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20193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1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蚯蚓的高产养殖技术要点蚯蚓怎么养殖?蚯蚓其实大家常常在泥土地里可以看到的一种生物,小的时候觉得这种生物很可怕,懂事以后发现可以利用蚯蚓做很多种用途,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靠养殖蚯蚓赚钱的农户,下面一起学习一篇蚯蚓养殖技术。一、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 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 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 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 种蚓池与生产蚓池。二、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

2、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 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 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 关键。三、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 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 更新一次。四、养殖管理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 同时

3、期的管理要求如下: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 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 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 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 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 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 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 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五、养殖密度的控制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 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 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 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 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