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187143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节选)教案 2(苏教版必修5)逍遥游(节选) 重点难点突破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 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其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 有所待而不自由的, 自已追求的是 无所待 的最高境界。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 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课文选取的 是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 它们的活动都 有所待 ,都是不自由的。接着,对上文归纳、 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 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 小大之 辩 。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 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

2、明全 文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逍 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 无所待 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 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 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 击,一抟, 三千里, 九万里 , 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 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讲解】1. 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 游的联系: 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 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

3、高空。 去以六月息者也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 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 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漂浮的尘埃,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 逍遥要有所依凭。2. 写 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 的用意: 写蜩、鸠嘲笑大鹏,自鸣得意,与篇首写大鹏展翅的壮观境 界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 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 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3. 第二段的开头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段开头第一个分句 小知不及大知 总结上文,蜩与学鸠 不知道大鹏为什么要飞上九万里高空 而后乃

4、今将图南 ,更 不懂 适之远近与聚粮多少 相互关系的道理,这就是 小智 不了解大智 。 小年不及大年 这个分句启下,接着列举 朝 菌 蟪蛄 冥灵 大椿 彭祖 众人 ,翻来覆去都是为了 说明 大小之辩 。4. 庄子对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四种 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以及他的理想境界: 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 庄子假 宋荣子犹然笑之 ,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 子和列子的态度是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 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 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 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

5、,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 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赖于风。 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 逍遥 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 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 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知识延伸检索】1. 课文中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的具 体内容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 请欲固置五升之饭 足矣。 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 曰: 我必得活哉! 图傲乎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参考译文:虽然这样,他们还是为别人考虑得太多,为自己想得太少。说 只希望准备

6、五升米的饭就完全足够了。 宋 先生恐怕不能吃饱,弟子们虽然在饥饿中,也不忘天下人。 他们日日夜夜不知道休止。他们说: 我们必得活命呀! 多 么高大的救世的人啊! ) 上段文字具体写宋荣子 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及其弟子们致 力于禁阻攻伐,罢兵息事,挽救世间战争的灾难,解救人民 的争斗,周行天下,上说下教。世人虽不接受,仍强言劝说, 不放弃自己的主张。他们虽非拼命追求功利,但他们的救世 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就是要求接待他们的人为其 准备五升米的饭。没有这个条件,宋荣子所从事的救世活动 也就无法进行。这就是宋荣子的 犹有未树 之处。2. 庄子逍遥游 的实质 庄子的逍遥自由观是逃避现实的、消极

7、的、虚幻的。但是庄 子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也是执着的。这无疑是对人类自 由本性的体认。他想像的所游之处,透露出庄子对残酷的、 是非淆乱的现实的厌倦,也表现了庄子对自由的憧憬和眷恋。 在封建桎梏下的人们从现实与逍遥境界的对比中,可以感受 到社会的黑暗,激发对自由的向往;也可因之消极、悲观走 向沉沦。后世许多失意人士如阮籍、李白等,在无待逍遥的 启示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给以揭露和抨击,曲折地表达了 人民的心声。庄子的逍遥观鲜明地提出了在客观必然性面前如何实现自由 的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课文阅读指导】逍遥游是庄子与惠施(人名)辩论的文章,是一篇说理 性的散文,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的思想

8、。阅读课 文,在体会庄子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同时,学习庄子通过奇 伟、生动的寓言故事和贴切、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技巧。【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段: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野马、尘埃, 它们的活动都 有所待 ,都是不自由的。第二段: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 内,存在着 大小之辩 的道理。第三段:由对自然界万物的泛论转入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的具 体论述,阐明逍遥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和 理想人格,点明全文主旨。【课文内容剖析】 逍遥游的主旨是论证绝对的自由。庄子认为大鹏从北冥 飞往南冥,必有所待,列子御风而行,也是有所待。只有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9、才是达到了绝 对的自由。这种从有待到无待的境界,是庄子超世主义的人 生哲学。庄子认为,人必须摆脱自己身心的牵制,做到无己, 才是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他的这种绝对的逍遥自由在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存在的。但他毕竟以其睿智的思 想、充满想像的奇文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美好理想的无限憧憬。 我们也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如人类如何努力改善自己生存 的环境,从人生所存在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去争取自由的实 现;绝对的自由不存在,我们又怎样充分利用有所待的条件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课文写作特色】1. 借用寓言说理。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 的。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

10、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 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 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2. 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 果。【语句品味鉴赏】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 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 抟 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 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核心知识庄子,名周,战国时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老庄 。其思想属

11、于主观唯心 主义。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主观事物的差别, 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由此他对待生活 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 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 的艺术风格。 学习时注意重点掌握的句式是:疑问句,奚以 为;倒装句,彼且奚适也: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感叹句,之 二虫又何知? 【课文背景知识】 庄子,姓庄名周(约公元前 369- 前 286),宋国蒙(今河南 商丘)人。庄子是中国战国中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 学家,其哲学气势恢宏,精辟深远,其思想狂放不羁

12、,标异 领新,其文字汪洋恣肆,色彩瑰丽。庄子对中国文学、中国 哲学都有较大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及 其门人、后学著有 庄子 ,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 篇 15 篇,杂篇 11 篇。该书闳中肆外,博大精深,集庄子的 哲学、政治、伦理、文艺思想及思维方式于一书,是华夏传 统文化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的道家文化的标志。庄子逍遥游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庄子追求的最高人生境 界。典型例题例 1 下列名句文言句式不同类的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彼且奚适也?C.齐谐者,志怪也。D .彼且恶乎待哉?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导析:A、

13、B、D均是宾语前置句,C句是判断句,故选 Co例 2 下列句子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 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B. 天之苍苍,其色正邪?意思是,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 颜色吗?C.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意思是:彭祖是如今独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D. 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知道它是怎样的呢?导析:D句中的奚以是介词宾语前置句,应为以奚,即 以何之意, 然是这样的意思,全句意为 凭什么知道它是 这样的呢 ?例 3 选出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课文第一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

14、层从开头到南冥者,天池也 ,写鲲鹏之大,第二层到 亦若是则已矣 ,写鲲鹏 与世间生物都是凭借外力活动的,第三层到 而后乃今将图 南 ,写强大的外力的作用,第四层到该段结束,说明 小知 不及大知 。B. 第一段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阐明了大凡事物的活动都 有所待 的原理。C. 课文第三段用了类比法、举例法、对比法,层层深入,论证了只有 无所待才能成为 至人的观点。D.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尽管他吸收神活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但还是保留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区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导析: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大量使用寓言故事,一

15、切生物 无生物都会说话,有思想,最富浪漫主义色彩,且使逻辑思 维的理论文更加形象化,故 D的现实主义创造特色表述错 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47题。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例 4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的于意义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控于地而已矣 介词性相同,用法不同。导析:题干中的于与D项中于同是介词,弓I出动作的处 所,译为在。A项中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译 为对于。B项中的于是介词,表示比较,译为过。C 项中的 于 是介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