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器官训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20069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音器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音器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音器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音器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音器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音器官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的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肺、气管、声门和喉、咽腔、鼻腔、鼻窦、口腔及口腔中的 腭、齿、舌、唇等。这些器官在语音的功能活动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器官的功 能丧失或减退,均可影响正常语音的产生。因此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在语音治疗中同样是一 项很重要的内容。口腔发音器官功能的恢复是语音康复的基础,腭咽闭合不全是腭裂语音产 生的根本,呼气节制能力是正常语音必须条件,这三个方面的功能训练对语音康复来说都是 至关重要的。第一节 口腔发音器官功能的训练口腔发音器官功能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唇、舌和下颌的多方运动,以及训练唇、舌和下颌 在语音活动中的协调性。对于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运动训练是一个尚存在争论的问题

2、。口腔 发音器官的功能运动包括非语音运动和语音运动两种形式。患者是无法从非语音运动形式中 总结并形成正确的语音的。因此,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要建立在语音运动的形式上,而 不要过分强调那些非语音的功能运动训练。 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要结合语音进行运动练习,并应用发音部位的提示针对某一特定的 音素进行训练,要在成人与孩子自然双向交流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有次序的重复训练。作 为语音治疗师必须了解每一个音素的口腔运动组成成分、各音素之间的过渡以及与口腔部位 运动的关系(表 71)。 在口腔发音器官的功能训练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语音治疗师最好能够为患儿建立一套 口腔运动部位的提示系统。其包括:视

3、觉提示,如成人的演示,代表各音素的手势,口腔 构造的图表及对镜子练习等;口头提示,如给每一个音素起一个名字,演示正确的发音或 提示发音部位;触觉提示,如把手放在孩子的脸上帮助其圆唇来发音。一、软腭运动功能的训练在语音器官中软腭与咽壁一起共同隔离口鼻腔,完成腭咽闭合功能。腭裂患者的软腭是 再造的软腭,除了手术瘢痕的问题,肌功能也很难正常恢复。与正常人相比,腭裂患者软腭 的功能相对底下。通过软腭运动的功能训练,可增加软腭的上抬能力,为腭咽闭合功能的恢 复创造条件。软腭运动功能的训练除了软化瘢痕之外,主要还是对软腭肌群的训练,包括悬 雍垂肌、舌腭肌、咽腭肌、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 方法1:用大拇指局部

4、按摩软腭,以使腭裂手术的瘢痕软化。每天按摩35 次,每次510 分钟。方法 2:作干呕、打呵欠运动和高声发“啊”音,以训练软腭的抬高运动。每天练习 23 次,每次510 分钟。二、舌运动功能的训练用于与舌运动有关的发音错误患者的基础练习。通过舌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增加舌尖 运动力度,速度以及舌与腭之间正确接触关系。舌运动功能练习主要包括伸舌、缩舌、勾舌、 卷舌、顶舌、刮舌、弹舌等,这些内容每天练习23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需要2 4 天。以每次练习都能熟练完成为准。1伸舌练习:将舌伸出口外,尽量伸长和居中,然后回位到口腔。从慢到快,连续进行, 并反复练习。2勾舌练习:舌尖伸出口外,尽量向上、

5、下添唇,反复进行练习。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 将带有甜味的果酱或细糖粉涂于唇部,让其添之,趣味性地鼓励患儿进行此项练习。3刮舌练习:舌尖先顶住硬腭前部,然后向后滑行到硬腭后部,再从后部滑到前部,反复 练习。注意在运动过程中舌尖不能离开上腭。4卷舌练习:舌尖向上翘,并向上后卷呈半桶状,反复进行上卷舌练习。再将舌两侧向中 央卷起,呈纵沟状,反复进行纵向卷舌练习。5顶舌练习:舌尖顶住上前牙内侧面,然后复位;再顶下前牙内侧面,然后复位。如此交 替练习,以增加舌尖的感觉和力度。6弹舌练习:用舌尖顶紧上腭前部,靠气流突然冲开,可听到“得得”音,反复练习,以 增加舌尖的肌肉强度。7舌齿接触练习:前牙轻咬舌尖,

6、保持舌位不动,轻轻吹气,可以听到“丝丝”音。注意 吹气时舌尖不能离开前牙内侧。三、唇运动功能的训练汉语中的有些元音及辅音(双唇音、唇齿音)的发音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唇的正确运 动。唇裂或腭裂患者以及肌肉运动障碍的患者,可因为唇运动障碍使相应的发音正确性受到 影响。唇运动的功能训练目的是增强唇的发音器官感觉意识及唇运动灵活性,如圆唇、咧唇、 卷唇等。这些内容每天练习3 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约需34天。以每次练习都能熟 练为准。 1双唇内卷练习:双唇向内卷曲于上下前牙之间,尽量向内收,再复原,并反复练习。 2双唇力量控制训练:双唇紧闭、鼓气,然后突然放开双唇,让气流冲出口腔,呈无声的 p(坡

7、)音,并反复练习。3口形变化练习:先咧嘴噘嘴,不发声音反复练习;然后再发(衣)(乌)(衣)(乌),并反复练习。4唇齿接触练习:上齿轻咬下唇,使口内呼出气流形成阻力,然后用力将气流冲出,呈无 声的f(佛)音,并反复进行练习。5唇印练习:用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用口红涂于唇部,将唇印印于纸上,练习噘嘴运动。 第二节 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是正常语音的基本生理条件。理想的腭裂修复术只能给患者一个 接近正常的腭咽解剖结构,但由于这种结构是后天再造的,软腭肌功能势必较弱,因此,腭 裂术后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还有待进一步训练。 这个内容是腭裂语音训练的主要项目之一,但并非所有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都可

8、通过这一治 疗恢复正常,只有对软腭有足够长度,主客观检查证实有腭咽闭合的功能或潜力,临床表现 为不连续的过高鼻音和鼻漏气者适用之。因为腭咽闭合是一个基于语音和吞咽上的功能性运 动,所以在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中,应结合语音进行训练,这点很重要。腭咽闭合功能的训 练一般在术后34周开始。一、腭咽闭合功能的一般训练 1鼓气、吸吮、含漱及吞咽等都必须在腭咽闭合完全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进行这些运动的 练习对增加腭咽闭合功能很有帮助。2. 大张口发元音,尽量延长每个元音的发音时间;辅音一元音音节拖长练习,如pa 、pu 、pi 等。这种练习可增加腭咽闭合的持续性。3. 先捏鼻进行吹气和发口腔压力辅音,逐渐放鼻

9、再吹气和发音,直至完全放开仍无鼻漏气 产生。这样可让患者先感知腭咽闭合的状态,再以这种状态来练习发音。4. 还可借助一些设备和仪器以视、听、触觉的形式反馈给病人,来帮助患者进行腭咽闭合 功能的训练。二、腭咽闭合完全的腭裂语音训练在腭咽闭合完全的情况下,腭裂语音训练主要是纠正个别的鼻音化和代偿性发音。这 两种发音错误在腭裂术前即已发生并做为一种发音习惯一直存在。个别音的鼻音化比较容易 纠正,首先进行听觉训练,使患者分辨鼻音化和非鼻音化的不同,再以“类似发音刺激法” 训练。如:在发s时带有鼻漏气,而发t时可产生正常口腔压力。利用这一特点,可重复快 速练习tttt,再慢慢向ssss转换,也可在鼻音

10、计或鼻咽纤维镜等辅助下进行视觉反馈治疗。腭裂语音的代偿性发音大部分为发音位置错误,最典型的是以后部发音代替前部发音。训练 的目的是在上声道内将发音部位移向前部。这部分练习只单纯应用模仿训练还不够,需要结 合图解法来讲解正确和错误的发音位置。在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首先纠正发音部位的错误,具体纠正方 法基本上同代偿性发音的语音治疗。在有些代偿性发音已被纠正后,仍可在连续说话时反复 出现,应注意继续矫正和追踪观察。三、边缘性腭咽闭合的腭裂语音训练边缘性腭咽闭合的腭裂语音特点为轻度或不持续性的过高鼻音或鼻漏气,带有或不带 有代偿性发音。此类患者的语音治疗目的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腭咽闭合功

11、能。 1当不持续腭咽闭合存在时,通过对简单的字和词组的练习促使在连续说话时持续性腭咽 闭合的发生。如yi(衣)、qi-qiu(气球)、san-si(三四)等。在开始训练时必须要有完 整的记录,在此类患者中即使相同的辅音在不同的内容中表现也不同,因此要有足够的语句 以找出辅音鼻漏气的特点,使语音训练少走弯路。在此类患者中,鼻漏气辅音的邻近音素起 到较重要的作用。如s在sa 中就较在song 中更易达到腭咽闭合,因为song中,有鼻辅音 在s之后,s的正确发音更取决于腭咽运动的速度和时间。2当患者发塞音时无鼻漏气,而发擦音时有鼻漏气存在,可进行一段时间的语音训练,但 这并不说明语音训练就可以完全消

12、除鼻漏气。当语音训练不见效时应重新进行评价。 3当正确的发音部位建立以后,还应用视听反馈治疗来去除鼻漏气,使送气方式达到正常。 首先让患者意思到鼻漏气的存在,如用镜子实验,棉球实验等了解还有鼻漏气的辅音特点。 通过连续努力克服。当以上方法不能帮助去除鼻漏气,可进一步应用补偿方法,如减少口腔 阻力,减轻发音器官间的接触,改变发音速度等。帮助建立正确的视听反馈。 4当代偿性发音和鼻漏气同时存在时,应首先纠正代偿性发音,然后纠正鼻漏气。四、腭咽闭合不全的腭裂语音训练 语音训练不能治疗中度和重度的腭咽闭合不全,只有通过手术或语音辅助器治疗后,语音异 常才有可能得以彻底纠正。当腭咽闭合不全和代偿性发音同

13、时存在时,只有在代偿性语音严 重影响语音清晰度,而患者尚不适宜行手术或语音辅助器治疗时,才应先进行语音训练,建 立正常的发音位置,提高语音可懂度。但应注意,在腭咽闭合不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语音训 练,所需时间长,见效慢。第三节 语音呼气节制功能的训练发音时,发声装置的振动必须先有动力,人类语音发音的动力来源于肺部呼出的气流。 但这种气流在说话与单纯呼吸时的活动状态是不同的。呼吸时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差不多均匀 交替地进行,而说话时呼气的时间要长的多。腭裂患者在说话时往往不能控制气流,保证语 言必须的口腔气压和气流量。腭裂患者常不能象正常人那样较好地控制呼气速度及气流量,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和

14、腭咽闭合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造成的。但发音时控制气流的 器官活动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变的。一、吹泡泡法 方法 1:以一饮料吸管插入盛有一半清水的器皿中,让孩子在水中吹泡泡,反复训练,并逐 渐延长同一口气吹泡泡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增加气流量,而且还可以增强呼气的节制 能力。方法 2:吹彩色皂泡,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呼气节制功能的训练。二、吹乒乓球和吹蜡烛法方法 1:将乒乓球与患者口腔保持一定距离放置在桌面上,令患者训练口腔呼气那里。 方法 2:将点燃的一支蜡烛放在桌上,让孩子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将其吹灭,并逐渐加 大距离,反复训练。这主要训练从口腔中瞬间爆发的气流量。方法 3:将点燃的

15、数支蜡烛并排放在桌上,让孩子在没有距离的情况下看一口气能吹灭多少 支,反复训练并逐渐增加吹灭的支数。这样可训练孩子呼气的节制能力。三、吹乐器法吹乐器是一种集增强口腔气流压力、气流速度、气流量、呼气节制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方法。因为吹乐器具有趣味性,不象其他一些训练方法那样枯燥无味,所以易于激发孩子的 兴趣。最常用的乐器是口琴、竖笛等。四、吹气球法如果想将一只气球吹起来,没有一定的口腔气流压力是不可能的。对鼻漏气的患者来说这 是一种比较困难的行为,所以最好在腭咽闭合功能恢复之后再进行此项训练,当然吹气球法 也可辅助腭咽闭合功能的训练。有些孩子已具备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但存在鼻漏气的不良 习惯,不能保证一定的口腔气流压力。对这种孩子的训练,可将其鼻孔捏住吹气球,让其体 会气流仅从口腔吹出的感觉,逐渐改掉鼻漏气的习惯。还可捏鼻将气球吹起来后,放开鼻腔,表T1 普通话音盍与口腔部拉运动关系拼音下頷高度舌位唇部塩音共呜重音方式塩音部位送气:=L低低位,中部向外展唇发音口腔音低位不送气0高咼位J后部圆盾发音口腔音高位不送气6中等中位,后部向外展唇发音口腔音中位不送气高高位,前部向外展唇发音口腔音高位不送气U高咼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