开,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拇指保持直立,压于中 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整体线条 要求流畅,不僵硬2兰花掌兰花掌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如何将兰花掌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学习一下兰花掌的动作要领。方法手掌放松

2、,五指自然分开。手指保持直立,中指拇指向手心慢慢相互靠拢。大拇 指指腹压靠在中指第三指腹内侧。各个手指按照图示顺序错开,轻轻向后翘起。 兰花掌要求手型流畅自然,柔美不僵硬。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9-18 20:38:12)转载标签:娱乐文化收藏 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间。旦角手势种类兰花指: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旦角指时,食指用力翘起,大、 中指形圆型,无名指弯曲,指尖靠中指中节,小指弯曲靠近无名指中节。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势:天地口月夜,风云雷雨雪。山水石鱼浪,草木鸟花香。你我来去转,不开关避眠。美蓉眼胸膀,皮眉口心拳。茶

3、酒饭筷碗,哭笑羞怒酸。云手:行当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齐眉,武生齐口,小生齐胸,旦角齐乳,丑行 齐肚。表演程式:(四功五法)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四功:唱念 做 打,由唱到打是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俗语曰,“千斤念白四两唱”。为此 在念、做要下苦功夫。五法:手;眼;身;法;步。表演要领: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左比右。舞台站的动作,不能出角棱,必须要圆形,不 可直来直去。所以,才有“挖门”的基本动作。舞台口常用的指法:摊手:两胳肘下垂做摊手状,手心向外指尖向下。单运手:手心向下,右手指尖朝上,直对面部,再由左方往下绕到上边斜着指出。手要比眉 略高,另一只手插腰或背后。双运指:手心朝下,两手相距

4、约30毫米,均斜着向后往下绕在指出,前手比眉稍高,后手 比眉稍矮,左右均可单前指:与单运指相同,但要与肩齐。双指与双运指相同。怒指:怒某人而指,其指法与运指一样,只是手指稍矮些,指时要有力,如当面指人,则面 指其面。旦角指时手心朝下,手与鼻略高一点。在怒指时手须往下斜。表情:演员通过眼神面部肌肉的变化表现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即:情、忧、思、喜、怒、 悲、恐、惊。眼神:看、照、眺、瞪、媚、瞟、转、斗八种。剧中人物的指法大约不到三十种类,水袖的动作约有二十几种。水袖种类:佛袖:基本功,将水袖靠大腿前一展,随即往旁一抖,左右均可。表示整衣掸尘之意。双抖 两抖,多在出场亮相(整冠、整髯、摸鬓等动作)。

5、投袖:又名摔袖。两袖齐往旁摔去(左右均可也可单摔,表示生气发怒)。掸袖:(撩袖)先将胳肘往回一转,将袖横着往外掸去,要低一点,不能过胸部,左右均可。 表示人要离开的意思。荡袖:两袖同时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数次不定。表示着急没有注意时。掷袖:(扔袖)先仍右袖,再扔左袖,将袖一抓再往前直扔,表示无可奈何之意。掩袖:将袖抬脸部,前手往里弯,胳肘要圆形遮脸,后退一步再将袖往下,眼往外看重复三 次,表示又想看又害羞(多用旦角)。摆袖:右手扯着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复摆动,次数不定。表示飘洒自如(多用旦角)。扬袖:举袖手往上抬,将袖头往里一抖搭于手腕际,眼往远看,左右均可。表示剧中人远看

6、或叫锣鼓。双扬袖,双手动作,表示高兴。捧袖:两袖往里一翻搭于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后摇动三次,表示哀求或诉说事情。化妆:旦角化妆为主:分清水扮,俊扮之分。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俊扮:着力表现人物面貌端庄俊秀。旦角讲究“三白”,并有浓淡之分。清水脸:表示境遇悲惨,生活贫困枯槁衰道之极,愤怒悲伤。一般的不拍粉,不涂红,只用 黑色描眉勾眼或用小白粉在额头、眼角、鼻翼等处。如“秦香莲、张五娘”之类人物。清油脸:表现极度惶恐或弥留之际。表示心病狂,垂死行凶或是指报仇雪耻,手刃仇敌的人 物。用黑色描眉勾眼再涂上一层清油(香树油)。如红梅阁中李慧娘大劈棺的田氏 均如此扮装。旦角的头面大致有三种:1.银泡头

7、面,2.点翠头面,3.水钻头面。旦角头面大致分:大顶、片子(大、小僭)、短片子、大鬟(贫困妇女梳青云头等)耷拉穗旦角鞋:一般分为三种(常见常用)。彩鞋、旗鞋、战靴。步法:(共四种)旗鞋步:左脚勾脚尖,直迈一步,同时摆动右臂,左脚满脚落地。右脚稍掂起,随即右脚勾 脚尖,直迈一步摆左臂,动作中立腰、平视、头不晃,两脚交替直迈前行。花梆子步:双脚抬起,脚掌着地,左向右做横向移动,也可向前也可向后。云步:双脚并拢,先脚跟分开,脚尖相对脚尖再分开足跟相对,连续反复,使身体向左右横 向移动。向左时,右脚为着力点,向右时,左脚为着力点。老步:两腿间距离与肩宽等,双膝微曲,脚尖稍外,背稍弓,胸内含,脚跟掂起,

8、在抬脚掌, 向前迈步,两脚落地,迈左脚时晃右臂,晃左臂时迈右脚。再有就是跑圆场。步法要小,腰 直而不晃动,双目平视直看,左臂手背放在腰部,右臂向外平直,手掌心向外(兰花指)与 膀平直。平时练功时的步法是:先左脚尖抬起后落在右脚心部,再抬足跟,这样左右脚反复 地走(口诀是,脚尖脚跟左右行;脚着地时是,脚跟脚尖脚后跟)。孙毓敏老师讲:旦角在剧中的叫头1、呼叫式的叫头:如:“玉堂春会审”时,刘大人对苏三喊“掌嘴”时,苏三又怕又急地惊呼 “哎呀!大人哪”,这个叫头的尾声由弱变强,最后甩出加以夸张。第二次念时“哎呀!大 人哪”就应变化了,改成低平声的哀告。2、喊叫式的叫头:如苏三在监中唱“反二黄”前的叫

9、头“天哪!天苏三今日”, 这是悲喜交加感叹,又起着叫板的做用。3、提醒式叫头:如十三妹剧中何玉佩看到刘公子时念“且住!看后面来了一公子”,这种“哎 呀!且住! ”的叫头与生活中“哎呀!别忙,慢着些”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水袖时的叫头应 把水袖由里向外翻搭在腕上。舞台形象图(位置图)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京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格局一逢上必下二逢左必右逢前必后演员出场三步、五步、七步九龙口亮相。(根据舞台的大小)表演要领: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无戏不服人。这三句话是老表演艺术家在中国大戏院后台对艺术家张世林说的话(马六成老先生)。戏就 是人物,只要把人物立起来,才有艺术上的说服力。离开人物也就没有戏了,也就没有艺术 的说服力。戏剧舞台演员的动作是圆形的,不能有角有棱。谭鑫培老先生说:“扮谁要像谁,那才叫唱 戏”。梅先生对丁至云说:“含蓄的美,要做到戏外有戏,戏外生情”。杨慕兰说:“一个 演员必须虚心倾听观众的评论,不断改进才能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