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19223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 武剑认为,我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避免急功近利,更不能弄虚作假。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应遵循差异化原则,要防止因同质化的战略转型造成新的系统性风险。在战略转型中 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 武剑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暨中央汇金公司,任中国光大银行董事会专职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长期在银行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在信贷管理、风险计量、经济资本以及新资本协议实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投资研究、金融时报、银行家等国家一级刊物上发

2、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等专著。 “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将迎来战略发展的转型期,而事实上,战略转型在一些先进银行已经开始了。“一个银行要想成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未来35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要及时调整、跟进,以应对战略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风险。”日前,记者就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些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光大银行董事会专职董事,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武剑博士。武剑认为,对于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固然重要,但它不能替代体制改革。回顾过去,第一步,商业银行完成了股改上市;第二步,

3、正在积极推进战略转型;第三步,还必须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银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动因 记者: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了银行业迈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是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请您具体分析一下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动因。 武剑:一是资本约束更加严格。最近,我国监管部门由于担心经济放缓,推迟了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但其大方向不会改变,银行所面临的资本约束将更加严格。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在20%左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是10%。实施巴塞尔协议以后,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12%至14%。如果现有经营模式不变

4、,银行资本回报率会降至15%以下,低于全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这样一来,银行再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有可能形成资本补充的恶性循环。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寻求新出路。 二是利率市场化日益临近。当前,中国商业银行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垄断利差。“十二五”规划提出,利率市场化将是在510年内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导致银行利润的滑坡。有人以为,这一轮利率市场化可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银行将继续得到保护。不过回头看看,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Q条例,那在当时是不得不取消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也一样,它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经济、金融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必

5、然结果。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临近,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到了空前的挑战,加快战略转型无疑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三是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剧。未来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平息,外资银行将大量涌入,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经过本轮高利贷风潮,民间资金也将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各类私有资本性质的小型金融机构将大量涌现。加之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银行业竞争将显著加剧,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划分,银行业的垄断优势也将逐渐消退。 再有就是金融脱媒不可避免、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总之,上述几方面因素在今后几年内可能相继出现,也可

6、能在一段时期内会同时发生作用,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巨大的发展压力甚至生存威胁,这就构成了我国银行业加快推进战略转型的动因。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基本方向 记者:“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十二五”规划的新一轮目标。那么在未来几年里,银行业如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向导,配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全面实施战略转型? 武剑:第一,面向中小微企业,降低资本消耗,提高风险溢价。 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单纯追求总量扩张是没有出路的。在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90%的就业是来自这部分企业的。“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在这

7、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银行也要主动适应这种转变,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第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积极开展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以及零售业务的特点,决定其将成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首先,零售业务可以创造较高的手续费收入,在经济下行阶段,仍可保持相对稳定。其次,零售业务的信用风险较低,能够分散顺周期信贷投放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另外,零售业务资本占用较少,可以有效节约战略资源。 对于先进银行,还应当加快由传统的融资中介转向财富管理,特别是发展以私人银行为核心的高端业务,提高高端客户的贡献度。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不仅符合当前社会财富的变动趋势,还能促使银行进一步优化客

8、户结构,改善内部管理和提升市场品牌。 第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中间业务占比。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15左右,与国际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到40%至5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创新,实现中间业务的大发展:一是巩固国际结算、国内结算、代理和保管等基础型中间业务;二是大力营销理财型中间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投资理财服务,参与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策划及项目融资、理财顾问、投资管理、信息咨询、基金托管等业务,增加投行业务的占比;三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通过表内和表外并举,突出集约化和高增值的产品创新;四是加强同业合作,与投行、基金和保险

9、等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为产品销售提供窗口服务,扩大代理业务收入。 同时,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电子银行的渠道功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 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中的风险管理 记者:如何做好风险管理以保证银行战略转型的成功? 武剑:一个银行要想成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未来35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要及时调整、跟进,以应对战略转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风险。 要重新审视风险偏好,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银行要推进战略转型,首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偏好。传统意义上的风险偏好通常比较保守,以规避风险为主,这样的风险管理只能算是风险的“控制”而非风险的“

10、管理”,这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战略转型的要求,必须及时加以扭转。现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日趋动荡,各种业务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过分厌恶和排斥风险,就会使可开展的业务范围大大缩小,丧失众多获利机会。再说,战略转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需要冒一定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受挫,倘若因循守旧倒是没有风险,但银行失去了发展机遇和前进动力,最终也是死路一条。总之,为了全面推动战略转型,国内银行必须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理念。这种风险偏好在不同银行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基本原则应该是简单明了的:一是坚持“守法”与“合规”的底线,二是主动承担并经营一定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 要调整风险容忍度,

11、支持新业务拓展与金融创新。风险容忍度是统一风险偏好在具体业务中的量化体现。为了支持战略转型,风险容忍度在许多方面都要做适当调整。例如,有的银行希望多做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以增加综合收益,但这类企业违约率较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如果按照大企业的评级标准,根本无法通过审批,这就需要对准入评级、押品属性以及不良率等风险容忍度指标作出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放宽要适度合理,要经过认真的研究测算,如果放得太宽,鱼龙混杂,什么客户都进来,业务上得快,将来问题也多;但如果门槛过高,有价值的客户进不来,业务就做不上去。 调整风险容忍度应该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严格审批程序,按照授权制度逐级审批,战略层面的容忍度

12、要由董事会和高管层审定;二是要有收有放,符合战略转型方向的业务要放宽一些,不符合的反而要适当收紧;三是适度放、慢慢放,不要一放到底,中间要留出一个试探、观察的空间;四是理顺传导机制,确保风险容忍度放宽后,一线人员感觉得到,业务能做得上去;五是与风险容忍度相配套的制度和流程要及时地调整跟进;六是对风险容忍度的调整效果,要持续跟踪,定期进行后评价。 对金融创新也要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无论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可能冒一点风险,要容忍挫折,鼓励探索,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银行的战略转型。 要高度重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风险是一个银行发展中的最重大风险,因为战略上的失误将导致难以估量甚

13、至无法弥补的损失,其严重性远远超过战术风险。战略转型是一种战略决策,它本身就带有战略性风险。战略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环节:一是战略转型的方向是否正确?它必须符合银行自身的情况、特点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二是战略转型的决策能否贯彻到位?很多时候会出现战略和执行两张皮,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战略决策也是空谈;三是银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是否能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这三个环节哪个处理不当都会形成战略风险。 战略转型的决策关系到一个银行的前途命运,董事会及其战略委员会应切实负起责任。董事会不能只是对管理层提交的战略规划进行审批,而要积极参与到战略转型方案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这一过程中,董事会要对银行进

14、行深入调研,再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同业竞争态势,做出综合判断。管理层要负责战略转型的贯彻实施,并对战略转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重检,通常安排在年初制定年度财务预算之前。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战略传导机制,发挥好平衡计分卡和经济资本两个战略工具的导向作用。管理层的年度绩效考核,要与战略转型的执行情况直接挂钩,考核标准不能过分偏重利润和规模,结构性指标以及中长期指标要加大权重。董事会还可以发挥公司治理机制,针对战略风险安排专项审计,以全面评价战略转型的情况。 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外资银行做一次外部融资,通常能管五六年,期间除非发生战略并购,一般不会再融资。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太快

15、,又主要是做信贷业务,资本消耗很大,往往刚注资一两年,就又出现资本缺口,这种粗放式的发展难以持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大大提高了对银行资本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从长期看,我国银行业必须顺应这一变化,不断改进全面风险管理,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规划,并确立相配套的资本管理计划。未来几年,随着巴塞尔协议步入过渡期,全球银行都会加大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力度,外源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国内银行应尽快转向内部融资,适当降低分红比例,运用自身留存收益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同时,还要广开门路,探讨国家增资的新途径,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可转债、混合资本债、优先股等创新型资本工具。 另一方面,要在“开源”的同时注重“节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增加单位资本的回报。各银行要在已经取得的巴塞尔协议实施成果之上,全面推行经济资本管理,提高资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科学计量各类风险,提高风险定价水平,持续优化资本配置,改进资产组合管理。 要加强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确保战略转型的顺利推进。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势必造成各类业务、产品、网点、人员等频繁变动,管理漏洞增加,操作风险出现上升趋势。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刺激,平时积聚起来的操作风险就可能集中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