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技巧案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19942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沟通技巧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沟通技巧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沟通技巧案例:你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在一次高效沟通课上,一名学员问我:我有一名下属,他是部门的一 个骨干员工,近期这名员工明显做错了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我想批评他,但如果我批评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进行批评,以后他或其他的同事犯同样的错误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类似的两难情况很多。比如另外一名公司的主管在课堂后对我说, 他交给 下属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下属已很努力了,但因为其他同事配合不好,加上他本 身的工作方法也不当,所以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他问我,这个时候我还要不要批 评?第一是有些不忍心,第二怕下属有意见影响以后的关系。 显然,这又是一个 两难境地,如果要批评怕下属有

2、意见,如果不批评,这名主管自己心里很难受, 毕竟他觉得下属没有准时完成工作。假如你是上述情况中的上司,你应该如何办?你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假如你要和下属沟通,你会如何进行?以我的观察,很多管理者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沟通训练, 对沟通的结果没 有底气,最终在上面这类情况下选择了做“老好人”,这件事情不了了之,没有 批评下属,目的是避免下属误解和生气甚至选择离开他的举动。但不幸的是,管理者这样做了之后,事情往往向更坏的情况发展,因为出错的下属不知道自己错 在何处,知道上司也有所顾忌,慢慢对错误不以为然,以后依然我行我素。与此同时,管理者内心对这个人的抱怨越来越大, 在某次事件之后终于爆 发,在一

3、天会将自己的怨气彻底发泄到这个人甚至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上, 反而 对公司的管理造成更大更坏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一、行为选择:要及时进行沟通(对事不对人的沟通)二、沟通内容:客观的对人的批评+分析事情寻求解决方案这里有一个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每天有无数的人在讲“对事不对人”, 但实际上,相当多的人根本就不懂得“对人不对事”的真谛,不但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使彼此的关系更差,不利于将来的工作。什么叫“对事不对人”?定义很简单,就是只谈论事情本身,包括事情的 起因、经过、事情的结果、事情的评价。“对事不对人”的精髓在于注重成果、 尊重规则,它要求管理者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在事情和结果上, 不

4、谈论当事人的能 力与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企业需要两方面的支撑:其一是企业要建立 完善和健全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其二是管理者能根据制度与标准,客观评价员工 的工作成果。假如缺乏这二个基础,即使当事人认为自己做到了 对事不对人, 却常常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就好象你的邻居常常对着你自夸我这人一向很公平一样,每次听到后你都是一笑了之而私底下不断摇头,这二种情形几乎一模一 样下面举几个例子。失败案例1某IT公司的制度比较松懈,公司开会时常常有人迟到。这 一天公司又开管理会,前面有二位与会者迟到了,主持人没有吭声,后来第三个 迟到的人来了,主持人实在忍不住了,把了训了一通。第三个迟到的人后来了解

5、 到他并不是唯一迟到的人,对主持人很不满意,觉得主持人对他有偏见并找他当 面说理。主持人说“我是对事不对人”,但这位员工说“为什么你只批评我,而 对前面迟到的二个人屁都没放一个呢?”分析:会议主持人犯的错误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只批评了最后一个迟 到的人,确实没有做到一视同仁;但主持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在潜意识中, 她确实并不是对第三个迟到的人有意见,只是因为主持人的愤怒情绪不断积累, 才忍不住对第三个人进行批评的。这种批评者认为自己对事不对人但被批评者认 为别人就是和他过不去的现象非常普遍, 原因就是当事人没有统一按标准,或者 公司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如果公司规定“凡迟到者一律罚款1

6、0元”,然后按制度执行,谁都不会否认这是标准的“对事不对人”。失败案例2:行政部文员小李负责打字,但偶尔会有错误,有一次打一份 公司与客户的合同时又出现二个错误字了, 客户发现后提醒公司要求改正,主管 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便对她批评一通, “小李,这么重要的文件都打错字,你眼 睛长到哪里去啦,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简直是没救了! ”小李很生气,说“我的 眼睛就是这么不好,要是你觉得不合格,你把我炒了算了。”主管的原意是提醒 小李以后一定要注意,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人的关系从此变得较僵。分析:主管说她“没有责任心” “没救了”是批评当事人,而不是针对事 情本身来说的,假如主管这样说“你这次打的合

7、同很重要,客户没有签字要求重 打,因为其中打错了二个字,公司领导很没有面子,请问你如何解释?以后要如 何做才不会出错?”,威慑的效果要好得多。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就是制定透明、统一的奖惩措施,保证检查与执行到位,这二者缺一不可。失败案例3: 家开关厂的生产部门完成了一个订单,但品质部认为产品 品质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坚持不放行,不允许货品出厂。生产部经理软磨硬泡, 品质部经理认为都不行,最后生产经理甩下话说“你怎么这么不信任我呢?如果 产品到了客户那里被客户投诉,责任由我一人负责!”品质部经理也气呼呼地说, “如果出了问题,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你有这么大的能力吗?就算是把你卖了 恐怕也不够赔

8、!”分析:如果产品质量确实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品质部不让产品出厂 是完全正确的。错误在于在沟通的最后,争论的不再是产品的标准与价值, 而是 “信不信任”的问题以及“当事人的能力”,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议题的范围。这种现象在表扬中尤其常见,因为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而表扬员工“能 力强、态度好”,等到这位员工某项工作完成得不好又加上“没有责任心”等帽子,使得员工很灰心,怀疑是不是主管没有和以前一样信任他了。例3的这种情况在生活及工作中经常可以碰到, 并且会继续延伸出现更坏 的结果。两个人意见相左了,在一阵面红耳赤的争论之后,双方互不理睬了。甲 看不惯乙,乙也看不惯甲。于是,在以后相处的时间里,甲找乙的岔

9、,乙找甲的 岔。在他们看来对方所有的话都是错的, 就象乌贼鱼一张口就是黑的一样。 尽管 自己也知道对方的某些话是对的, 但自己绝对不会说他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双 方之间的成见和对立越来越严重,甚至对方与其他人讲话都会猜疑到肯定是讲自 己的坏话。最终的结果是激烈的争吵,不但没有友谊,对于彼此的工作效率都将 产生巨大影响。上述三个例子是工作中的常见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对 人不对事的习惯,导致批评、表扬的效果不当。失败例案4:小明此次数字考试考了 100分,妈妈很高兴,表扬孩子说,“宝贝真聪明”,对于考试的细节根本没有顾及。分析:很明显这是一次非常不成功的赞美,因为妈妈并没有关注孩子

10、此次 为什么做得这么好,而是夸奖孩子“真聪明”,赞扬了孩子的个性,而没有针对 这此考试作具体的说明,很有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聪明,以后的考试有可能变得 比较大意。如果妈妈这样说“宝贝,你这次做得真棒!让妈妈来看看试题”,然后再 表扬“这个题目不容易哦,宝贝这次计算得很仔细,并且肯定检查过了。以后在 考试中,希望宝贝继续保持这种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 ”这样的表扬就比 较好了。因为工作的难度每次不同,我们可以每次给予不同的评价,而人的个性 是比较稳定的,一旦你给它定了性,以后又来否定,让人觉得评价者不够真诚。上面举了几个失败的“对事不对人”的例子。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 么常常会失败?因为“

11、对事不对人”要求人一定要客观,与人平时的行为习惯是 有一定的矛盾的。当员工表现出色时,员工希望得到的就是针对他的赞美,他希望的就是主 管对他本人的高度评价,这显然要求你重点“对人”。当员工表现不好时,员工 虽然希望你针对事情本身作出分析以及找出原因, 但批评者通常心里都有一种不 满意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本身需要释放,所以有意无意地会被释放出来,转而 比较少地针对事,而会转为对人的能力、态度的一种批评。很多经理人在讨论事 情时起初是能做到比较客观的,只是当他看到同事或下属不能接受他的意见、无 法达成一致时,情绪的主观性就会导致“对人不对事”的结果。什么是“对事不对人”?此处再强调一遍: 只谈行为与结果,不谈个性与 能力。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