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20906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单元整合提升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单元整合提升一、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的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封建性质;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结束凭借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

2、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经济力量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针对训练1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书中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外洋航运吨位的83.3%

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铁路总里程的90.7%。”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B帝国主义各国把中国作为投资场所C中国重工业殖民地化趋势加强D国民政府吸引外资取得巨大成功解析:材料反映出帝国主义对中国部分重工业和运输业的控制,不能反映出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也无法推测帝国主义各国都对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中国部分重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殖民地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C二、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

4、”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

5、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针对训练2(2017南京、盐城模拟)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

6、的。2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训练3(2016濮阳质检)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6.54%5.72%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

7、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解析:材料反映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在降低,这有利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答案:B二、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比较项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

8、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先是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针对训练4(2016怀化模拟)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护洋务

9、派的垄断利益C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解析:材料中“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规定,表明李鸿章希望借助西方的知识产权意识,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故B项正确。答案:B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真

10、题展示(2015四川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题干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重八字、命书”说明他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同时也说明当时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

11、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答案:B备考指导1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小中见大”,包括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等。2明确我国历史上的主要社会问题及世界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分析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例如:(1)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问题。(2)动乱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3)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3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要突出如何借鉴或吸取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

12、败教训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1洋务运动的指导机关总理衙门。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作为应付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余人。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八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

13、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总理衙门实质上是凌驾于六部之上的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2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1936年以后,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

14、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政权的垄断力量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3“实业救国”。(1)由来。“实业”一词据说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随着“实业”一词开始流行,其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2)评价。它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意

15、味着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该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实业救国”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行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运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他们乐于投资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然,“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包含着企业利润的刺激,也含有幻想的成分。4买办。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之商人通常外语能力强,一方面可作为欧美商人与中国商人的翻译,也可处理欧美国家商界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除此之外,这种类型商人还可自营商铺,因此致富者颇众。5改定新约运动。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