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188317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下册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下册 第二、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和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浙江( ) 学籍( ) 衰落( ) 韶山( ) 恫吓( ) 磕头( ) 驯服( ) 刹那( ) 羞怯( ) 遏止( )2、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1)怒气冲冲,难以抑制。 ( )(2)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 )(3)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B、韩愈,字退之,宋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马说一文。C、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彷徨等。D、埃德加斯诺,

2、美国著名记者,著有西行漫记一书。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默写:(10分)_,草色入帘青。黑云压城城欲摧,_。饮酒中表现诗人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无须言说,颇富哲理的句子是_,_。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_,_。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给人启迪的诗句是_,_;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6、对饮酒(其五)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二、阅读(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4、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后鲜有闻()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分)、老当益壮、屡见不鲜、无独有偶D、满坐寂然精益求精陶后鲜有闻鳏寡孤独众宾团坐3、翻译:(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2分)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作用是_。(2分)(二)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

5、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搦管:握笔。 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姻友:亲戚、朋友。 夥:多。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其父喜从之,具

6、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

7、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

8、,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说”即 ,它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指 。(4分)2、鲁迅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在文中分别用摘出。(4分)学医的原因:弃医从文的原因:3、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选文写了鲁迅的哪几

9、次职业的选择,最终选择是什么?(4分)5、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不好”的不同含义。(2分)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不好: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不好:6、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四)阅读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华沙人。她出生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自小憎恨沙俄的反动统治,渴望祖国的解放。大学毕业后,1895年她和法国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结婚。从此他们结成了志同道合、同甘共苦、一起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伴侣和战友。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柏

10、克瑞发现铀盐会发射出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奇异光线。居里夫妇俩都被这种奇异的光线吸引住了。这种光线是从哪里放射出来的呢?玛丽想一定存在着一种至今尚未为人类所认识的新元素。为了发现和研究这个新元素,居里夫妇走上了一条漫长而险峻的科学探索道路。经过反复的观察、研究,居里夫妇发现在沥青铀矿中存在着这种放射性强的新元素。但是沥青矿是一种贵重的矿物构成,他们的财力不支,后来他们就买回已提炼过铀盐的残渣,想从中发现并提取那种新元素。于是这对“古怪”的夫妻就将成吨的矿渣“垃圾”运进了他们那个残破不堪的棚屋里。在极其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开始了繁重的提炼工作。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技师、工人、苦力。居里夫人后来回忆

11、说:“我经常就在小铁炉上做点饭吃,有时候一整天在院子里搅拌煮沸的溶液,使用的搅拌棍跟我个子一样高。到了晚上,我累得连站也站不住了。”崇高的理想给两位科学家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说:“尽管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都觉得幸福。在破棚屋里四年的艰苦劳动终于换来了喜人的收获。他们发现了两个秘密两种新元素,一个取名“钋”,用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另一个取名“镭”,其放射力比铀大百分之一百五十万倍。镭的发现轰动了世界。1903年,居里夫妇和亨利柏克瑞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有人建议居里夫妇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

12、违反科学精神的”。她后来又说:“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全体人民,任何人不能拿它来发财致富。”1910年,居里夫人提炼出了纯镭,并初步确定其原子量为235。1911年居里夫人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丈夫居里于1906年因车祸不幸去世)。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七个国家二十四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二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她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注意人。”爱因斯坦在谈到她时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了的人。 (选自古今中外三百名人,有删改)1“为了发现和研究科学探索道路”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2“古怪”和“垃圾”为什么要加引号?答:_。3应该怎样理解居里夫人的“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这句话?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