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21161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0分)1、若x2=6x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是 ( )A、1,6,2 B、1,6,2 C、1,6,2 D、6, 1, 22、现有一个测试距离为5m的视力表(如图),根据这个视力表,小华想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的视力表,则图中的的值为( )A B C D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的比为( )ABCDO第16题图A.116 B.161 C.12 D.214.如果ABC中,sinA=cosB=,则下列最确切的结论是( )A. ABC是直角三角形 B. ABC是等腰三角

2、形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 ABC是锐角三角形5、如图,在RtABC中,ACB=90,BC=1,AB=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inA= B.tanA= C.cosB= D.tanB= 6如图所示3:ABC中,DEBC,AD=5,BD=10,AE=3,则CE的值为 ( ) A.9 B.6 C.3 D.47、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3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A)24 (B)24或 (C)48 (D)8、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平行四边形ABCD,使点B、C在x轴上,点D在y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3、( )A.1 B.3 C.6 D.129、已知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则方程(a + b)x2 + 2cx + (a+ b)0的根的情况是( )A没有实数根B可能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2,将其折叠,使AB边落在对角线AC上,得到折痕AE,则点E到点B的距离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 已知x = 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 + kx -1 = 0的一个根,则实数k的值是 。 12、若(abc0),则= 。13、计算:sin30tan45cos30tan30 。

4、14、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 15、已知,则的值为 。16、如下图,的周长为12cm,则的周长是 cm. 第14题17.如下图,已知ABC的面积是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_(结果保留根号).第17题 第19题18、已知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在 轴的负半轴上,且(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 。19如下左图, “L”形纸片由六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过A点切一刀,刀痕是线段EF.若阴影部分面积是纸片面积的一半,则EF的长为

5、_ _.20.如下右图,正方形A1B1P1P2的顶点P1、P2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顶点A1、B1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2P3A2B2,顶点P3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顶点A3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3的坐标为 _ _ 第20题三、解答题(60分)21、(10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3)x+k2-4k-1=0 (1)若这个方程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若这个方程有一个根为1,求k的值。22. (10分)如图,在68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和ABC位

6、似,且位似比为12;(2)连接(1)中的AA,求四边形AAC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 _A_B_C_O23. (10分)今年“五一”假期,某数学活动小组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他们从山脚下A点出发沿斜坡AB到达B点,再从B点沿斜坡BC到达山顶C点,路线如图所示.斜坡AB的长为1040米,斜坡BC的长为400米,在C点测得B点的俯角为30,.已知A点海拔191米,C点海拔791米.(1)求B点的海拔;(2)求斜坡AB的坡度 24、(8分)据媒体报道,我国xx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5000万人次,xx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万人次,若xx年、xx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1

7、)求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2)如果xx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计算xx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多少万人次? 25. (10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 E=45,A=60,AC=5,试求CD的长 26、( 12分)如图(1)所示:等边ABC中,线段AD为其内角平分线,过D点的直线B1C1AC于C1交AB的延长线于B1.(1)请你探究:, ,是否成立? (2)请你继续探究:若ABC为任意三角形,线段AD为其内角平分线,请问一定成立吗?并证明你的判断.ABCC11B1D图(1)(3)如图(2)所示RtABC中,AB

8、C=90,AC=8, E为AB上一点且AE=5,CE交其内角角平分线AD与F.试求的值.AEFBCD图(2)九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一、1、C;2、D;3、C;4、C;5、D;6、B;7、B;8、C;9、A;10、C;二、11、-1;12、;13、;14、105;15、2;16、4;17、;18、;19、;20、;三、21、(1)=0,k5.(2),即:,22、(1)作图(略);(2)AC=,AC=,四边形AACC的周长=2+2+=4+23、(1)过点B作BDAM垂足为D,过点C作CEAM垂足为E,过点B作BFCE交CE于F, CF=200米,CE=791m, 791-200=591m,

9、即B的海拔为591m。 (2)FE=791-200-191=400m,BD=400m,由勾股定理得:AD=960m,i=24、(1)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500(1+x)2=7200,解得:x=20(2) 7200(1+20)=8640. 答:略25、解:过点B作BMFC垂足为M,BM=,而EDM=45,所以MD=tan30=,MC=,CD=-.26、(1)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又AD为其内角平分线,BD=DCBAD=DAC=30,B1C1AC,在RtAC1B1中,C1AB1=60,则B1=30,AB1 =2AC1同理,在RtAC1D中,AD=2C1D,又B1AD=B=30,AD=DB1(2)结论仍然成立。过点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即可证得: EBDACD,又BE=AB,(3)如图,连接ED,AD为ABC内角平分线,即:,又BE=AB-AE=,BDEBCA,DEB=CAB,DEFAC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