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21242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丘市石堆镇孟戈小学孙业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2. 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3.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教育。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2.披文入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感情地吟诵课文。教学难点入情入境地走进村居,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农家生活的祥和安宁。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本课的的生

2、字: (2)比一比,再组词。媪( ) 莲( ) b( ) 剥温( ) 链( ) bo( )(3)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吴音: 相媚好: 无赖: 卧剥: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想一想: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三、积累资料我先行1.了解词的特点,收集几个词牌名写下来。 2.收集辛弃疾的资料,读读他的生平。 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农村的风景不是很熟悉,可能从没有觉得乡村风景是美的。因此,本文的教学主要通过带领学生诵读感悟辛弃疾笔下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感悟身边的美。这是学生正式学习的第一首词,

3、因此,初步了解词,感知词韵美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要点。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课前谈话:同学们,节假日,有没有到乡下玩过呀?乡下的农村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农村里还能听到什么?(家禽的叫声),能学一学吗?师:阡陌交错、田舍相映、竹木扶疏、鸡犬相闻。农村的田园风光,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写了这样一首词。想了解吗?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一、激趣导入1.辛弃疾所写的题目叫(板书)村居(指读题目)。看到村居,会让人不由得想到哪首古诗?会背吗?2. 背得真熟练!(出示古诗)这首诗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村居有什么不一样?【预设1】题目。(板书)清平乐,是词牌名,一种吟唱的曲调,

4、所以,这个字读yue。指读课题。【预设2】句式。词,每行字数不一样,有长有短,也叫长短句。【预设3】词,分成两段。准确地说,分为两阕,上面一部分叫上阕,下面一部分叫-下阕。(敲击屏显)3.指着大屏幕。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旧知引新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自然地导入课题。把发现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从而感知词的特点。】二、初读古诗(一)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学会词中的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二)简述目标:学习词,首先要读通、读顺、读准。(三)检测预习1.生字正音课前都预习过了,这首词中有三个生字,(点击出示翁、锄、莲)。 在读的时候要注

5、意点什么?【“翁”是后鼻音(weng),老翁、渔翁、(柳宗元笔下的)孤舟蓑笠翁。】跟“翁”相连的这个字谁会读?咱们记住这个词,一起读。看图(点击出示翁媪头像图),你理解翁媪的意思了吗?(这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我们从他们的外貌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小结:利用插图,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辨析多音字留意了吗?这首词中还有多音字呢?“剥”,这儿读,这是一个动作,你会做吗?哎,像这样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就叫-,生活中我们会剥花生,剥-。把“剥”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3.整体读词现在,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词读一读。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注意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设计意图:正音,扫

6、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大致体会词的韵律、节奏,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三、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2学习目标2: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二)感悟景之美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村居,感悟辛弃疾笔下独特的田园生活。(视频或课件中有流水声、鸡犬相吠、荷花,音乐渐渐低下去。)(1)整体感知:你看到了怎样的乡村景色?(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春风和煦,矮小的茅屋前,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阳光明媚,照得小溪波光粼粼,溪旁的小草也越发绿意盎然。在这里,辛弃疾只用了9个字,就展开了如此美妙的乡村画卷,谁来读一读。(4)读有韵味:古人读诗诵词都讲究抑扬顿挫,示范读加手势,声音拉长。还有谁想读

7、?读得抑扬顿挫,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板:景美)景色可真美呀!【设计意图:追求诗词学习的人文性和个性化,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意象,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受到美的熏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感悟人之和1.提示任务:任务提示:圈一圈:词中写了哪些人?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在旁边写写批注。过渡:这样一幅美丽迷人的乡村景致图,怎能少得了人呢?默读整首词,圈一圈,想一想,词中写了哪些人?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在旁边写写批注。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我们一起来交流,词中写了哪些人?(PPT圈出翁媪、大儿、中儿、小儿。)【预设1】翁媪(1) 交流感受,走近翁媪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指名说。还

8、有谁也对翁媪印象深刻的?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2)融入情境,想象练说自由练说就在这暖暖的夏日午后、在这低矮的茅屋前面,老两口就这么坐着,笑着,喝喝酒、聊聊天,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屏幕出示)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老伴呀 ,( );老奶奶听了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在位置上先练练,也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提升其实,他们是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用普通话交谈的,他们是用-,(变色:吴音)对于吴音你有哪些了解。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和江西、南通部分地区都说吴音,我们这儿说的就是吴音,你们能用我们的方言来说一说吗?(老奶奶:老它簿;老爷爷,老头子)看着眼前这美好幸福的画面

9、,不由得让老师想起了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3)情趣共生,动情吟诵同学们,一辈子相知相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谁来读。喝喝小酒、唠唠家常,多亲热呀,这就是词中的-(变色:相媚好)我们一起笑盈盈地把这种幸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预设2】三儿 (1)师生对话,体会大儿的辛勤劳作如果你就是大儿,我想问问你。师:大儿啊,大热天的你还在锄豆,快回家休息吧?师:多懂事的孩子啊!家里其他人呢?评价:看来你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是顶梁柱啊!就请你来读读大儿的这个词句。

10、(2)放飞想象,描摹中儿的神态动作大儿锄豆,二儿织笼,真是“村庄儿女各当家。”(3)品词析句,感受小儿的烂漫情趣体会“无赖”背后的喜爱(可爱)文中哪个词给你这样的感受?说说你对“无赖”的理解。在生活中,当我们调皮捣蛋时,爸爸妈妈也许会叫你(小捣蛋、小鬼)这些词啊看似批评你,其实包含了无限的喜爱。感受“卧”背后的恣意我们一起看图,你看小儿是什么样的姿势呢?画面中的小儿是俯卧,累了他会打个滚儿,还会怎样卧呢?侧卧、仰卧、横卧,想怎么卧就怎么卧,那感觉真是舒服极了。喜欢小儿吗?谁来读读?(4)教师小结,提升人和的内在意蕴翁媪相媚,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看来,这村居不仅景美,而且板书:人和。【

11、设计意图:此处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言到象,再到意,知文对事,从词所描写的人和事的画面,触及人物内心的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深刻地理解文本。】四、拓展延伸(一)出示目标3学习目标3:走进村居,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1.交流感受:这样的村居有如画的风景,有美好的劳作,有温馨的相媚,还有和谐的家庭,用心读读整首词,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此时你的感受。2.相机板书好、美、乐、幸福、美满,所有的这一切,辛弃疾就用一个字把它们都融合在一起了,那就是-板书“醉”3.溯源求本:谁醉了?为什么而醉?【预设1】词中人物翁媪为何而醉?老两口“醉”在儿子的勤劳里,醉在子女的孝顺里,醉在小儿的天真活泼里,醉在

12、这恬静的风景里。【预设2】学生自我你们醉了吗?为什么?一醉风景优美,二醉夫妻恩爱,三醉儿子勤劳,四醉小儿无赖。【预设3】词人田园风光让人陶醉、天伦之乐让人陶醉、丰衣足食让人陶醉。那词人辛弃疾呢?他又为何而醉呢?相信大家阅读这段文字后就会豁然开朗了!征战沙场二十多年,40多岁的辛弃疾来到这儿,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会想些什么呢?词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渴望生活幸福安宁。他不仅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更因安宁和平的田园生活而醉!是啊,村居叫人 “沉醉不知归路”! 【设计意图:1.“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体会词人寄托其中的情感,对于诗歌的理解由表面而深入。2.扩充阅读容量,扩

13、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广度。要起到的效果是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二)低吟浅唱1.指名配乐吟诵。过渡:望着眼前这令人陶醉的一切,他不禁吟诵起来(指名吟诵)这也是天下所有人心向往之的境界,让我们一起吟诵起来,增加点难度,不看大屏幕,试着背背。老师来起个头。2.师生沉醉吟唱。同学们已经知道, “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它代表一种可以吟唱的曲调。虽然词牌清平乐已年久失传,但是我们大家依然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还原词的魅力。(点击音乐)咱们就唱起来吧。【设计意图:吟诵是对诗词的整体感知、深入体会及把玩品味。吟唱是在此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在低吟浅唱间,古典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声律美,情感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吟唱也可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契合的教学方法。】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沉醉了一回!词,真是一种精巧美好的文学,它有一种魅力,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好词,千百年后仍然能使我们为之感动、陶醉!六、检测完善默写整首词,写在先学提纲反面的田字格里。写的时候注意书写的格式,题目写在第一行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