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188474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鳜鱼/鲑鱼 胴体/梧桐 登载/车载 衣锦还乡/溢美之辞B嗔怒/瞠目 沆瀣/巷道 坎坷/沉疴 诘屈聱牙/仓颉造字C沸腾/菲薄 哄抢/起哄 通缉/编辑 相濡以沫/含辛茹苦D颈椎/脖颈 拮据/桔梗 恩泽/择菜 风声鹤唳/泥古不化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罩 慰籍 走头无路 礼尚往来 张冠李带B寥落 国粹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骇 人为刀俎C通宵 烟蔼 阴谋鬼计 光彩夺目 百无聊奈D寒暄 胡诌 头昏脑胀 平心而论 哀声叹气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

2、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针对时下大多数民营富豪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他今天在讲坛上侃侃而谈,把自己信手拈来的经营理念迅速传播给听众,受到大家热烈欢迎。B余文龙居官二十多载,勤政爱民,关心属下,但是对自己要求极严,常年粗茶淡饭,得绰号“于青菜”。C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相关法规也将呼之欲出。D我们应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即将推行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将使矿产资源价格真实地反映社会成本,使劳动者和国家不再成为暴利的祭品。B为了应对

3、大型灾害事故,市政府全面规划,准备新建三个大型城市公园,其中一处选址需要将一个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夷为平地。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D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 / “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

4、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

5、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

6、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5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

7、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8、,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注】汲汲营营:急急忙忙,来来往往的样子。形容忙碌。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而散亡磨灭 亡:丢失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好:喜欢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恃:依赖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9、(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其孰能讥之乎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D亦因以自警焉 置杯焉则胶第卷 (共123分)四、(16分)1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第一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并列为不朽之因,但第二段又讲“言不可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5分)译文: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分)译文: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10、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注】无知:人名,魏无知。五、(18分)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亭名,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筑:古击弦乐器。灞桥:在长安东面的灞水之上。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南郊。(1)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

11、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4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八句任选六句,6分)(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5)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7)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15.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B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C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E“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了红楼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