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20768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益同行社区发展计划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编号:CFPA_美丽乡村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箐门口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申请组织:XXX联合会申 请 人:欧阳莎申请时间:2013年11月10日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贵州省黔西南州XX村社区生计发展及社区营造项目提交日期2013年10月10日项目领域生计发展类社区服务类实施地点(省、市、县、区)贵州省 黔西南州普安县XXX村 机构名称XXX联合会机构微博新浪微博XXX联合会是否曾申报过/执行过CFPA项目申报过 执行过申请人信息姓 名职 务联系方式欧阳莎项目发展部部长18508545893E-M项目

2、概述(150字以内)请对本项目申请书进行整体概括性陈述,包括项目希望解决的问题、计划的活动、预计的成果等要素。本项目计划在XXX苗寨建立社区发展协会,通过提升协会的自治管理能力,推动社区居民的合作,改善社区的公共环境,提升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当地的农业合作生产,发掘、保育大花苗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使社区生活成为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传统民族文化被继承延续的有灵魂、有尊严的新乡村生活。需求分析(300字以内)项目点的基本情况,问题分析、诊断与聚焦;通过项目的实施,希望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将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基本

3、情况:XX组共XX户约400口人,少数民族聚居区,属苗族中的大花苗支系,信仰基督教。居住地交通状况差,缺少医药,缺少水源,农业生产发展滞后,人均年收入约为1200元人民币,目前仍有村民在茅草房中居住。问题分析:传统民族文化流失,农业生产发展滞后,收入水平低,卫生环境较差。解决的问题:1、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掘、保育2、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和发展3、村民自治管理能力的提高4、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5、社区生计水平的提高导致问题的原因:1、基础条件较差,交通不变限制了对外交流,缺少水源限制了农业发展。2、教育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合作发展的意识。导致的不良后果:1、民族文化遗失

4、2、卫生环境恶化3、贫困导致的人口流失,最终村庄消失项目目标(200字以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描述具有明确性,可测量、可实现、时限性)长期目标:在三年项目周期内,通过推动建立社区发展协会,发掘、保护及传承大花苗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苗族乡村社区产业,提升、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和生计模式。短期目标:1、建立XX社区发展协会,形成社区合作互助体系,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及参与管理意识,提升协会的自理能力。2、 支持村民开展社区营造活动,使XX社区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3、 促进农业合作式生产,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村民收入水平。项目受益群体受益人群:XX组及周边苗族社区的村民受益人数:600

5、余人(XX组苗寨XX户400余名村民,及周边社区200余名村民)项目周期:12个月项目策略及活动项目将通过什么方式/活动实现目标?展开哪些活动?并请注明时间进度,并将活动次数、参与方、参与人数等信息指标化。工作策略活动内容时间进度活动次数参与方/参与人数通过民主选举和制度赋权,组建社区发展自组织,建立社区互助制度,形成社区合作互助体系1、 入户走访,评估村民需求,发掘社区骨干。项目周期内第一、第二个月共58户村民项目小组、项目顾问专家、当地政府官员、村民2、召开村民大会,选举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小组。1次项目小组及村民代表对社区发展协会小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其管理能力1、 “走出去”,组织协会骨干

6、到省内外的优秀文化保育和生计发展项目基地参访交流。第三个月2次项目小组、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小组、协会骨干、村民代表/20人次2、 “请进来”,举办社区发展协会骨干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对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小组和协会骨干进行组织管理和发展的能力提升。第四个月2次项目小组、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小组、学会骨干、相关专家学者/80人次普及公共环境及卫生健康知识教育,鼓励村民参与改善社区公共空间1、 组织观看影片、举办社区卫生知识竞赛、公共环境及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第二个月第十二月每周观影一次、举办讲座四次、知识竞赛2次项目小组、社区发展协会、村民/300人2由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社区公共浴室、公共厕所,建立

7、相应的管理制度,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环境。第三个月第四个月修建公共浴室、公共厕所各1座设立社区发展基金1、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小组,提高当地村民组织化程度,实现组织化的农业生产和销售,减低农产品滞销风险。第三个月第十二个月每两个月一次小组经验交流活动项目小组、社区发展协会、村民2、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的种养殖技术,加强信息化服务和科技指导,减少盲目生产。第三个月第十二个月共三次3、共同讨论社区基金使用办法项目实施流程项目是如何开展的?管理框架、实施流程是什么?见附件一项目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以及创新性(300字以内)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探索出的可推广模式或价值,及采用的创新性方法等。可

8、持续1、生态民族文化与传统农业生计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当地生计转型和多元化发展。2、 推动社区自组织的发展,促进村民深度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并建立合理的机制保障。可推广注重乡村公共环境的营造和建设,改善乡村社区生活环境,重新塑造乡村生活的价值,打造文明、尊严的美丽乡村生活。创新性1、村民参与、自治管理、自理意识提升。2、 借助新媒体,将乡村发展与媒体传播结合,同步传播新农村营造的进度和经验,展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3、 通过社区民族文化保育活动,促进当地生计多元化发展,4、通过一系列的社区卫生、健康、环境的营造,改善了社区公共环境的质量,让社区居民享受卫生、安全、健康、有尊严的新乡村生活。

9、项目的长期规划(300字以内)请列出项目的长期计划(约三年),包括各个阶段的目标、实施策略和主要活动、预期成果和评估指标,以及退出机制第一年通过制度赋权和能力建设、公共环境卫生知识教育和改善公共设施、设立社区发展基金的策略,开展村民大会、协会骨干培训、公共卫生设施营建、建立农业生产合作小组、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建立社区发展协会、提升自治管理能力、改善社区公共环境、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合作式生产。第二年通过培养社区文化保育骨干、开发和利用社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组织社区民族文化研讨会、传统技艺培训会、建设生态旅游博物馆、培训生态文化保护和管理技能,发掘、保育社区传统民族文化,使之向

10、产业化发展。第三年通过塑造社区生态文化品牌、强化社区发展协会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举办特色社区文化节、开发民族文化产品、组织社区发展经验分享会议,增强村民对协会的认同感、拥有感、归属感,进一步完善社区发展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运行机制。项目申请总金额:辅助资料其他有助于项目申请的材料,如项目背景相关照片、视频短片等相关网址苗寨村民自己家种的麻纺织出来的麻布大花苗特有的服饰苗寨教堂周末的祈祷会附表:项目逻辑框架表项目目标预期产出主要活动为实现项目目标,达到预期成果所开展的主要活动评估指标指标收集办法建立社区发展协会,提升自治管理能力1、推选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小组2、管理小组正常运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

11、1、村民大会2、协会骨干培训3、设立社区发展基金1、完整的协会章程、制度2、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有工作计划、工作报告书面材料图片、视频资料社区公共环境得到改善 1、村民参与社区公共环境的治理2、村庄拥有公共卫生设施1、 公共环境及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培训2、营建公共卫生设施1、 制定村民参与公共环境管理的卫生制度2、有公共浴室、公共厕所各1座书面材料实物图片、视频资料促进合作式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技术水平1、初步形成互助合作的机制2、农业技术提升3、当地农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1、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小组2、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3、 每2个月一次小组经验交流活动1、 村民的种养殖技术得到提升,收入有所增

12、加2、每2个月开展一次小组经验交流活动图片、视频资料政府相关报告申请机构信息项目申请机构基本情况机构名称账号信息账号:户名:开户行:联行号:注册类型 社团 民办非企业单位 大学、研究所或事业单位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组织 工商注册的非营利组织 人民团体 农民经济技术协会 其他注册时间办公地址法人代表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负责人职务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QQ实体空间(限芦山地震灾区项目填写)已与 (组织/机构)协商,可提供计划地点:机构简介(300字以内) 请简述机构情况、成立时间、机构类别、宗旨、使命、战略方向、业务范围等 请同时附上机构在项目申请领域内的相关专业经验,如接受资助状况、相关领域内获奖

13、状况等机构简介XXXXX我们的业务范围包括:志愿服务、助学助残、社区发展、生计发展和农村扶贫、灾害救援、公益倡导项目执行团队简介 负责项目团队的结构、分工及成员 项目组员有关的经验、背景及履历项目团队结构:项目负责人:1名(欧阳莎),负责项目内的监管、资源协调、进度跟踪、专职人员管理。项目干事:3名(王晓兰、李娜娜、陈志)王晓兰,负责社区公共环境治理工作和新媒体信息传播工作;陈志,负责社区农业生计发展工作;李娜娜:负责社区传统民族文化发掘、保育工作。项目顾问:1名(高校老师),提供社区发展的技术支持。项目组员履历:XXXX机构自 年 月 日后执行项目情况(含已结束、正在执行及申请中的)一览表项目名称项目概述资金规模资金来源项目周期“筑梦彩虹”儿童陪伴、教育辅导50000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3个月“抚慰童心”青少年儿童心理干预70000国际美慈组织5个月“触动未来”心理干预、教育培训210000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4个月须以附件形式提供的材料 机构须提供的财税监制票据扫描件,不能提供的将不予审批。 正式登记注册文件的扫描件。 大学、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批准成立的民间组织须提供成立批准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