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20846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表明A. 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制度B. 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D.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废嫡而立庶”反映了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不是分封制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宗法制已经瓦解,故B错误;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说明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

2、立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角度入手,得出天子干涉诸侯王废立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注:家产多之意),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这主要体现了A. 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B. 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C. 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D. 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B【解析】材料“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反映了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是稳固生产,控制人民,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藏富于民的思想,故A错

3、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宣扬安土重迁,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者重农的目的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元之

4、际市井小说、话本的形成,体现了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需要,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是为小说是为平话”,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圩田的兴起最早开始于南朝,唐代范围扩大。圩田是化湖为田,把堤岸伸入水中,抽掉堤内的水造成田。圩田的大量出现A. 促进了北方农业的发展B. 有利于玉米和甘薯种植C. 巩固了南方的经济地位D. 反映了人地矛盾的缓和【答案】C【解

5、析】圩田是化湖为田,这样做法保证了南方耕种土地面积,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C正确;圩田主要出现于南方水乡,不利于种植玉米和甘薯,故A和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对于土地和大自然利用改造,不是人地矛盾突出,D错误。5.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索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A.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由于为洋布充斥市场导致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6、出农产品商品化信息,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信息,B错误;棉纺织业是衰败,不是转型,D错误。6.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 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 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答案】A【解析】“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说明义和团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A正确;材料没有

7、说明义和团对于外来文明的否定,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义和团精神,C错误;武器落后只是作为一个论证,D错误。7.观察分析下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 三大政策B. 反帝反封C. 社会革命D. 以俄为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共同目标,故选B;其他选项并非交集,排除。8.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这篇讲话A.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B. 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C. 主张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D. 认为我国处于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主要为了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故选C;市场经济是在中共十四大提出,排除A,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D。9.雅典的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罗马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这两件史实的相同之处是A. 依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B. 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来稳定社会C. 创立司法陪审制度以稳定社会D. 建立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解负令与十二铜表法都注重调节政府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故选B;依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是梭伦改革的措施,排除A;C,D皆与材料无关,排除。10.18至19

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A. 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D. 对西方文明的忧虑【答案】D【解析】作家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并没有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不是理性认识,更不会涉及科学发展问题,排除AB。题干材料表明作家关注的是自然界,揭示了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并非单纯地描绘自然,因此C不正确。材料中“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

10、,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题干作品也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D符合题意。点睛: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

11、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1.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A.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 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1928年苏联新

12、经济政策废除,开始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所以私人企业和私人经济都不同程度得到下降,故A正确;B属于新经济政策时期;C是一五计划完成之后;D属于新经济政策影响。12.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0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说明美国A. 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 对欧洲的联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C. 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D. 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答案】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的欧洲援助计划

13、,客观上推进了西欧国家的进一步联合,故B正确;美国并不是干预欧洲一体化,A错误;C项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欧洲一体化并不是美国的最初目的,美国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D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妇女和男性一样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激励和熏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对“人人生而平等”的宣扬,唤起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妇女的觉醒。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大革命中,当巴黎市街上的一群女裁缝、售鱼婆和洗衣妇操起武器,撩起裙子,高声尖叫地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大军时,世界妇女运动拉开了帷幕。英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1

14、792年)被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20世纪30年代,女性选举权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同时,教育和劳动就业也有所改善。材料二 1907年,秋瑾等革命党人创办中国女报,以此为阵地,以妇女解放为己任,向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猛烈开火,大胆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秋瑾揭露了妇女在封建礼教下遭受的重重压迫和不平等待遇,认为这种压迫和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缠足、包办婚姻“等方面”。秋瑾认为妇女的悲惨命运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太低、太无知。因此,要求得妇女的解放,就要让妇女放足、求学、学会自立、合群等。秋瑾讲“国要是亡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以此号召妇女参加革命事业。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何华征现代化浪潮

15、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法等国妇女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主张,及妇女解放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积极意义。【答案】(1)思想上:启蒙运动促进了妇女思想解放,激发了妇女的革命热情与女权运动兴起;经济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斗争意识、解放意识增强;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2)主张:男女平等,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陋习,提出了妇女解放的方法。办法:注重女性教育,提高妇女文化素质,革除封建陋习。积极意义:把救亡图存与妇女解放联系起来,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反映近代中国妇女的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解析】(1)本题考查18世纪末英法等国妇女运动兴起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由英国工业革命开端并向西欧各国扩散的早期工业化过程。在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妇女和男性一样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激励和熏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对人人生而平等的宣扬,唤起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妇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