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19605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李洁(娄底市中心血站 湖南 娄底,1700)摘要:目的:血站护士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献血者进行采血前、采血中和采血后的心理护理方式,理解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给献血者提供更温馨更全面的护理。措施:按照随机原则,设护理组105例和对照组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经检查差别无明显性,具有可比性。成果: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差错率、投诉率、稳定和扩大固定免费献血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满意度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差别有记录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改善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献血者

2、的满意度,盛得献血者的信任和赞扬,增进了免费献血工作的持续性发展。核心词:心理护理 血站护理 应用分类号:R49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加入到免费献血的行列之中。这在一定限度上保障了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血液的供应,但同步我们在进行血站管理中发现,献血作为一种应激源,对每一种参与免费献血的个体来说,对其心理、生理都会产生一定限度的不良反映,不同献血者的工作性质、文化素质决定着其对献血的理解限度以及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映也有所不同,而在初次免费献血的人群中0%以上均存在不同限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反映一旦过度强烈,将会干扰免费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更多

3、人性化内容,做好免费献血的宣教工作和做好免费献血者对的的心理疏导,对保证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稳定效果明显。我站自4月在血站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 资料与措施、一般资料:选择1月至3月期间在我站免费献血者40例,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采血前经测量各项生理指标,成果均正常。其中男197例,女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岁 ;大学以上文化309例,大学如下文化限度111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护理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比较经记录学检查差别无明显性,具有可比性。2、措施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顺其自然的方式,献血者自愿前来免费献血,采血

4、护士采血,献血者离开即完毕整个献血过程,而对护理组引入献血前、献血中、鲜血后心理护理方式。、献血前的心理护理。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着重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对免费献血者的健康宣教。用不同形式向献血者宣传有关献血生理知识和社会公德,使献血者理解合理的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及正常工作,并通过宣传提高对义务献血的荣誉感,消除恐惊和顾虑心理;同步定期适量的献血可避免,避免高粘血症,心血管疾病,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苏醒精力充沛,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二是要满足献血者的视觉需求,布置和谐的献血环境。采血环境除了必备的设施外要制作某些彩色的画面标语,有条件的可放置些花草、有音响设备的放些轻松偷快音乐,

5、以烘托氛围。这样当献血者一进人采血场地,看到景然有序而又祥和温馨的环境,就可以产生一种舒服安全快乐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她们解除紧张心理。同步,当献血者踏上采血车或进入采血室时,要善于观测献血者的面部表情、眼神及心理状态,针对每位献血者的具体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献血者可以身心放松,感到安全。、献血中的心理护理。护士纯熟的技术、细致的观测、反复的巡视、合理解决献血中发生的细小间题,均能增长献血者的安全感。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同样要以献血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托,着重从技术和态度两方面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一是采血的护士应以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完毕采血。采血时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初次

6、献血者的疼痛,缩短采血时间。采血工作要做好“轻、快、准”,特别要注意动作轻巧、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指引献血者有节奏地握拳,运用深呼吸、想象等放松技巧,放松全身肌肉,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缓和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毕献血;二是采血过程中应注重与献血者的语言交流。通过交流,及时发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变化或不适,有的献血者在穿刺后,心情尚有些紧张,体现为不言语,目光呆滞等。如果对她加以语言的疏导,把她的注意力转移,会减少晕厥现象的发生,顺利完毕采血过程。3、献血后的心理护理。献血者献完血后,护士应积极做好献血者献血后的心理护理工作,清晰的交代献血者按压血管的对的措施。要以亲切的语言

7、询问“献血后感觉如何”、“有无什么不适”、“你不久就会恢复到跟献血前同样”、“献血有益于你的健康”等与她们谈心,同步做好献血后的宣教工作,简介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献血后针眼处要保持清洁,避免发生感染,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合适的休息、干些轻体力活等,使她们从心理上感到特别的温暖,在自觉状况良好、心情快乐的状况下离开血站,同步也加强了对血站及工作人员的信任感,使她们下次再来。二、成果通过对护理组实行以上的心理护理技术,护理组的差错率、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的满意度和再次参与免费献血者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别有明显性,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献血者满意率、差错率、投诉率、参与下次

8、免费献血率比较 %组别满意率差错率投诉率参与下次免费献血护理组8.0.7047.6对照组1.36.5.810.从表中可以看出,实行心理护理技术的护理组无论从献血者的满意度、差错率、投诉率以及参与下次免费献血的比例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记录学意义,提示实行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 讨论与体会国内外对献血者的调查研究发现:67%以上的免费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中、鲜血后均会浮现一定限度的心理应激反映。体现为献血前的恐惊心理,多发生于初次献血者,由于初次献血者,对血液生理知识理解甚少,顾虑重重,“ 献血伤元气、损健康”的错误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唯恐献血会“ 气血两亏”,有惧怕心

9、理,从而精神过度紧张产生恐惊;体现为献血中的紧张心理,献血者平时很少进医院,因此较少进行静脉穿刺,因此她们的疼痛阈值相对较低,当采血针接触到血管看见血时, 浮现了面部表情紧张、眼睛紧闭、说话中断、出虚汗等症状,这些就是献血者紧张浮现的成果;体现为献血后的担忧心理,献血者对献血环境、采血器材不甚理解,献血者大都关怀献血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给自身安全带来潜在危险。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加剧了献血者的怀疑和紧张。在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疏导,努力为献血者发明一种舒服的环境,保持献血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献血者感到被尊敬被关怀,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10、,使其顺利完毕免费献血的整个过程。同步也有助于提高血站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献血者满意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献血环境,赢得献血者的信任和赞扬,为献血者再次献血奠定良好基本,对扩大、稳定献血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在血站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方式,对献血者进行宣传、疏导、释疑、鼓励、安慰等心理护理,在一定限度上减轻了献血者的恐惊、紧张和紧张等不良心理,使其在心身最佳状态后配合血站护士,为整个献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发明了良好的条件,将推动免费献血事业不断发展。参照文献:1 张旭,刘美红免费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职业与健康,2:1882 邓雪飞. 免费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55 龙永梅,李俊杰,张高丽. 机采献血反映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6300-3作者简介:李洁(196-),女,湖南邵阳人,娄底市中心血站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血站护理与采供血质量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